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文化遗产产业化路径之数字化应用战略
2012-04-08毛攀云
毛攀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梅山文化研究中心, 湖南 娄底 417000)
一 两型社会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产业优势不断凸显
娄底属湖湘文化腹地,是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梅山文化遗存重地,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力的当下,娄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产业化开发成为了紧迫的决策性课题。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到了十分凸显的位置;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要求建设“数字湖南”,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娄底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娄底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文化遗产产业化机遇前所未有,尤其是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创意包装,娄底市的文化产业可以大有作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可能成为强大的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的低碳环保且全面发展,只要开发路径清晰,产业前景乐观。
二 娄底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可开发性
娄底市文化遗产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一是所辖区域梅山文化保留较丰富,如梅山文化中的宗教体系,狩猎传统,节庆习俗和文化精神等都有较完整的保留,蚩尤生活场景遗迹也还依稀可辨。二是表征梅山文化精神的历史名人很有独特性,如曾国藩、陈天华等。三是民间文化十分丰富,如民间剪纸、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四是尚武精神流传久远。五是红色文化富有代表性,如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蔡和森和中国妇女运动领袖蔡畅。六是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丰富,如紫鹊界梯田、古寺、古桥与古建筑等遗存较多。
娄底文化遗产可开发性明显。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正是文化产业开掘的重要前提。从前几届国际性梅山文化研讨会议来看,梅山文化的神秘性与厚重感深受国内外学者关注,限于文化资源的收集,研究深度与广度还不够,但其影响力却很大。带有梅山文化标签的民间文化艺术开发前景很好,随着湖南省“大梅山旅游协作区的启动”, 包蕴梅山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市场前景广阔。文化的消费不仅是文化本身,涵盖文化力辐射下的旅游与第三产业等诸多领域。
三 娄底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
娄底市文化遗产产业开发虽然前景看好,但问题还很多,如不能科学解决一些突出的发展问题,开发路径很难实现。一是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矛盾问题很突出。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常常被置身于其中的老百姓所忽视,人们在急速追赶现代主流生活体系的同时,正在遗忘或破坏那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一些有意识的保护也经常被阻挡。如何处理既尊重老百姓的价值选择,又科学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这是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是娄底文化遗产产业开发的科技含量低,创意开发能力比较弱,品牌影响力小,国内外文化消费者所钟爱的区域文化产品没有得到开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正在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用高新技术武装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如何加速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产业开发的实现,这是娄底文化遗产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1]。三是娄底文化遗产规模小且不集中。从文化产业开发角度来看,集聚式开发困难很大,从而集中投资开发难度加大。如何以一种全新的理念组合娄底文化遗产进行品牌战略构建,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又一个问题。当然问题还存在诸多方面,参考目前国内外文化遗产产业开发案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很多,关键是什么样的路径才最适合娄底发展。
四 娄底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的战略构想
娄底文化遗产产业化是娄底“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和价值已经十分明显。这里从现代科技视角提供一条文化遗产发展的明确路径,即数字化应用路径。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早已被广泛认知。早在1970年代,人们就开始利用摄影摄像等技术记录文化遗迹的信息,但是这些资料难以长久保存,如录像带的老化、图像复制会产生失真等。高精度高逼真的数字化遗产保护技术采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多媒体、宽带网络与数据库等先进信息技术,开发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环境的新型实用化辅助系统或手段,克服种种困难,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将通过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及三维数据信息提供数字化保存、组织、存储与查询检索等手段,并进一步建立数字化文化遗产博物馆、展览馆,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虚拟现实、多媒体与宽带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为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与保护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联盟将是未来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3]。因此,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字技术,保护和开发娄底文化遗产,建立娄底文化遗产数字化网络平台、数字化展演厅和数据库,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首先,对娄底境内文化遗存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充分发掘娄底文化遗产项目,全面搜集文化遗产素材,包括纸质文本和各种形式的电子文本,其中分组深入田野采集,包括进行三维技术采集现场数据。然后将素材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包括数字虚拟场景与建立数据库,打造娄底文化信息产业网,构建文化遗产网络平台,全面推介娄底文化。其次,建立娄底文化遗产数字化展演厅,用数字技术还原原始文化场景、描述文化原态,使文化遗产的展演更全面更直接更具可感性和现场感。再次,将娄底文化遗产元素制作成为游戏、动漫和电影,最后开发各种娄底文化衍生产品,如梅山美术雕刻作品、梅山元素的陶瓷等,建构娄底强大的文化引力中心。娄底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项目的实施不仅对娄底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传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对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意义重大,而且能推动娄底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又能带动娄底经济的全面提升,如带动娄底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拉动第三产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是推动娄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娄底“两型社会”建设和“十二五”规划纲要预期目标的重要而可操作的途经。
娄底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所建立的网络平台能向外推介娄底文化品牌,深化娄底人的文化认同感,能多维度传播和传承娄底文化遗产,将成为娄底人的精神家园。娄底文化遗产数字展演厅将成为立体而直观了解娄底文化的一个主要窗口,提升娄底文化展演和文化旅游的档次,特别是成为孩子们接受文化洗礼的重要平台。以娄底文化资源为元素开发的游戏、动漫和影视作品,其特有的区域文化魅力能拥有宽广的市场需求。娄底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构建和开发不仅传播和强化了娄底文化品牌,而且繁荣了国家文化,是一项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都很凸显的可行性路径,更是现代科技成果与文化联姻实现落地转化的重要路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梅山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正在积极致力于此项工作,如能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其成效将成为娄底“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彭冬梅.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3]贾磊磊.数字化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现:中美文化论坛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