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2012-04-10吕利英
吕利英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玉田 0641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吕利英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玉田 064100)
脑损伤;外科学;气管切开术;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5 ~8 分的严重颅脑外伤[1],损伤病因复杂,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达30% ~50%,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伤后因颅内高压引起呕吐、误吸导致呼吸道不畅,加之患者昏迷时间较长,为了改善患者通气,挽救患者生命,减轻肺部感染的发生,常需立即或短时间内行气管切开术。其术后护理质量高低是关键。2010-01—2011-08,笔者对97例气管切开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7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男62例,女37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18岁,平均40.5岁;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2个月,平均2.3个月。
2 护理体会
2.1 环境护理 术后尽量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监护病室内,保持室温20~22℃,相对湿度 60% ~70%[2],病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不少于每日3次。通风时患者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3]。84消毒液擦拭桌面、湿扫地面,每日2次。静电吸附、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1 h,以降低空气中的细菌指数。严格控制探视次数,探视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
2.2 体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一般取平卧位,病情许可或有刺激性咳嗽时可取低半卧位(床头抬高30°~40°),不仅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颅内压,而且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减少套管对气管的刺激。也可取侧位,有很好的体位引流作用,每2~3 h翻身1次,对于昏迷患者,翻身应使头颈部与躯干在同一水平上,且头颈和上身要同时翻动,否则因体位不当会损伤气管周围组织而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3 气道湿化护理 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加湿、加温及清洁、过滤作用,吸入的干燥空气易损伤气管黏膜,气管内的分泌物容易结痂堵塞呼吸道。湿化的目的是稀释分泌物以利于吸引或咳出,维持支气管表皮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气道湿化方法有以下几种:人工湿化过滤器、湿纱布覆盖法、超声波雾化加湿法、套管内滴药法、气道灌洗法和持续给药法等。笔者多采用一次性气管套管外接人工湿化过滤器,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而且该过滤器有较好的过滤作用,能有效减少因呼吸丢失的水量。该装置简单,具有易清洗消毒、消毒后可反复使用、成本较低等特点。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2.4.1 叩背 每4 h或根据病情给予叩背护理,可以通过对胸背部的有节律震动,间接地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改变附着位置,有利于吸引或排出。叩背操作时,将五指并拢,手呈覆碗状,指前部和大小鱼际与患者皮肤接触,腕关节均匀有力,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叩背时用力不宜过猛,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等情况。也可用排痰机。根据临床经验,为了减轻吸痰对患者的不良刺激,笔者目前多采用以翻身行体位引流和振动拍背为主,吸痰为辅的治疗措施。
2.4.2 吸痰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护理措施。传统观念认为应定时吸痰,临床观察发现频繁吸痰不仅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且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从而加重了低氧血症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笔者认为,按需吸痰是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将吸痰不作为常规操作,仅在患者有大量痰液潴留上呼吸道,如患者呼吸音减弱、呼吸困难、有痰鸣音或呼吸哮鸣音、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使用的呼吸机出现高压报警时才吸痰,这样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选择管径适中、柔软度好的吸痰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在每次吸痰时先吸取气管套管口的痰液,再将吸引管反折(不产生负压)下插至气管内10~15 cm处(对于清醒或昏迷程度较浅的患者以能刺激咳嗽为宜),边吸边旋转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2次吸痰间隔时间超过3~5 min,在吸痰管旋转上提的过程中,如遇到阻力不可强行提出,应立即用左手将吸痰管反折,阻断负压0.5~2.5 s,阻力解除后,继续旋转上提吸痰,若效果不理想,可将吸痰管与吸引管分离1.5~2.5 s,然后将吸痰管稍上提接吸引管继续吸痰。忌“拉锯式”反复抽插吸痰管,动作过于粗暴刺激,会使患者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骤停。为了防止气管内吸痰引起缺氧,在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可预防因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2.5 气管套管的管理
2.5.1 套管的护理 套管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适宜,以放入一指为宜。术后应经常调节固定带的松紧。太松套管易脱出,太紧影响血循环。长期的气管切开患者,可在颈部固定带内垫一层薄纱布,以保护颈部皮肤。为避免口腔内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吸入气管,防止气体内呼吸道返流(呼吸机应用时),气囊充气压力应控制在2.4 kPa以下为宜(简易的方法为用指腹按压鼻尖的感觉),每2~3 h放气1次,每次5~15 min,避免长时间压迫内壁,引起黏膜缺血、坏死。目前笔者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切开套管,放气时间可延长至4~6 h。对使用气囊的患者,每次气囊放气前,必须充分吸引气管及口腔咽喉内的分泌物,以免含菌的渗出液漏入下呼吸道诱发肺炎。
2.5.2 套管的清洁与消毒 经常擦拭套管外口分泌物,保持套管的清洁,避免咳出的痰液附着于管口形成干痂,堵塞呼吸道,如为金属套管,分泌物多时,每2~4 h清洁内套管1次,分泌物减少时可适当延长清洁内套管时间,一般每日2次,取套管时,动作应轻、稳,缓慢取出,以防将外管同时带出。内套管的消毒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高压灭菌法效果最可靠;煮沸消毒法是临床上较为便捷的消毒方法,但煮沸用的器皿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煮沸或高压灭菌前要彻底清洁,除去分泌物后用水冲洗洁净,再煮沸;高压灭菌还须再用纯净水冲洗,干燥后灭菌。
2.5.3 拔管的护理 拔管应在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吞咽反射、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后进行。拔管前应先行堵管,第1 d堵1/3,如无不适,第2 d堵1/2,第3 d全堵。如堵管24~48 h无呼吸困难,无发热,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咳嗽反射好,即可拔管。拔管后瘘口外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4 d,即可痊愈。愈合不良者可缝合。早期拔管可减少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3 小结
本组97例,术后经积极治疗及护理63例痊愈出院,3例带管出院,30例因病情危重死亡,1例因年岁较大,全身多脏器衰竭,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早期行气管切开是改善患者通气、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气管与外界相通,空气不经鼻咽部而直接进入肺部,故保持空气清洁,加强气道湿化,定时翻身拍背,掌握吸痰时机、方法,做好气切套管的护理至关重要,从而避免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6.
[2]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 -287.
[3]程小芸,王刚,施海红,等.253例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19 -220.
R651.150.4;R651.150.5;R653
A
1002-2619(2012)11-1720-02
吕利英(1977—),女,主管护师。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
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