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2012-04-08李运庆

关键词:社会化个体院校

李运庆

浅析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李运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警察从业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日益复杂和多变,这给警察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求警察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警察职业素养,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这对警察从业人员的社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警察院校要进一步明晰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基本内涵和影响因素,不断提高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水平和层次。

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内涵;影响因素

由于警察院校特殊的院校属性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警察从业人员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警察院校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对警察院校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社会化水平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即不仅要求其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等素质。这就需要警察院校的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形成相关能力和素质的同时,尚需具备较高的社会化水平。但从目前警察院校关于学生社会化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尚存在对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作用认识不足、对学生社会化概念存在误解、对影响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因此,各警察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研究和探索,明晰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影响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不断促进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和完善。

一 当前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不仅是培养合格警务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因此,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乃至决定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水平和层次。因此,各警察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化相关工作。但从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现状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警察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交流的途径和手段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个体与社会接触的方式和形式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较为明显、深刻的变化,个体越来越处于其所在社会的中心,并与全球产生相应的联系和沟通。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现代人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他(她)的社会性,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个体的社会化水平,其社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但从当前警察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由于我国警察院校特殊的培养目标和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质及职能定位,使得警察院校过分强调对学生服从意识、集体意识和政治意识的培养,而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学生作为独特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的认同。因此,大部分警察院校没有充分认识社会化对警察院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而实行半军事化的、封闭式的警务化管理模式,由此造成其与社会接触的不足。

2.警察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研究和探索不够。

由于警察院校职业教育的自我定位和实践性强的工作性质,使得警察院校自身科研实力较为薄弱,尤其是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相比,其科研力量更显薄弱。加之警察院校自身对学生社会化的认识和理解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各警察院校对自身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和关注也相对不足,这就导致一方面,部分警察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概念理解不清,内涵把握不准,无法准确进行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组织和教育,另一方面,导致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问题长期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直接影响了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3.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实践不足。

正是由于警察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不够,重视不足,导致其在实践中无法得到深入开展,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理念的灌输、社会化途径与方法的构建以及社会化实践教育体系的搭建和完善方面尚存在较大的问题和不足,这不仅导致了警察院校社会化理论教学体系的缺陷,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最终导致了学生社会化水平的降低和自身社会化意识的缺失。

4.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内容较为单一。

由于警察院校特殊的警务化管理方式以及较小的院校规模和较为单一的生源结构,使得警察院校学生同质性较强。此外,由于警察院校较为特殊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使得其课程结构较为单一,课程体系较为简约,课程内容涵盖面较为狭窄,由此,使得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内容相对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和个体人格及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 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社会化本身是个含义十分丰富的词汇,其在不同的语境和视角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含义,因此,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定义。如有学者认为,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1]有学者认为,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2]有学者认为,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3]有学者认为,所谓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4]有学者认为,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与周围的人及社会环境密切地相互作用,接受社会影响,掌握社会事物与社会标准,形成为其社会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并逐步形成个体人格的过程。[5]还有学者认为,社会化就是一定的社会特性在相互有联系的个人中间延伸与发展的过程。[6]另有学者认为,社会化通常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7]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社会学关于社会化的研究有三种角度,即个性发展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化,则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社会和群体向个体传输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文化的过程;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社会化就是使个体变得具有社会性,而其结果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8]

由此可见,关于社会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具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尽管大家对社会化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些基本要素却是基本相通的,如强调社会化过程的终身化;强调对社会环境的认可与认同;强调个体与环境的双向互动等。而本文所说的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主要是指警察院校大学生在在大学学习期间,通过教育、学习、实践等活动所经历的社会化环节,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社会的内化和角色知识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9]

三 影响和制约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个体社会化本身是个动态的、多向互动的过程,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基本特点来看,其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其经济结构和形式的日益多元化、现代化、开放化,使得现代人们的价值观由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绝对的价值观逐渐嬗变为相对和多元的价值观。旧的价值体系虽然破裂,但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的‘信仰系统’虽被西方的文化冲垮,但西方的‘信仰体系’仍没有在中国人的心里生根……中国人所面临的‘价值的困境’不止是‘新’与‘旧’的冲突,而且是‘中’与‘西’的冲突。”[10]由此导致青年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混沌和矛盾,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贻误终身。警察院校虽然大多实行半封闭式的警务化管理,但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仍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正如西班牙著名学者奥尔特加·加赛特所言,“如果学校确实是国家的一个职能机构,与其内部人为创造的教学气氛相比,它更多地依赖于它所处的民族文化氛围,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平衡是造就一所好学校的一个基本条件”。[11]因此,学校所处的大环境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

2.生活环境与学习方式改变产生的影响。

生活环境是学生生活、成长的最重要载体和其性格养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不仅影响、乃至决定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而且,直接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而大学生由高中升入大学后,不仅面临着生活环境和氛围的改变,而且,面临着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理念的巨大转变和调整。即由原先被动、紧凑、相对固定单一的学习结构和内容体系转变为主动、灵活、内容广泛、自由度不断增加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在自由选择机会不断增加的同时,也给学生增加了相应的压力和负担。尤其是对警察院校学生而言,由于其大多实行警务化管理模式,使得其当前生活的环境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其对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和持久。此外,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他们还要承受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带来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语言差异等不同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有学者指出,“学习是学习者或知者与他所处的环境之间的一种密切交易,它永远是在特定的背景中发生的。”[12]因此,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对学生自身的社会化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3.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与之相适应,警察院校也在原有规模和资源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扩展。规模的扩大虽然有利于警察院校的总体发展,但对学生个体而言,则意味着人均资源的减少和教师关注程度的降低,这给本来资源就相对不足的警察院校增加了额外的负担,由此使得很多警察院校师生比严重失调,优良师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高水平教师严重匮乏,教学质量没有得到稳定提升,学术氛围不够浓厚。此外,由于警察院校学生就业面较窄、就业渠道较少,加之高校扩招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政法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使得警察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所有这些都对警察院校学生的社会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其不仅对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产生了相应的作用和影响,而且,也对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提出了更高、更多样的要求。

4.警察院校管理模式与课程设置的影响。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中最主要的知识载体之一,其内容和结构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培养的规格和层次,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理念以及态度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上,因此,课程对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但从当前我国警察院校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来看,尚存在课程结构较为单一、课程内容较为薄弱、课程体系不够完整、课程建设不够扎实、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和不足,由此使得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面相对单薄,不利于学生社会化的顺利进行。此外,由于警察院校半军事化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使得警察院校学生与外面的接触相对较少,而且,长期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使得学生逐渐养成了较为呆板的行为模式和理念,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以及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完善。所有这些都对学生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产生了一些较为消极的影响和作用。

5.大学生自身个性方面存在一些缺陷。

有学者指出,部分大学生在个性方面存在诸如自负自傲、自卑怯懦以及缺乏宽容之心,待人严,律己宽等缺陷,[13]警察院校学生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和现象,这种性格既不利于学生个体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也不利于其健康人际关系的建构。此外,由于警察院校特殊的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使得学生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和耿直,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为直接,这种处事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利于其社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尽管警察院校大多采取警务化管理的方式,对学生的管理较为严格,但网络以及大众传媒等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 进一步改进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通过对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警察院校学生社会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对警察院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第一,警察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对学生个体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并在日常的工作理念和行为中加以强化,使学校师生形成社会化的意识和习惯。第二,警察院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社会化内容的设置,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接受社会化的内容和机会。第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对学生社会化的引导和指引。另一方面,要尽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深化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为其以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第四,警察院校要努力构建便于学生社会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实现充分的社会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支持。第五,警察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辅导,尤其是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以及性格存在不足学生的关注,促使其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和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1]无增基,吴鹏森,苏振芳.现代社会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18-120.

[2]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3.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3.

[4]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74-575.

[5]马向真.社会心理与社会控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8.

[6]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322.

[7]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85.

[8]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8.

[9]张德辉,王雷华.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社会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6):69-71.

[10]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8):78.

[11][西班牙]奥尔特加·家赛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48.

[12][美]布鲁贝克.郑继伟,等,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113.

[13]潘友梅,徐贵权.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扫描与透视[J].教育探索,2006(8):31-33.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Socializ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a Police Academy

Li Yunqi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working objects of police employees h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changeable,they are being put into a higher level.It is natural to require the policeman not only have with a solid police professionalism,but have a strong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Higher level of socialization of policemen have been needed.The police academies should further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tudents in police academies and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s in police academies.

Police academy;College students;Socialization;Connotation;Factors

G645

A

1672-6758(2012)02-0014-3

李运庆,硕士,助理研究员,国家林业局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江苏·南京。邮政编码:210046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公安院校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QN0907)”阶段性成果。项目主持人:李运庆

Class No.:G64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社会化个体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