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语言中关于“眼”的隐喻比较

2012-04-08马静文

关键词:共性英汉隐喻

马静文

汉英语言中关于“眼”的隐喻比较

马静文

语言学研究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人类认知经验从一个概念域在另一概念域的投射。隐喻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汉中“眼”的隐喻分析,既反映了英汉语言人体隐喻化的共同点,也表现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的重要性,并力图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隐喻;投射;眼;词汇教学

在语言学研究中,隐喻已经不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莱可夫有句名言:“隐喻的本质是以一件事或经验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或经验。”因此,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投射。作为人类认知的一种手段,隐喻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般说来,来源域,往往具有实体性、简单、具体的特点;目的域,则一般具有非实体性,复杂和抽象的特点。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很多隐喻的形成都是以人类的身体经验为基础的。Sweester曾说过:“Bodily experience is a source of vocabulary for psychological state.”按照“人类中心说”,人首先感知和认识的是自己本身及其器官,然后才进入更高阶段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人类及其器官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基础和出发点,人们总是把自身作为衡量周围世界的标准,把对人体的认知经验映射到对其他物体、事物等的认知与理解上。

隐喻的认知理解程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理解力。约翰逊等人(Johnson et al,1993)报道的研究成果表明,对英语隐喻的认知复杂程度和理解不受母语或第二语言差别的影响,但对受试者都按第二语言测试时,发现对隐喻的理解能力与受试者第二语言的水平有正相关。

一 英汉“眼”隐喻的共性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处于同样的客观环境中,受相同的规律制约,容易对物质世界产生相似的体验和联想,而这些又是基于人类相似的生理,心理机能和认知能力。所以尽管各个民族语言不同,生活方式有异,但人类在思维模式,认知形式,甚至喜怒哀乐表达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被称为“文化重合”。就“眼”来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投射到了很多相同的概念域中,形成了两种语言共同存在的概念域。

1.眼睛是在面部,形成两个小孔。因此英汉两种语言都把这种特征投射到其他概念域中,比如,汉语中有“泉眼”,“针眼”,“耳朵眼”,“肚脐眼”,“嗓子眼”,“枪眼”,“炮眼”,“钱眼”,“钥匙眼”等等。英语中也有“the eye of the needle”,“the eye of the wind”。这些隐喻都是以“Eye is a hole”这个共同的概念隐喻为基础的。通过两种事物形状的相似的联想认知周围的事物,从而将这种具有具体特征的其他实体纳入到了以“眼”为隐喻的概念系统中去。他们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意义已经约定俗成。

2.从人体视觉器官向抽象概念的投射。描写眼睛的词可以投射到指称、描写、动作等概念域。人体域向指称域的投射属于一种特殊的隐喻化过程,即转喻(metonymy)。汉语中有“耳目”,“眼目”来指替人打探消息之人;英语中也有“the private eye”指私人侦探。

3.都以眼喻珍贵的东西。眼睛在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汉语之中眼珠又隐喻非常珍贵的东西。如,汉语中:女儿是老王的眼珠子。英语中也有“Daughter is the apple of the old couple’s eye.”意为掌上明珠。

4.都以眼喻关注,注意。眼睛用于观察,观看,因此,英汉中都以眼来隐喻关注,注意。例子很多:如汉语中“显眼”,“打眼”,“刮目相看”,这些是表示注意的,还有表示不关注的,如“不起眼”,“看不上眼”。英语中,“turn a blind eye”、“turn a closed eye”等等的意思也相似。

5.都以眼喻看问题的角度。人类以眼睛去观察事物,因此眼也隐喻为看事情的角度。汉语中,我们说,“我们要以战略性的眼光看待这场改革……”,英语也同样说“In the eye of me,he is a good father”。

6.都以眼喻能力。人在征服世界中,无时无刻不希望自己拥有超能力,幻想“千里眼”、“眼观六路”等。视觉是一种能力,眼睛隐喻能力。汉语中说,“有眼力”,“好眼光”还有身份加眼的组合,如“记者眼”,“专家眼”等等;英语中也会讲到“have an eye for…..”。

7.都以眼隐喻情感。情感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体验之一,因此认知和情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情感的描述是很抽象的,同时情感的变化也会带来生理上的变化,所以在语言中常常把情感的描写隐喻化。

汉语中,很多喜怒哀乐是和“眼”有关的,如:“眉开眼笑”,“吹胡子瞪眼”,“丢人现眼”,“抛媚眼”等等;英语中“make eyes with sb”也是用眼来隐喻情感。

这些英汉中相似的隐喻都是“文化重合”的现象。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擅于总结相似的部分,对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能掌握两种语言文化的共性,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

二 英汉“眼”隐喻的差异

在产生“文化重合”的同时,每种文化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以及认知的参照点不同,隐喻的投射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隐喻研究不但重视研究文化中的一般性,也不忽视各自的特殊性。

1.尽管汉英都有“Eye is a hole”的隐喻,但是在汉语中,隐喻所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汉语中有“针眼,风眼”等,“针眼”和“泉眼”还能进一步投射到更加抽象的概念域中。比如“文思的泉眼”,“上海的豫园却是供人欣赏精微,小的妙处,针眼里有洞天。”前者指的是思路,后者指的是小的空间。

2.颜色的投射。在颜色的隐喻中,并不是表示眼睛的真实颜色,而是寓有特殊的意义。汉语中,“白眼”指的是瞧不起人;“白眼狼”是忘恩负义的人;“眼红”或“红眼病”是指人嫉妒,“眼红”也指仇恨。英语中也有“red eye”,但是指的是威士忌廉价酒。英语用“green eye”来隐喻嫉妒,但是总体来说没有汉语的范围广。

3.英语用眼来表达希望,愿望和打算。“Since she left school,she had an eye to marriage”。“自从她离开学校后,她打算结婚”。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投射。

4.英语用眼来隐喻照顾、照看。“You’d better keep an eye on the boy”,“你最好照看下那个男孩子”。英语用眼来隐喻照顾,汉语则说“照看”,“监视”,“巡视”,“盯着”等等,用动作来隐喻照看,也是异曲同工。

5.在汉语中,表示空间距离接近的“眼底、目前、眼前、目下、眼下”等词语投射到表示时间的隐喻上,意思是“现在、此刻”。如:那些事以后再说,眼下的事情是把他请走。英语中没有相同的投射。

6.眼睛长在人类面部的显著部位,因此眼睛也投射到事物的关键这一概念域中。“在这节骨眼上,他竟然还出了问题。”“节骨眼”指称的就是关键。但是英语中没有这样的投射,用“key point”等来表达。

总之,由于眼睛在结构,构造和功能上的相似,便产生了许多相似的隐喻,又由于人类生活的环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英汉两种语言在“眼”这个词上的隐喻也有差异,投射到了不同的目标域中去,这不同的投射也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色彩。

三 结语

隐喻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认知工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隐喻。在帮助人们形成新知识时,隐喻起到积极作用,能让人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客观世界。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存在着相同的认知世界的过程、生理基础、生活体验和生活经历,因此,一些隐喻表达的文化内涵相似,具有共性。英汉隐喻的普遍性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共性,而不同文化中不同隐喻的生成和理解则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共性和个性可以增强文化意识并提高语用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单纯的语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该重视隐喻,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力。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田旭.英汉隐喻个性和共性的认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7).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少姿.汉语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7).

[5]马静文.隐喻与外语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2009(7).

Comparison of Metaphor of Ey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Ma Jingwen

In the linguistic research,metaphor is not only regarded as the rhetoric means but also as the injection of human cognition experience from one concept domain to the other one.The metaphor of eye reflects both the similarit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languages.The essa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taphor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Metaphor;Injection;Eye;Teaching of vocabulary

H05

A

1672-6758(2012)02-0119-2

马静文,硕士,讲师,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烟台。邮政编码:264005

山东工商学院2011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基于认知隐喻的英语词汇研究。项目编号:2011QN109)的阶段性成果

Class No.:H0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共性英汉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共性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