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自拟方治疗结节性红斑80例临床观察
2012-04-10张德宝孔连委
张德宝 孔连委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哈尔滨 150036)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下肢的红斑结节性过敏性皮肤病,常有反复发作,甚至迁延数月不愈的特点,属中医“瓜藤缠”范围。我们采用中药汤剂自拟方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8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为2010年06月至2012年0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男19例,女61例;年龄最大43岁,最小16岁,平均23.7岁;双侧发病73例,单侧发病7例;病程最短5日,最长3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皮肤病及性病学》[1]确定诊断。临床表现为皮损发于两小腿伸侧,为鲜红色疼痛性红肿结节,略高于皮肤,蚕豆大至杏核大,对称性分布,若数个融合在一起,则大如核桃,皮损周围水肿,但界限清楚,皮肤紧张,自觉疼痛,压之更甚,颜色由鲜红渐变为黯红。
1.3 治疗方法
以清热祛湿、凉血活血解毒为治法,予自拟中药汤剂自拟方口服。药物组成:当归15g,生地15g,丹皮15g,川牛膝20g,苦参15g,苍术15g,黄柏15g,薏苡仁30g,玄参15g,丹参15g,金银花20g,萆薢20g,赤芍15g,甘草10g。日一剂,水煎,早晚温服。10日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痊愈:结节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皮肤仅有色素沉着斑或皮肤正常;有效:大部分皮损消失,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新结节发生;无效:皮损无变化,并有新皮损出现。[2]
2 结果
本组80例,痊愈70例,占87.5%;好转8例,占10%;无效2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
3 讨论
结节性红斑类似于中医学“瓜藤缠”、“湿毒流注”,是真皮血管和脂膜炎症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侵犯双下肢胫骨两侧,也可侵及小腿屈侧、大腿伸侧远端、甚至上肢,严重者头面、眼睑、头皮等部位可见;硬结鲜红色、暗红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小如蚕豆,大如鸡子,有疼痛和压痛,不易化脓破溃,容易复发,特别是在工作劳累、感冒后、妇女行经期,可反复发作数周至数月,多于春秋发作,迁延数年不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瓜藤缠》详尽描述了该病发生的部位及临床特点,曰:“此证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顶形似牛眼,根脚漫肿,若绕胫而发,即名瓜藤缠,结核数枚,日久肿痛。”其病机始因阴虚而血分生热,复感湿邪,湿渐化热,湿热互结,流注于下;继则湿热阻遏气化,反耗精液,遂成阴虚有热、血脉不通而致瘀,使气血运行失畅发病。因阴虚血分有热,故斑色红或紫;湿邪流注于下。故硬结多见于下肢;湿性缠绵,故该病常易复发、缠绵难愈;瘀血阻滞于脉络,不通则痛,故疼痛压之越甚。证属本虚标实,标实为热、瘀、湿;本虚为阴虚内热、正气不足。故治宜清热祛湿、凉血活血解毒为主,兼以扶正为辅。
方中苦参在临床多用于疮痈肿毒之外洗,以燥湿除热、搜逐久伏之邪。《唐本草》谓苦参可治胫酸,而《普济方》以苦参治毒热足肿作痛欲脱者。黄柏主治湿热下注之筋骨疼痛,或足膝红肿疼痛,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用药心法》言黄柏:“治疮痛不可忍者”。故黄柏寒以胜热,苦以燥湿,且善祛下部之湿热,还可止痛。在此取苦参、黄柏为君,不仅取其苦寒清热燥湿,二药合用还能补肾水,适合于阴虚而有湿热者,薏苡仁利湿舒筋,主治湿热下注之证。又结节性红斑主要生于胫骨两侧属足阳明胃经所主,《成方便读》曰:“《内经》有云,阳明者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薏苡仁独入阳明,祛湿热而利筋络;苍术燥湿健脾,使湿邪去而不再生;又苍术、黄柏为二妙散,其清热燥湿之力较强,适用于多种湿热下注之证,《医方考》云:“湿性润下,病则下体受之,故腰膝痛。然湿未尝痛,积久而热。湿热相搏,然后痛。”此方用苍术以燥湿,黄柏以去热,又黄柏有从治之妙,苍术有健脾之功,一正一从,奇正之道也。萆薢祛风除湿止痛,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既可甘寒养阴保津液,又可清热凉血解血分之毒,当归养血活血,生地滋阴凉血,赤芍、丹参既能活血又能凉血,同时丹参还可协主药以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散瘀,以防血与热结,丹皮加大清热凉血之力,金银花为清热解毒之品,解毒之效更强。川牛膝可通经、活血、破血下降,不仅引药下行,还可缓解疼痛,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清热祛湿、凉血活血解毒之功。临床疗效显著。另外,本病调养也至关重要,应注意休息,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疼痛;注意饮食宜忌,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风寒,防潮湿,冬季注意保暖,以防复发。
[1] 王光超.皮肤病及性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665-66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