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在母婴同室病区带教中的实施体会
2012-04-08宋英英余晓燕
宋英英,余晓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人文素质教育在母婴同室病区带教中的实施体会
宋英英,余晓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总结在母婴同室病区带教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体会。对教师队伍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训,寓人文素质教育于母婴同室病区带教中,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建立关爱传递链,设立护生分管病房,为护生实施人文护理提供平台。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可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
护生;临床带教;人文素质教育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9.038
护士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才能胜任护理工作。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已成为我国护理行业的基本共识[1]。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2]。临床实习是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最佳平台。本院母婴同室病区在对护生实习带教中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7月至2011年4月,实习护生180人,均为女性,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8岁;本科120人,大专60人;护理专业145人,助产专业35人;171人实习1月,9人实习2月。
1.2 方法
1.2.1 对带教老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训 每个新实习周期开始前,护理部对科室总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内容涉及护理人才培养、自我管理、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总带教老师接受培训后,将培训内容在科室会议上传达给每位带教老师;科室为带教老师订阅了一批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保持积极健康心态的书籍,供老师们在工作之余翻阅品读,定期在科务会议上畅谈读后感,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交流带教的经验、体会。
1.2.2 寓人文素质教育于临床带教中
1.2.2.1 入科教育 护生入科当天,科室总带教老师除了常规的入科介绍外,增加了感恩教育。教导护生要懂得感激临床老师的谆谆教诲,要感激孕产妇,正是因为她们的配合,提供了各种有创操作机会,才能逐渐提高静脉输液、皮试、采血等各项操作的成功率,为正式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1.2.2.2 每周小讲课 每周为护生授课1次,内容涉及妊娠期母体生理变化、产褥期护理要点、母乳喂养、各种妊娠合并症的护理等。授课过程中,老师除了对知识点的讲授外,还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激发护生对母亲的感恩,如在讲授孕期子宫增大时给孕妇带来的行动不便,使护生联想到母亲怀胎十月的艰辛;在讲产褥期护理时,启发护生联想到母亲的养育之恩,进而指导护生关注产妇的产褥期护理,尤其要关注死胎和死产、胎儿畸形等产妇,使护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人文教育。
1.2.2.3 临床实践中时时展现人文关怀 在护理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实习护生。因此,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如孕妇刚入院时的让座,上检查床前的叮咛和搀扶,夜间认真巡视,各项操作前耐心解释,孕产妇询问时不厌其烦的讲解,孕妇阵痛时的正确指导和精神鼓励,与孕产妇接触的每次机会,都展现了产科护士对孕产妇的人文关怀,使护生亲身感受到带教老师如何把人性化、个性化的人文关怀运用到临床护理中。
1.2.2.4 为护生实施人文护理提供平台 实习后2周,安排护生分管2~3例孕产妇及她们的新生儿,要求护生做好自我介绍,知道孕产妇的床号、姓名,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分管孕产妇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要求护生应用人文关怀行为询问病情、查看治疗进展、倾听孕产妇主诉、了解孕产妇及家属需求、帮助和指导母乳喂养。
1.2.2.5 温馨细节带教 带教老师在细微处关心呵护护生,密切师生关系。护生入科时致欢迎语,做自我介绍,对护生提希望;利用名字上的相近性将护生与老师配对,如单名配单名、同姓师生配对,可以很快拉近老师跟护生之间的距离,减少陌生感;要求带教老师1周内记住每位护生的名字,亲切地唤其名或者叫呢称;排班本上每周有温馨提示,如本周几有教学检查、小讲课;带教老师每周提醒护生学习要点;出科前举办话别会,向护生致谢,感谢她们的愉快相伴,肯定她们是老师的好帮手,点评护生各自的特色,憧憬护理事业的美好未来,祝福她们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单位。
2 结 果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了护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孕产妇在出院感言中,经常会提到分管病房的护生给予的帮助,收到专门写给护生的感谢信3封;连续3年科室被评为医院带教优胜科室,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均在97分以上,老师对护生的评价从原来的88分上升至95分。
3 体 会
3.1 对护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的需要
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素质与护理质量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3],良好的人文素质是护理人员必备的素养。分娩是妇女一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美丽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呵护”是母婴同室的服务宗旨。为此,对护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护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指导护生时时、事事、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以提高对母婴护理的服务质量。180位护生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工作中对母婴给予人文关怀,因此得到了孕产妇较好的评价。
3.2 重视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 通过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训,使其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完善自身的人文修养,为护生创造更宽广的成长空间[4]。带教老师人文关怀行为对护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将关爱传给每位护生,这种“关爱传递链”[5],对护生将来的发展很重要,护生只有在实习时感受到了关怀,将来才能够在工作中更关怀患者,才能成为适应护理需要的合格护理人才。本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较好。
[1]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2]袁玮,姚蕴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30-831.
[3]郑雅琴.基层医院近年接收的护理毕业生素质调查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9(4):287-288.
[4]绳宇.护理教育对整体护理进程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63-64.
[5]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G424.4
B
1671-9875(2012)09-0883-03
宋英英(1977-),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2-02-02
余晓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