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两汉四言诗的创作

2012-04-08姜涛

关键词:秋兰诗经创作

姜涛

试论两汉四言诗的创作

姜涛

四言诗,是从《诗经》发展而来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众多体裁中第一种正式流传的诗歌体式。先秦诗歌虽有《诗经》《楚辞》两大源流,但《诗经》的影响更大。在两汉,虽有汉乐府杂言及新兴的五言诗,四言诗并没有因此而湮灭,它一样被文人传唱,以它特有的形式特征抒发作者的感情,成为当之无愧的正体诗歌。

四言诗;创作内容;文学史意义

中国诗歌自原始歌谣发展到“诗三百”编定成集,形成了流行于当时、楷模于后世的一种诗体格式,那就是“四言诗”。《诗经》的主要句式四言,最早被奉为正体,挚虞《文章流别论》云:“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刘勰《文心雕龙》亦云:“赋颂大体,四言为正”、“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虽然东汉以后五言诗得以发展,但从今天保存下来的诗歌文献数量来看,汉代的文人诗歌,四言诗所占比例是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在两汉的诗坛上,四言诗仍占据着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主导地位。

一 汉代初期的四言诗创作

1.宗庙祭祀雅乐。

宗庙祭祀雅乐是礼乐创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时代中最能反映其统治阶级的思想。刘汉王朝是以楚人为主体的政权,其文化精神是以楚地传统为基础的。根据《汉书·礼乐志》的记载,《安室房中歌》为高祖唐山夫人所写,因“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安世房中歌》共有十七章,其中四言诗就占了十四章之多。古人称其为“西京中极大文字”(沈德潜《古诗源》),与《诗经》的平和之音有相似之处。

《安室房中歌》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以楚声写成的,反映了上层统治者的文化趣味,整首诗类似于《诗经》之《雅》《颂》,古奥平和,典雅有责。在“楚声情节”的作用下,《安室房中歌》在内容上体现出全新的时代风气,在艺术形式上也创作了新的诗歌特点。比如关于祭祀场面的描写,就具有不同于先秦雅乐的浪漫气息,通过对这些诗作的研读,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全新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汉初宗庙祭祀雅乐与先秦雅乐的对比,我们发现,文学的创作必然会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相应的发生一些改变。

2.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斗争。

汉代初期,统治阶级内部时常发生斗争,这些也反映在了四言诗歌之中,流传下来的《鸿鹄歌》与《耕田歌》,便是汉高祖刘邦与城阳王刘章的诗作,这属于贵族王室的诗作。《鸿鹄歌》的背景是:最初,汉高祖立吕后之子刘盈为太子,因宠戚夫人,便欲废刘盈另立赵王如意。但此事遭大臣周昌的劝阻,并且张良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以阻止高祖另立太子,高祖只好放弃,歌《鸿鹄》,向戚夫人讲明理由:他的羽翼已经丰满,有贤能之士辅佐,可以“一举千里”、“横绝四海”,对此,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耕田歌》的背景是:吕后设宴,城阳王刘章参加,吕后令他当酒吏。曰:“臣,将种也,请以军法行酒。”酒宴之中,作了一首《耕田歌》,表面上是在讲农人耕田的事,实际上暗含了讽刺的寓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因为在惠帝继位后,吕后擅权,独霸政位,并大肆排斥刘氏一族。此诗语中要害,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从此以后,吕氏家族的人都惧怕朱虚侯,即使是大臣也都依从朱虚侯。刘氏的声势又渐渐强盛起来。吕后去世,城阳王刘章和周勃等平了诸吕之乱。

不同于先秦雅乐的平和典雅,这两首四言诗的创作更具有新的时代精神。

3.讽刺四言诗:对诗骚精神的继承。

传统文人都有立志报效国家民族、辅佐君王的思想,汉代初年的文人们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限制,只能依靠个人才华和能力去施展他们的抱负。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都怀着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在人生态度上都是积极用世的,这使得此阶层的文人身上更具有传统的诗骚精神。像这类诗作以汉初文人韦孟的四言诗《讽谏诗》和《在邹诗》为代表。

《讽谏诗》一百零八句,先叙韦氏家族历史,次述楚元王三代变化,始则刘戊荒淫,末述忧愤,期望刘戊觉悟。《在邹诗》五十二句,写年老辞官迁邹,抒发思恋楚王之情,赞美邹鲁尊孔崇礼的风气。这两首诗的语言古奥典则,思想方面有《诗经·大雅》的影子。汉代初年的四言诗,韦孟的影响很大,文风质朴,温婉淳厚,典雅友善,具有匡谏意味,继承了周人的传统。

二 汉武帝时期的四言诗创作

1.祭祀天地诸神。

《郊祀歌》是汉武帝时代出现的,《汉书·礼乐志》载郊祀歌十九章,是祭祀天地诸神之作,描写了神人相娱的场面,这是在汉代“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郊祀歌》是对太一之神的礼赞,太一神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灵。其中《帝临》祭黄帝,《青阳》祭青帝,《朱明》祭赤帝,《西颢》祭白帝,《玄冥》祭玄帝,《惟太元》祭太一神。“太一神”是汉武帝在五帝之上建立的一个最高的统一天帝。

2.歌颂祥瑞之作。

《汉书·礼乐志》载郊祀歌十九章,其十三名《齐房》,讲齐房产一草,九茎连叶,突出其不同之处,又有图案在其上,长势茂盛,遂成灵芝。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汉代帝王都比较重视祥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天人感应”之说,这一思想源于《尚书·洪范》,到了汉代,董仲舒发展完善。在统治者看来,祥瑞的出现,预示着上天对人的行为的鼓励与赞誉,以示政通人和。

3.谶纬神学之作。

东汉初年谶纬之学大盛,对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东汉明帝时的《武德舞歌诗》是东平王刘苍的庙乐舞,是为祭祀光武帝所献。谶纬在汉代的流行,是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分不开的。汉代今文经学产生,其哲学基础便是“天人感应”之说,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从此以后,僵化的谶纬神学世界观广为泛滥,并走向极端。

三 东汉时期四言诗的创作

1.东汉初期:歌功颂德与劝诫勉励之作。

东汉初期,四言诗创作以班固的《灵台诗》、《辟雍诗》、《明堂诗》、傅毅的《迪志诗》为代表。班固的这三首四言诗附于《两都赋》之后,从艺术情感角度看算不上好诗,简单的模仿雅颂,旨在弘扬礼法,歌功颂德,只为赞誉当朝皇帝的英明神武。而这一时期有较高水平的诗作算是傅毅所作的《迪志诗》,不同于班固的纯粹歌功颂德之作。其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要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知识,并要珍惜时光,以告慰祖先,光耀门楣。文章结构齐整,条理清晰。与韦孟的《讽谏诗》一样,都是劝戒别人,以期觉悟。诗作并没有简单歌功颂德,更重要的是表明自己学习的目的,从而对自己和别人进行劝戒勉励,最后又说明具体的学习要求。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对诗作进行构思,以表现出其独创性,只是为了说教,希望大家能遵守传统的规矩。由此可看出,东汉初期的诗人们都在自觉地学习《诗经》的四言雅体。

2.汉末:见志抒情诗。

(1)清典可诵的抒情四言诗。

张衡也有四言诗流传下来,今天可见的有三首,他主要活动的时代是安帝、顺帝之世,他的四言诗内容真实可信、形式典雅得体。具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继承了诗骚精神,属于抒情诗一类,例如《秋兰》,古人评其“清典可诵”、“得风人之致”,又称之为《怨篇》。此诗前有《序》,《序》云:“《秋兰》,咏嘉人也。嘉而不获用,故作是诗也。”意为,《秋兰》诗,从来就是用来歌咏贤人的,贤而不被任用,因作此诗。说明此诗名为《怨篇》,实为咏《秋兰》诗。而以“怨”冠之,则说明是借幽兰比贤人,秋兰虽香虽美,但因处地幽深而不被世用,正如贤人被浮云所蔽、为奸佞所忌一样,从而抒发了怀才不遇、嘉不获用的深沉感慨。在这里已将咏物与咏怀,通过“秋兰”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名为咏兰,实在咏怀。

另一种是从属于辞赋的四言歌词。张衡《思玄赋》所系《歌》是一首四言诗,作者通过对想象与玉女、宓妃两位神女邂逅的描写,寄托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理想难以实现的愁思,神女因被拒绝而遗憾地唱了一首歌。这首歌在创作上有别于《秋兰》,艺术特色更加生动鲜明,因而更显出作者自如地运用传统的艺术表现,来抒写心中的真情,反映时代的真实。

(2)富有批判精神的四言诗。

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朝政岌岌可危,儒学也不再兴盛,这一时期的四言诗作家有朱穆和仲长统,他们都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朱穆的《与刘伯宗绝交书》,谴责旧友刘伯宗的思想和行为。东汉四言诗大多典雅雍容,很少生机,相比之下,朱穆的《绝交诗》既富情趣,更兼刚肠热血,在汉代四言诗中,倒是颇具盎然生气的好诗。

作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论家、哲学家,仲长统天赋异禀,才华过人,但性卓异、豪爽,洒脱不拘,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称为狂生。他有两首四言《述志》诗,在他的诗中,主要表现了他厌倦仕途,想要归隐山林,乐天达人的人生观。他批判了整个社会,同时也反映了东汉末年知识分子彷徨苦闷的心情。仲长统所作《述志》诗,离散五经,弃置风雅,甚至得罪了名教,可谓是一篇奇作。盖已开魏晋旷达之习,玄虚之风,昌黎志辟异端,而汉三贤赞,统与焉,殆未之察也。仲长统的四言诗不同于《诗经》的雅颂体,也不同于汉代韦孟一派,不再是儒家经典束缚中的摹拟之作。

与《诗经》时代相比,两汉时期的创作风气与文化氛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四言诗创作不能回归《诗经》时代的辉煌,但两汉礼乐复兴,儒风盛行,四言诗作为一种雅正诗体为人所习用,因此重新焕发生机。这一时期的四言诗既有对先秦传统的继承,又具有自身新的风格面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方面呈现出不同于《诗经》的新的变化。

[1]古层冰.汉诗研究[M].上海:启智书局,1934.

[2](唐)段安节.乐府杂录[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逯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郑文.汉诗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6]赵敏俐.汉代诗歌史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7]刘松来.两汉经学与中国文学[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8]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On the Creation of Classical Poem with Four Characters Each Line in the Han Dynasty in China

Jiang Tao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m with four characters each line,also known as the"four words body"or""The Book of Songs"body"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of the many genres in an ancient and elegant verse.It is deveolped during the period when China's first golden age of poetry——"Book of Songs"era emerged .During the Han dynasty ,this type of poems are still sung by some scholars.The value of its unique charm can not be neglected it is taken as the standardized form of Chinese poems.

Chinese classical poem with four characters each line;Content;rol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207.22

A

1672-6758(2012)02-0107-2

姜涛,硕士,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邮政编码:730070

Class No.:I207.2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秋兰诗经创作
正月初三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一墙之隔》创作谈
娘屋人
吕秋兰 坚定追梦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