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后现代主义视域下赏析《看不见的人》

2012-04-08孟红霞

关键词:黑色幽默后现代主义叙述者

孟红霞

从后现代主义视域下赏析《看不见的人》

孟红霞

小说家拉尔夫·埃利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虽然不是创作于后现代主义小说高潮时期,但小说明显地带有很多后现代主义的写作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看不见的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要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当时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揭示了人们在迷茫的世界中,积极寻找内心追求的渴望。

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元小说;戏仿;反讽

《看不见的人》是拉尔夫·埃利森的代表作,在1952年一经面世,就在美国掀起了强烈的思想碰撞风暴。时至今日,在世界文坛上,这部小说仍被称为“现代经典,埃利森也因此享受到极高荣誉”。[1]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内对世界大战的态度呈现出两种对立的观点。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态势,在每个时代极具挑战性和叛逆性的文学作品都要有存在的可能性,[1]反映出美国国内矛盾尖锐化。

虽然埃利森在创作初期并不是有意识地在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技巧进行创作,但是我们在他的作品《看不见的人》中很容易就发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元素:如黑色幽默,元小说,戏仿,反讽等写作特色。

一 表现黑色幽默的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资本主义垄断已经形成,以跨国公司的形式、人权至上的论调向别的国家渗透,从思想上瓦解各国人民的国家意识。导致多元的文化意识冲击着各国的核心价值观念,淡化了各国人民的民族主权意识,各种新思维的出现,影响着世界的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佐证。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中,黑色幽默以其荒诞、夸张、讽刺的写作手法来揭示资本主义国家虚伪、混乱的局面,具有强烈的批判作用。

在后现代主义发展的早期,“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就被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评论家用来评述这一类小说,即黑色幽默小说的”。[2]《看不见的人》利用荒诞的笔调和幽默的词汇进行表述内容:主人公原本是个非常遵守规矩的黑人孩子,他中学即将毕业时因为一次“谦逊是进步的根本”的演讲而受到表扬。白人孩子虽然经常捉弄他,但因他们很“欣赏”他的演讲才能,于是授予他一份可以上黑人大学的奖学金。在流浪期间,他千辛万苦找到一份在“自由牌油漆公司”打工的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把一种黑色添加剂混在白色的油漆中来增强白色的效果。他发现“那些晶莹的黑色滴剂,在油漆的表面上先停留片刻,接着颜色变得更黑了,然后向四周扩散开去……”。[3]作者将明显不相干的、自相矛盾的材料混在一起,造成极大地幽默效果。

埃利森把美国社会中黑人在白人社会里悲惨的的生活状况进行了一番挖苦与讽刺:黑人工头认为他是工会派去的密探,两人扭打起来,主人公在锅炉爆炸身受重伤时,他在医院里又被医生当作试验品,差点儿失去了记忆。作家的创作动机是“颠覆”,可见荒诞的、黑色幽默式的描写贯穿整部小说。

二 表现元小说的特征

元小说模式(Met fiction)作为一种小说形式备受西方关注,它利用语言符号描写客观环境的同时,又运用作者突然“侵入式的叙述”揭示了文本的虚构性,通过自己的呐喊而表现“自我”的存在,将自己对当下社会多元化意识形态的愤懑表现出来,目的是提示读者:你所沉浸其中的不过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而已!

在这部小说中,很多的故事情节都相互接续,相互渗透,互为“元故事”,关联互动的故事与故事之间,是一种真实的对话关系。“元小说采用叙述者和想象的读者对话的形式,表明叙述行为的存在。它有意暴露叙述者的身份,公然导入叙述者,揭示叙述行为及其过程”。[2]以小说的形式,对小说进行反思和创新是元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作者利用文本材料的形式,将两种相互矛盾、抵触的观点和状态显现于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找出价值取向。

《看不见的人》中“我”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者,小说以“我”告诉大家“我是一个看不见的人”开头,又以“我”说:“谁说我不是替你说话,尽管我用的频率比较低”结尾,然而整个小说体现的内容的确是“我”与别人的一场对话!“该插曲充满多种声音,形成多声部。其中黑人农民吉姆的一番评述是埃利森对于该作品所产生的文学和艺术体系的‘元评论’。[2]因为埃利森无法预知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他在不断反思和否定的过程当中徘徊,摸索前行。文学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充满变数的过程,作者在结合当时社会、文化发展背景下,展现出当时人们对社会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表现出 作者自己的迷茫。

三 表现戏仿的特征

戏仿(Parody)是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之一,它通过模仿,具有极强的意图性和分析性。[4]作者在与传统决裂和对未来的探索中,痛苦并犹豫着。滑稽模仿“引用或间接提及它所揶揄的作品,并以取消或以颠倒的方式使其具有高度的批评性,所以作者都常给它们加注释,而很少进行分析,只是让读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去判断。滑稽模仿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某种看法和批评”。[4]这种手法通过具有破坏性的模仿,着力突出其模仿对象的弱点、矫饰和自我意识的缺点。《看不见的人》中,梦是一个戏仿的寓言,在梦里,吉姆在寻求“肥肉”,Broadax先生(Mr.Broad-in-acts)因为能给穷黑人“肥肉”而成为慈善家,[3]尽管如此,像诺顿先生一样,他的慈善当中也有一股性欲的潜流。对“肥肉”的追求,也揭示了他对性欲刺激的的追求。戏仿以贬低他人和喜剧性为特色。作者以超乎寻常的分析性模仿,体现出他对整个人生的态度和对历史评价。黑人农民吉姆的故事综合了对弗洛伊德主义、人类学和思想体系的戏仿。在纽约哈莱姆“兄弟会”,他成了职业演说家,但因为对杰克的为人有看法,不愿意与之同流合污;由于受到黑人种族主义分子的追杀,他戴上一副墨镜和一顶白草帽进行伪装,被别人戏称为“莱因哈特先生”,[3]兼有财棍、情人、牧师等多种身份……戏谑味达到顶峰。完成了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四 反讽语言技巧的应用

反讽(irony)是一种用来传达与文字表面意义不同的内在含义的语言表现形式,它是多元视角下的产物。[4]当小说从一个视角去表现事物时,不会产生反讽效果,而当小说从多元且相向的视角下去表现事物时,就可以产生反讽效果。

作者在《看不见的人》中,采用倒叙的手法,叙述和回顾所发生的事情。糊涂的主人公总在事情发生时被错觉蒙蔽。而他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却苏醒了,逐步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愚蠢,也明白了自己注定要失败的原因。小说具有讽刺特点,表面与现实、叙述者的叙述与读者的理解之间的差异,而更深层次地表现了反讽是叙述者自身的双重意识。在金日酒店的那场骚乱局面中,叙述者利用了神话和社会暗语。表面上,这些神话体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实际上,体现了作者对南方黑人大学和对其存在的反讽——它的存在作用不是传播文明和知识而是灌输神话故事,迷惑广大人民。司机由于害怕受到惩罚,近乎疯狂毫无原则地对这个富裕的受信托人负责。因此作者对传统与道德产生怀疑,表现出作者对未来发展迷茫。随着时间的发展,他对现实的认识逐步加深,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用勇敢的胆量和坚定的意志才能使无序转变成有序,只有通过努力抗争,人类才能寻找到自由的天地,这是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希望和职责所在。

总之,作者是持肯定态度描述了所有的痛苦经历。只有面对现实,人们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出路。小说是反讽性的喜剧,但它反映了真实的世界,肯定了生活的立场。通过《看不见的人》这部小说,表现了战后美国社会各方面的杂乱与无序,社会发展到处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矛盾;同时我们可以了解西方社会文明与文化发展,对我们有所借鉴和参考。

埃利森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及各种写作技巧进行自揭虚构,把读者的关注力导向了文本以外真实,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真实的历史。作者通过主观上制造的时空颠倒、混乱和变位,客观而理性地分析了现实状况。历史事件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而对历史事实的表述必然会受到当时意识形态制约。在这样混乱的环境中,人们感到苦闷和厌倦,缺乏安全感茫然无目标,“美国梦”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4]埃利森描写的不仅是美国黑人的困境,而且是当时所有美国人的困境,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困境,人类在混乱的社会变迁中无法找到自我,只能使自己成为看不见的人!从而讽刺了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荒谬的生活状况!可以警醒世人:要客观实际地认识真正自己。

[1]谭惠娟.从《无形人》到《六月庆典》[J].浙江大学学报,2003(6).

[2]林秀琴.元小说[J].文艺评论,2003(2).

[3]Callahan,J.F.Ellison’s'Invisible Ma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4]王先霈,王又平.文学批评术语词典[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Analysis of Invisible M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modernism

Meng Hongxia

Invisible Man is Ralph Ellison's masterpiece .Although the novel is not written in the period of postmodernism,but it is of some postmodernist characteristics shown in this novel.The author wants to reveal in his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modernism some social phenomenon people longed for understanding and the attitude people have towards their life.

Postmodernism;Black humor;Meta fiction;Parody;Irony

I712.074

A

1672-6758(2012)02-0115-2

孟红霞,讲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教育。邮政编码:221116

Class No.:I712.07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后现代主义叙述者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黑色幽默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DARH HUMOUR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