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2012-04-10李洁新
李洁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45)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李洁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45)
脊柱骨赘病;颈椎;针灸疗法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脑等工具的普及,伏案工作时间的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日益年轻化。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由于各种因素压迫颈神经根而出现的颈部及上肢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的病症,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型,约占60% ~70%[1]。临床表现主要以颈项肩臂疼痛为主,伴颈项神经窜痛、针刺样或过电样麻痛,常向肢体远端部位放射,颈部活动受限,上肢沉重无力,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2008-01—2011-12,笔者运用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男26例,女34例;年龄27~73岁,平均(52.7±6.7)岁;病程3个 月 ~8年,平 均 病 程(2.69±1.34)个月。
1.2 诊断依据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2]。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5~75岁,可纳入试验病例。
1.2.3 排除标准 ①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结核、肿瘤。②合并有内脏器官急重症患者、孕妇。③除外耳源性、眼源性眩晕。④未按要求完成针刺疗程或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端坐,双臂置于座椅两侧扶手(头晕虚弱、恐惧紧张者,可取侧卧或俯卧位)。尽量让患者体位舒适,颈部肌肉放松。选择病变节段椎体及其上下椎体双侧夹脊穴。酒精消毒皮肤,取0.25 mm×40 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缓慢进针,针尖向椎体方向斜刺1.0~1.5寸,针尖抵达病变部位或周围软组织,行针以小幅度提插为主,得气者有局部酸胀感。配合双侧风池、后溪穴。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0.8寸,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并向后枕部扩散。取0.25 mm×25 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双侧后溪穴,行强刺激手法,使患者痛刺处出现麻酸痛感为佳。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针刺期间以特定电磁波(TDP)(重庆蜀水仪器厂,型号CQS-23-D)照射颈部。
1.4 疗程及其他 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如转颈、引项运动等。
1.5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可正常工作;显效:临床症状减轻,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一般劳动;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功能稍改善,仅体征偶有不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及功能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 60例,痊愈 47例(78.33%),显效 5例(8.33%),好转(11.67%),无效 1 例(1.67%)。总有效率 98.33%。
3 讨论
颈椎病属中医学骨痹范畴。多因肝肾不足,积劳成疾,精血亏损,不能濡养筋骨,以致局部脉络空虚,复感风寒湿邪,使营卫气血失和,经脉闭阻不通而成。治疗当以温经通络、活血祛瘀为法。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是由于相应颈椎髓核脱出、颈椎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钩椎关节骨刺形成及其相邻的3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和移位,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反应,进而间接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血管而引发症状[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神经根性症状有时不与机械压迫程度一致,而与神经根局部炎症程度一致,神经根由于没有神经外膜,受到刺激后反应明显,故认为根性症状是一种炎症的结果[4]。神经根型颈椎病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如根性痛、麻木感、根性肌力障碍、腱反射改变、颈部痛、压痛及颈椎挤压痛、后枕部麻木感等[5],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针刺颈部夹脊穴,属局部取穴,可引起针感传导直达病所的效应。颈夹脊穴可联通督脉及膀胱经,起到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配以TDP照射颈部,则起到祛风散寒、温阳止痛的作用。从经络的分布角度来看,颈夹脊穴夹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中,是督脉和足太阳经经气重叠覆盖之处,穴取颈夹脊穴能够联络沟通督脉及足太阳经,具有调控督脉和足太阳经二脉重要作用,针刺颈夹脊穴时能起到调节两经的整合作用。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难经》云“输主体重节痛”,取之可治椎节痛痹。此穴又是八脉交会穴,后溪通过本经交会于督脉之大椎,使二经脉之气相通。取阳维之会风池穴,以疏通少阳之经气,散肩颈风寒。诸穴合用,起到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功。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能够促进局部神经根、椎动脉等无菌性炎症的消散吸收,并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还可促进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发挥与吗啡类似的止痛作用[6]。从解剖位置看,颈夹脊穴为脊神经和交感神经分布区,颈夹脊穴深部及附近布有颈部重要神经,如颈交感神经、枕大神经、枕神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缓解长期劳损所致的肌肉紧张,减轻各种因素对交感神经的刺激。从解剖学观点看,穴下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伴行的动、静脉分支。针刺颈夹脊穴,可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病变局部神经肿胀。
临床观察表明,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明显,治愈率高,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除了及时正确的治疗外,关键是纠正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正确姿势和体位,避免大幅度快速转颈和长时间低头。坚持颈部活动,自我按摩颈部,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1]娄思权,张立.颈椎病专家答疑[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5-8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裴仁和.钩椎关节病发病机理的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4):13-15.
[4]朱长庚.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J].解剖学报,1993,24(2):216-221.
[5]乔晋琳,曹守忠,刘杰,等.以针刀为主治疗颈椎病37例临床探讨[J].中国针灸,1999,19(7):411-412.
[6]韩济生.中枢神经肽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科学与针灸学相结合的成功尝试[J].生物学通报,1996,31(2):1-3.
R681.5;R681.550.5;R682.12
A
1002-2619(2012)11-1681-02
李洁新(1970—),女,主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及腰、颈椎病。
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