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悲美
2012-04-08李双海
据历史文献记载,曲名最早见于公元1726年的《索子手抄谱》,现称为《一素子琵琶谱》谱中有古调八首,其中载有:“《霸王卸甲》”。清代姚燮在他所著《今乐考证》中记载到:“《霸王卸甲》十段(正宫变调,即《郁轮袍》)。”再后《鞠士林琵琶谱》,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益琵琵新涪》中著有:“即《霸王卸甲》角音,唐王维作,李基珏,南棠正”。
最早出现在唐代薛用弱的《集异记》中。记载有:“王维未冠以文章得名,又妙能琵琶。维进新曲,号《郁轮袍》。”苏轼在《宋叔达家听琵琶》诗中写道:“新曲翻出《玉连锁》,旧曲钟爱《郁轮袍》。”由此可见,《郁轮袍》是唐朝流传下来的曲目,乐曲有着相当高的艺术魅力,诗人以及文学家都很欣赏。
由仅存的史料和前辈研究成果分析,《霸王卸甲》可能就是《郁轮袍》。同时可以看出,从《郁轮袍》产成之时,《霸王卸甲》的藝术魅力就被广大诗人学者认可,一直流传至今。
从本质上而言,悲剧美其实也是美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美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范畴之一。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经就这样说过“悲剧美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所谓悲剧美主要是以美的毁灭形式达到肯定的美,以达到否定丑的目的,用悲的方式来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悲痛,然而此种表现悲的方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让人感觉悲观和失望,能够使人痛不欲生而且意志消沉,而是人们自发地感到悲壮或是悲愤,抑或催人奋进、昂扬斗志,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与无限追求,使人们不仅能够在悲痛之余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而且也可以得到审美上的愉悦感,从而最终提升了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精神境界,并心生崇高之品质。悲剧的主要目的就是借用人们的畏惧以及怜悯的情感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最大程度地净化和陶冶。悲剧带给人们的悲痛哀苦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化悲痛为力量,则是悲剧美之所在、之根本。对于悲剧美而言,其在音乐之中的具体体现为各种各样的,对于一个音乐作品而言,其中的悲剧美一般是借助于一定的创作性的题材,按照各种音乐表现的具体手段将现实生活之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视野加以浓缩与集中,然后再根据音乐所特有的那种内在的表现力来促使人们在慷慨激昂之中或者在痛苦悲哀之中来对音乐的那种美感加以表现,从而最终从音乐中解脱出来,最大程度地获取悲愁中的愉悦与快感。
全曲主要是用16个标题进行分段,它们是:营鼓,升帐,点将一,整队,点将二,排阵,出阵,接战,垓下酣战,楚歌,别姬,鼓角甲声,出围,追兵,逐骑,众军归里。乐曲用非音乐因素的标题直接点明了音乐要表现的内容,用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响,将垓下决战和霸王别姬的情节表现得具体逼真,生动可信,使《王卸甲》不但具有强烈地戏剧震憾力,写实性的音乐表现魅力,更具有感人深切的悲剧性特征,乐曲将战争,爱情,离别以及死亡等艺术的永恒主题集于一体,以引起听众极大同情的痛苦和死亡的悲剧性为表现主体,以琵琶各种演奏技巧产生的扣人心弦的音响,以感人心扉的悲剧色彩,创造出音乐的尽善尽美,使它不但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音乐艺术中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灿烂明珠。
对于《霸王卸甲》这首音乐曲而言,其魅力也正在于此。通过聆听这首乐曲,从中可以体味到该乐曲是将战争、爱情、别离以及死亡等艺术的永恒主题熔于一炉,目的是为了能够引起听众们情感上的共鸣,也就是说该乐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引起听众们情感的迸发,并从乐曲的波折之中看到当时情景的荡气回肠,引起他们对悲痛和死亡的同情。此乐曲主要是以此为表现主体,以琵琶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即它能够以各种演奏技巧而产生扣人心弦的音响,以感人心扉的悲剧性色彩,创造出音乐的至善至美。
就《霸王卸甲》的悲剧性风格来看,《霸王卸甲》属于一种悲壮的风格。我们知道,对于音乐中悲剧性风格而言,一般可以分为各种各样不同的类型,诸如悲愤悲剧、悲壮悲剧以及悲悯悲剧,正是由于音乐悲剧性风格上存在的不同,那也使得其审美效果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所谓悲壮悲剧往往是英雄性的悲剧,着意表现悲剧冲突中正义精神与不可避免的失败之间的矛盾,而最终的结果是精神的胜利和英雄人物的毁灭,艺术作品突出表现的是英雄在面临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为正义而斗争的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这样的音乐作品透现出来的是一种震撼力、悲壮感,以及对英雄的憧憬之情。《霸王卸甲》塑造的正是垓下决战的失败者项羽的音乐形象,乐曲着重渲染的是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气概,而且更多地通过同情和恻隐的角度表现对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的赞颂。
音乐和文学与戏剧之间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音乐对悲剧性冲突的具体情节会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而后面两种则不会有这种局限性。虽然音乐在表达悲剧性冲突方面存在着若干局限性,但是它却能够以特别强大的力量去对悲剧所引发的各种心理反应来加以表达,对最激越、最深沉以及最令人潸然泪下的悲剧性情感加以再现。由心理学知识可以得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存在着联觉对应关系规律。所谓联觉就是对一种感觉感官的刺激可以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联觉是发生在感觉层次上的,因此是人们共有的心理反应。例如,人们在听高音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即会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却不会产生暗淡的感觉。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同构原理,音乐的运动与情感运动在高低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色彩的浓淡等方面存在着相对应的关系。美学家苏珊·朗格也曾运用这一心理学原理论述了音乐与它所表达的感情之间的关系。她说“我们叫‘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停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这种一致恐怕不是单纯的喜悦与悲哀,而是与二者或其中一者在生命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的强度、简介和永恒流动中的一致。这是感觉的样式或是逻辑样式。音乐的样式正是用纯粹的、精确的声音和寂静组成的相同形式。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默写。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霸王卸甲》“以悲为美”的音乐与中国古代“悲美”的大文化环境一脉相承。早在三国时,在嵇康的《琴斌》中已提到“以悲音为美”的文化风尚。在我国古代民歌、民族乐曲、戏曲和说唱音乐中大量存在慷慨悲凉、沉痛忧愤内容的名曲,形成了“以悲为美”、“以柔为美”的音乐特色。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霸王卸甲》将“悲美”推向了高潮,是我国民族文化之中的一个瑰宝。
(作者简介:李双海,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