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克敬教授以针刺循经反应点为主治疗肩周炎经验
2012-04-10刘玥颜雪珍王瑞辉
刘玥 颜雪珍 王瑞辉
殷克敬教授为中国著名针灸康复专家,第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对于《内经》研究颇深,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以《内经》“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灵枢·刺节真邪》)为指导,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循经诊查,选取远端经脉反应点应用推弩法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独特疗法。殷教授以中医经络学说为依据,结合症候分析,通过审、循、切、按、扪等方法对经络进行诊察,了解经络功能的变化,以推知病变的部位、病理性质,寻找经络形态方面的异常,从而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针刺循经反应点为主治疗肩周炎更利于增强疏经通络、散瘀导滞、活血止痛。患者接受治疗时痛苦小,一般针后即刻见效,迅速止痛。笔者有幸跟随殷克敬教授临诊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殷教授治疗肩周炎经验介绍如下。
1 方法的应用
1.1 选择反应点
根据疼痛的部位,选取患肢腕部处相应经脉,用大拇指沿着经脉向上推摸,尤其在络穴和郄穴之间可摸到明显的反应点,有结节样、条索样等,表明此处经脉阻滞不通。肩前痛多在列缺至选孔最(手太阴肺经)段有反应点;肩外侧痛多在偏历至温溜( 手阳明大肠经)段有反应点;肩后侧痛多在外关至会宗(手少阳三焦经)段有反应点和支正至养老(手太阳小肠经)段有反应点。
1.2 具体治疗方法
以循经反应点的相应部位为针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选取0.35 mm × 40 mm 毫针,针尖指向肩部,将针平刺于相应经脉皮下组织,刺入长度约25 mm,进行推弩,无须得气,在患者活动腕、肘关节时无不适感后,顺经脉用指并拢重按再推弩,然后用脱敏胶布固定针柄,留针30分钟。一天1 次, 7 次为一疗程。针刺同时配以肩髃、肩前或肩贞穴拔火罐,每天一次(每次选取2个穴位),留罐5~10分钟。
2 讨论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好发于50岁左右,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活动障碍,病程较长,日久可致肩部周围肌肉萎缩。故在治疗此病时,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是关键。
肩周炎多因感受风寒湿邪、劳损导致经络气机郁闭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根据“久病必瘀”、“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及“久病必虚”的辨证观点。刺激络脉,从而疏通经气、活血通络、滑利关节[1]。在针刺的深浅上,《素问》指出:“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道。”《灵枢·筋经》云:“……手太阳之络,其病绕肩胛引后颈痛;手阳明之筋,其病……肩不举。”说明本病多与太阳、阳明等经筋和所属的经络不通有关。而肩部为手三阳之交会,针刺手三阳经脉相应部位能促使经脉气血运行,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以达通经驱邪目的。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用查经、辨经,取穴治疗,可使气至病所,气血流通,关节肌肉得养,正气内充而驱邪外出。
殷教授考虑疼痛之病机不外乎以下几点:(1)邪阻经络,不通则痛;(2)经络失濡,不荣则痛;(3)经筋缩蜷,筋急则痛;(4)神气失和,疼痛由生。疼痛之产生以经络气血变化为主体[2],而经络有布散和渗灌气血的作用,他认为疾病时此经脉所过之处必有异样改变,故在针刺治疗时首先选取相应病变的经脉。即为所说的阳性反应点,用拇指沿相应经脉向上推摸时,尤其在络穴和郄穴间可感觉到明显的结节样或条索样改变,说明经络被阻滞,气血不通。治疗时应用针灸针进行循经刺络推弩法,针尖指向病所。这种疗法操作简单安全,很少出现像传统针刺那样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患者疗效不同)。避免传统针刺容易出现的断针、弯针、滞针现象, 晕针亦很少发生。
配合拔罐对体表经络穴位的吸附摩擦刺激,借其温热传导来改善局部血流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促使疾病痊愈。殷教授认为,该刺法突出“疏”“通”作用,通过循经推弩,推动气血运行,配合拔罐,在“疏”、“通”的基础上,以“温”再促“通”,温通结合,扶正以祛邪,达到温经散寒,活络止痛之效。临床应用表明,这种方法取穴少,起效快,疗程短,治愈高,是临床治疗肩周炎一种很好的方法。
该方法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经络原理采用循经远道取穴,循经而刺,不仅能舒筋活络, 还能引邪外出,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再配合局部拔火罐,起到以温促通、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有效的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缓解肩背部的紧张活络止痛,达到治疗目的。殷教授在临床取穴中非常强调个体化的差异以及经穴、经脉的变动,临床很重视经络诊察。正如《灵枢·杂病》:“……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己,上下求之,得之立已。”可见当脏腑、经络发生疾病时其反应点的位置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应按诊察经络的方法,查经选穴,才能达到穴皆中肯,针到病除的效果。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2011年3月6日就诊,自诉:因受寒冷而致右侧肩关节疼痛2月余,疼痛逐渐加重,穿衣、抬臂均感困难,夜间疼痛更甚,影响睡眠。查:右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前举、外展、后伸均受限,右肩关节周围明显压痛,血沉、抗“O”化验均正常,精神可,活动右肩时呈痛苦面容,脉沉弦,舌质红苔稍白腻,曾在某医院理疗、针刺效果不著。此乃寒湿痹阻,筋脉失养。治疗:循经诊查后,在手阳明经温溜穴处、手太阳经支正穴处,手少阳经外关穴处上下,均可触摸到条索样反应点,说明经脉已阻滞不通。根据循经反应点,从络针刺推弩。针后胶布固定,让患者活动肩部,前臂上举、外展、后伸明显范围扩大,疼痛即刻减轻,患者心悦,再取肩髃、肩贞穴加罐,留罐15分钟,留针1小时,起针后症状明显好转,并嘱回家适当活动肩关节,每天治疗一次,经6次治疗,疼痛消失,肩部活动自如,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1] 徐振华,符文彬,刘建华,等.《内经》经络诊察体系及临床应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46-48.
[2] 殷克敬,韩钢. 试以经络理论比类痛证机理[J]. 现代中医药,200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