基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刍议
2012-04-10郭希武牛迎水
_郭希武 牛迎水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为提高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国务院、电监会及地方政府有关指示要求,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文件,编制了各类应急预案。各供电企业按照上级和地方政府指示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应急领导体系、应急监督体系、应急保证体系),加强了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规范了应急预案体系,编制了综合应急预案、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数十种现场处置方案。开展了各项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加强了应急培训工作,储备了应急物资,配备了有关应急装备,适时处置各类应急事件。加强了电力应急知识的宣传,取得了政府、社会、重要客户的理解与支持,巩固了企业安全、稳定局面,为基层单位安全、基建、经营、农电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笔者有幸参加河南电力系统“城市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部分供电企业由于规范化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时间还较短,受管理水平、员工素质、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实施过程中在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管理、应急装备配置及奖惩等方面与上级要求有一定差距,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方面还需继续提高和规范。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运用“系统工程”理念,采取建立“五大体系”措施,改进和提升基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
系统工程理念,即把基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实施,树立“大应急”观念,即建立涵盖安全、基建、营销、农电、信息、经营、多经、交通、消防和信访稳定等方面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专业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认真履行应急管理职责。
由“五大体系”构成的“大应急”体系主要包括大组织体系、大预案体系、大培训体系、大演练体系、大物资体系,形成公司(局)、各相关部门、班站等从上至下的网络结构,下面对“五大体系”建设方面分别论述。
大组织体系
加强制度化建设,制定自上而下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形成一个大制度体系,并加强过程控制。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体系,公司(局)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在相关职能部门设立电网恢复、事故抢修、重要用户、信息发布、安全保卫、通信保障、后勤保障工作组。各基层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统一的领导体系。
建立自上而下的安全、稳定监督体系,负责对安全、稳定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自上而下的安全、稳定保证体系。各相关部门应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状态、信访稳定和治安保卫工作,落实应急队伍和物资储备,对相关突发事件实施应急抢修救灾、抢修恢复等应急处置工作,并建立各专业人才库,组建应急专家组。
加强应急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到专业齐全、技术过硬、人员精干、装备精良、管理严格、反应迅速,不断提高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
加强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应急指挥平台,形成统一领导、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依托现有专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传输与共享,利用现有调度(地调、配调、通信调度)值班、生产值班、行政值班、客户服务等平台,明确信息报送渠道和程序,加快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指挥命令的上传下达,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
增加应急指挥平台的信息接入量,加强调度、生产、基建、营销、农电等各类应急数据信息的整合,即将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调度,配网GIS、通信调度、95598、远距离遥视、车载卫星移动通信、微气候监控、车辆定位、协同办公等系统接入应急指挥平台,将各级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各类应急装备、重要用户等信息引入应急指挥中心,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应急专业信息系统,为应急指挥提供有效保证。
大预案体系
即建立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上下对应、相互衔接、完善健全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根据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变化情况,电网安全生产形势和问题,应急处置经验教训等及时评估和改进预案内容,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现场处置方案包括人身类、电网事故类、设备事故类、电力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类、火灾事故类等方面。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以上事故类别,结合现场工作实际,从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停电恢复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现场处置方案。例如,在人身事故类方面,输、变、配、通信等班组,主要存在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伤亡等人身事故隐患;变电运行和继电保护人员主要存在高低压触电伤亡事故隐患;火灾事故方面,变电站(集控中心)要根据变压器消防设施不同、电缆布置方式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各个变电站的现场处置方案。
大培训体系
即建立自下而上的应急培训工作体系。各基层单位应加强应急培训工作管理,将应急培训纳入企业培训规划和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大纲和具体课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开展对各级人员的应急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应急知识、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等。培训方式可采用专题培训、仿真培训、普考与调考、内部和外部培训与交流、培训班、讲座、经验交流会、专题会议、班组安全活动日、安全周、应急培训月等多种形式,培训后可以信息、简报等形式予以公布。企业新增员工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应包括应急知识培训相关内容。
大演练体系
即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并按照上级要求,落实演练频次。各项应急预案编制后,通过对各类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各级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和多个专项应急预案共同演练,可按照预先安排好的演练内容、演练方式、演练时间安排等,采用分步演练和同步演练相结合方式组织实施,并在分步演练基础上实施同步演练。在实施过程中,应协调好同步和分步、模拟和实战、局部和整体演练过程,保障各演练单元的应急组织健全有效、信息报告流程清晰、应急响应实时联动、应急指令闭环反馈。
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要以检验性演练和桌面演练为主,并同程序性演练有机结合。现场处置方案演练以班站为主,也可由工区组织进行,也可采取安全活动日、班前会等方式开展。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可同日常生产工作实际相结合,如日常事故处理、缺陷处理,部门领导、班组长可有意识地对处置全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估,以提高现场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各类应急演练开展后,都要对演练准备、方案、组织、效果等进行总结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做到闭环管理。各相关部门班组都要做好演练全过程记录,及时编制评估报告。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应涉及电力服务、重要保电、新闻突发事件、卫生突发事件等;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包括防汛、自然灾害事故等;事故灾难性应急预案应包括人身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设备损毁等;现场处置方案应包括非生产类事故等,有关管理部门、生产工区和班站都应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各类突发事件、设备情况等自行组织应急演练活动,以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应急演练应尽量走出企业综合预案演练代替各个专项预案演练的误区。
大物资体系
即利用内、外部应急资源,对应急物资实行分级分类储存、统一管理、统一调拨的物资管理体系。应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建立重要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需要。
加强应急资源管理,制定企业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储备物资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制度,规范应急物资领用、保管、维护管理。建立备品备件储备动态数据库,明确现场应急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形成全公司、工区、县级供电企业等物资管理信息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应急指挥中心对应急物资进行统一调拨,及时处置重大应急事件。
对于应急物资的储存,要处理好应急装备、日常备品备件和应急事故处置备品备件的关系,可与本单位正常生产装备设施共同存放和保养。对于防汛物资、应急处置专用装备设施如大型发电与照明装置、基本生活装备(野战餐车、野营帐篷、个人便携式背包、通信专用装备等)可实行分类进行专库或专用货架储存,并指定专人负责。
基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还要建立健全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添置应急装备所需资金纳入企业年度资金预算,以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企业行政领导应保证所需经费的提取和使用。
应急管理工作还应加强全过程管理,及时对各环节、各流程进行总结,全面评估、统计分析,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法,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要实行标准化管理,编制标准化工作程序,不断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基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要同生产、安全、基建、经营、农电和信访稳定等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克服“两张皮”现象。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预防和处置相结合”、“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提升监测、监控与预警能力,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和管控,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通过引入系统工程理念,基层供电企业可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促进应急管理标准化、科学化。应急管理工作关键要落实应急工作责任制,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基层单位就能做到组织有力、应对有序、处置有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