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浆细胞性乳腺炎58例诊治体会

2012-04-09陈守菊邱冬梅刘文莉刘福川

海南医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性病变浆细胞乳腺炎

陈守菊,邱冬梅,刘文莉,刘福川

(达州市中心医院乳腺科1、影像科2、病理科3,四川 达州 635000)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系非感染性乳腺炎性病变,是一个以阶段性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态性病变。因临床极易误诊为恶性[1-2],有报道误诊率高达56.9%~73.1%[3],因此,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对于提高该病得临床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现特收集我院2004年9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例58例,分析其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为女性,年龄21~56岁,平均38岁。21~45岁年龄组41例(70.7%),左侧37例(63.8%),右侧18例(31.0%),双侧3例(5.2%),病程1个月~3年。临床均有包块,豌豆至鸡蛋大小;肿块进行性增大5例,经抗炎治疗缩小者14例,无明显变化者39例。伴疼痛者21例,疼痛为隐痛、刺痛、触痛,程度均轻微能忍受。疼痛间歇无周期性。伴乳头溢液者7例,仅2例伴局部红肿热痛、有小脓栓溢出、窦道形成。患者月经史无异常。

1.2 辅助检查

1.2.1 血象 血象均未见异常。

1.2.2 钼靶摄影 见腺体呈大片絮状,内有成形肿块或腺体密度明显增大影。密度增高影边界或光滑清楚,或欠清、分叶状;伴颗粒状圆形钙化影7例。考虑炎性病变,疑炎性乳癌6例。

1.2.3 彩超 包块区可见回声减弱,回声不均质,液性暗区及散在强回声光点。边缘隐约可见、欠清,也有呈蟹足回声。包块内有较多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肿大淋巴结结构正常。提示炎性病变19例,疑癌3例。

1.3 专科检查 有3例可见乳头变形、凹陷,表面皮肤呈橘皮样,余表面皮肤未见异常。有2例乳头偏斜。触诊可扪及大小不等结节或肿块,质硬或韧,边界清,活动度欠佳,无或有压痛;伴腋窝淋巴结肿大11例(18.96%),活动,有/无触痛。有3例挤压有分泌物溢出。术前诊断包块性质待定,疑癌5例。

1.4 治疗与转归 全部患者均行术中冰冻切片,结果有35例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炎,23例囊性增生症伴感染。术后石蜡诊断为导管扩张症3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1例。手术方式:病变小者行局部浸润麻醉,大者行持续硬膜外麻醉,放射状梭形切口,楔形切除肿块及周围部分腺体。术中感觉质稍硬,边界欠清,与周围腺体粘连,部分包块内容物为淡黄色液体。用双氧水、甲硝唑、生理盐水清洗创腔,并彻底止血,置橡皮引流或潘氏管引流后缝合腺体。窦道形成及“脓液”明显者加链霉素粉剂于伤口。有57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二期愈合。随访中未见复发。

2 讨 论

PCM自1931年Cheatle等首次报道以来,Adair于1933年报道其临床诊断中很难与癌、创伤性脂肪坏死、慢性泌乳性炎、感染性乳腺囊肿相鉴别[4]。由于该病是一种动态性疾病,不同病程有不同的临床及形态学表现,因此,其至今一直是众多乳腺工作者临床诊治中的研究难题。

关于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认为其可能与乳头发育异常、炎症、乳腺退行性变、生育哺乳、细菌感染、外伤致输乳管闭塞以及内分泌失调、吸烟等有关。由于大多患者无明显诱因,故认为其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局部细胞学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也提示与免疫有关。本组资料也支持各种病因学说,如乳头变形或凹陷者3例,35岁以下患者占32.8%,35~45岁占37.9%,说明本病多发生在中年前妇女。PCM与增生症患者好发年龄段一致,症状也极相似,可能与哺乳、乳腺增生与退变紊乱有关。临床经抗炎治疗缩小者占14例(24.1%),且伴腋窝淋巴结肿大(病检示慢性炎或反应性增生)者多达11例,说明该病也与炎症有关。影像学见囊性病变、囊性增生较多,说明与该病囊性增生继发乳孔闭塞、分泌物潴留、管周反应性炎细胞渗出有关。

辅助检查:因并非感染性炎症,患者全身反应不明显,血象均无明显变化。尽管本组资料中2例有小脓栓溢出,但血象及病理都不支持感染性炎。影像学彩超发现弱回声区,回声不均,间以点状无回声区,或大小不等囊性回声区,有助于与恶性相鉴别。庄华等[5]将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表现分为4型,其中Ⅲ型(周围有弱回声带及实性稍强或不均匀回声团块)为炎性与实性肿块,与术中及术后病理符合率高。钼靶可显示腺体密度局限性增高或肿块、界限有或无,有7例伴颗粒状钙化,6例疑为癌,因此有一定的辅助意义,但无特异性。有报道多层螺旋CT可见小结节、结节间桥样连接是其特征,但笔者认为缺乏特异性,且多层扫描有放射性,故不主张作为主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临床专科检查,可见少数患者乳头变形、凹陷,表面皮肤呈橘皮样,可扪及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肿块,质硬或韧,边界清或欠清,活动度欠佳,无或有压痛;部分患者伴腋窝淋巴结肿大,可活动,有/无触痛。部分患者挤压有分泌物溢出。此特点与增生症、其他良恶性肿瘤难以鉴别。但结合彩超、钼靶有囊性病变则提示该病可能,虽仍有8.6%(5/58)疑为癌,但与报道相比[2]明显降低。

在治疗上,由于病检前很难确诊是本病,抗生素、活血化瘀等保守方法难有明确疗效。因此有文献报道[6-8],可据临床分期、分型选择非手术或不同术式治疗的说法难以掌握。笔者认为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最彻底、有效的方法,也是确诊该病的必由途径,因为该病与许多疾病临床上都难以鉴别,未经病理证实的病例可信度低。故有报道13/43例患者经局部理疗、乳管冲洗、抗炎等治疗而痊愈[9],其入选资料可信度低,因而手术术式的选择更值得研究[10]。

综上所述,该病好发于45岁以前,患者均自觉有肿块出现、伴或不伴疼痛与溢液,疼痛为非周期性,可伴腋窝淋巴结肿大,但活动度好,超声提示淋巴结结构清晰。专科检查与乳腺其他疾病难以鉴别。许多报道消炎治疗效果不明确,但本组资料有14例包块缩小,说明消炎有一过性效应。有不少文献报道该病有分期、分型,但由于患者就诊时难以提供详实的诊治经过,因此,该分期在临床上很难体现。

[1]张 云,徐 红.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6):506-508.

[2]刘任玮.乳腺导管扩张症4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8,19(5):72-73.

[3]耿翠芝,吴祥德.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6):376-377.

[4]Rdman JS,ngleby H.Plasma cell mastitis[J].Annals of surgery,1939,109(6):921-928.

[5]庄 华,彭玉兰,罗 燕,等.乳腺导管扩张症的高频超声表现[J].华西医学,2007,22(3):501-503.

[6]杨维良,张好刚,张浩民,等.乳腺导管扩张症243例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4):237-239.

[7]高雅军,汪 洁,马祥君,等.浆细胞性乳腺炎外科治疗方法初步探索(附62例报告)[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14(1):36-38.

[8]李宏江,赵扬冰,敬 静,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2,31(3):205-206.

[9]巩 艺,姚 明,李震寰,等.浆细胞性乳腺炎43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2):202-204.

[10]周 毅,胡 纲,刘锦平.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84例报告[J].华西医学,2007,22(3):500-501.

猜你喜欢

性病变浆细胞乳腺炎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浆细胞唇炎1例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原发性皮肤浆细胞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