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措施 (下)

2012-04-08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湖南农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稻曲分蘖期稻飞虱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治虱防矮”为重点的防治策略。在做好药剂拌种的基础上,抓住水稻7叶期前这一关键时期,做好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飞虱防治。对已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块,根据田间发病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应急补救措施。①推行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品种。注意避免种植本地区上年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品种。推广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肥、钾肥,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地区,应适当加大播种量,合理密植,或预留备用苗,以备水稻分蘖期田间发病时“掰蘖补苗”之需。推行集中育秧,统一病虫防治管理,培育无病壮秧。②治虱防矮。拌种处理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60%吡虫啉种衣悬浮剂(高巧、优拌)有效成分6克,先与少量清水混匀,再均匀拌干种子3公斤(杂交稻)或干种子5公斤(常规稻),晾干4小时~10小时即可播种。要根据田间稻飞虱虫情监测情况,适时进行秧苗期治虱防矮。经过上述药剂拌种的,秧苗移栽前7天要施药1次;没有经过拌种的,要施药2次。即秧苗2叶1心喷药1次,第2次在抛栽前3天~5天,喷施“送嫁药”,施药时秧田附近杂草必须同时施药。抓好本田期防治,把好再次传毒关。对于中稻、晚稻,在移栽后约7天~10天,施防治白背飞虱药剂1次,其后飞虱防治按照常规防治策略进行。合理选用农药。大田防治飞虱应选用高效对口单剂,如吡蚜酮、高含量吡虫啉、噻虫嗪和噻嗪酮等药剂,要用足药剂量及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要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③适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一是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二是对大田分蘖期发病株,及时直接踩入泥中,然后从健丛中掰蘖补苗,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三是对发病特别严重的丘块,建议及时翻耕改种下茬水稻或其他作物。

5.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①强化农业防治措施。种植对稻瘟病、稻曲病抗性较好的品种,停止引进和推广对稻瘟病、稻曲病严重感病的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实行健身栽培,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实行种子消毒技术,通过咪酰胺、强氯精浸种,预防稻瘟病等病害。②加强监测预报。根据品种布局、天气变化、抗性和水稻生育期,及时做好稻瘟病、稻曲病病害动态和流行趋势分析,发布病害流行预报和警报,及时指导防治。③适时选用对口药剂防治。防治药剂从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学用药品种(第一批)中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好品种。纹枯病: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当病丛率达到20%时,选用高含量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申嗪霉素、井·腊芽和噻呋酰胺等药剂防治。稻瘟病:早稻和中稻秧田打好“送嫁药”,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实施药剂防治,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穗瘟。药剂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肟菌·戊唑醇、三环唑和稻瘟灵等。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末期开展预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5天~7天施药,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选择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持效期长、杀菌谱广、安全、低毒的杀菌剂防治。

6.施药技术 一是要使用先进的施药器械,避免使用“跑、冒、滴、漏”严重的旧式喷药器械。二是在水稻穗期防治稻飞虱时需分厢施药,田间保留浅水层,加大药液量。三是应避开高温和强光照时段施药。四是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稻曲分蘖期稻飞虱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早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水稻分蘖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