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研究

2012-04-08郑吉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道德大学生建设

高 丹 郑吉峰

(湖南科技学院 组织部,湖南 永州 425100)

一 传统道德与网络道德的同异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整体至上,“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仁爱兼利的人际和谐原则;“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修身自律,躬行实践的道德修养原则。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1]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传统道德与网络道德相比相同之处在于:第一、都属于道德范畴,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第二、都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第三、都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的变化之中,并且由于缺乏强制约束力,都有被践踏的风险,被忽略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产生的时间及背景不同。传统道德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网络道德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范畴,其主要内容就是对民众网上行为的一种约束。第二、针对的对象及侧重点不同。传统道德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是针对全体国民的,其重点在于对个人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约束。网络道德主要针对的是广大网民,其中重点在于对网民网上行为的一种约束。

二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网络正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却不容乐观,下面笔者将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成因及危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大学生主要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当前、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网络上传播一些不健康信息,诸如:“跪求包养、希望被潜”等等,在学生中间造成不良影响,形成不良风气。二、涉黄。有调查表明有40%的学生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网站、发布色情信息。在有的高校甚至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某寝室一群人围着一台电脑看色情电影”,这种不良行为将严重影响正常人格的形成。三、崇拜黑客。在高校中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黑客崇拜现象,部分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去攻击网站。四、不诚信。由于缺乏严谨的监督,网络成为了部分学生的“答题库”,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律去网上找答案,更有甚者毕业论文也从网上抄袭。

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失范的原因有很多,笔者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四个层面加以分析。首先,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严谨的互联网网络道德规范,对网络监管不够,无规可依,导致各种黄色、暴力隐匿、充斥网络当中。第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中转换过来,同时大学生活的自主时间相对高中突然大幅增多,而这个阶段的青年学生追求个性,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情愫初生,对异性和性的好奇和向往,容易发生在网络标新立异、浏览色情网站、恶作剧、不诚实等网络失范行为。第三,现在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溺爱,学生到了大学远离父母管束,个人自制能力、自理能力较差,还有些学生家庭生活不和谐,单亲家庭等情况,这些学生就更容易发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第四,有些同学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面对纷繁多姿的网络世界的诱惑,容易发生失范行为。

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危害。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危害主要表现:第一、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网络上的色情和暴力信息是网络发展中的毒瘤,在虚拟的网络中,学生可以自由开放地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自我的一面,但在现实的环境中却必须接受道德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网络内外的这中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在校大学生产生意识上的模糊和人格上的扭曲。第二、影响校园和社会的稳定。网络资源的丰富和迅捷是一些学生滋生的投机取巧的想法。在学校的 BBS、各种聊天室经常充斥着各种代考,包过等信息,有此学生放弃了刻苦钻研的精神,养成了不劳而获、急功近利和弄虚作假的浮躁心理。同时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型期,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冲动的心理。一些所谓的“人权人士”瞄准在校大学生,网络上的反动言论容易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甚至影响到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

三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网络道德有着约束大学生自觉维护网络秩序,规范网上行为,保障虚拟网络世界有序运行的重要作用,只有正确使用网络来学习、生活和工作,才能发挥网络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中应有的作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对于社会发展、校园稳定、学生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减少虚拟社会的各种不健康行为和维护社会稳定,如:网上谎言、网恋,甚至约网友出来实施犯罪等等。

2、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有利于校园稳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2.28亿,其中84.4%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博客。大学生面对网络中五花八门的巨量信息,传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某高校一学生迷恋网络参与地下钱庄赌六合彩,将学费和借来的近一万五千余元陆续投入赌博中,结果血本无归。事后无钱还债、又害怕父母责备而选择了轻生。这类惨痛的教训,明确告诉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对于维护同学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积极意义。网络是把双刃剑,并不能因为它存在负面的一面而一味否定。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生活正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引导他们积极合理的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来帮助学习和生活,将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

部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严重影响了整个网络的健康生态环境,有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刻不容缓。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引领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高度政治意义,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政治意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有利于以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文化、舆论上的高地,在当代大学生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把握好人才培养质量和方向。在当前我国正逐步步入改革深水区,各种思想激烈交替,多元化价值思潮充斥着活跃的大学校园背景下,有利于将广大青年学生吸引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议题中,培育广大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思想政治理论觉悟的提高。

2、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信息化程度极高的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网络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符合当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要求,能够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刻认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规律,深入发掘其内在联系,用理论指导工作,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意识,提高网络行为的道德自律品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促进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丰富网络德育的理论基础,拓展大学生德育的工作方法。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将有益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

针对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表现出的各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形成系统、科学、有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培养方案。

1、社会方面。首先、国家要加强互联网安全和网络道德方面的立法,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等他律机制。其次、政府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净化网络,清除互联网上的各种不健康信息,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校园网站的治理,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最后、要加大网络监管执法力度。各级政府有必要建立专业的网络执法队伍,加大对容易发生网络犯罪的现实和虚拟的空间场所的监督、执法和惩罚力度,对于情节严重者要加大处罚,对直接负责的行政部门或行政领导要进行问责追责,做到有法依,执法严。

2、学校方面。首先,学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和必要性教育,在注重智育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德育教育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其次,学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开始网络道德公选课等等,引导广大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引导青年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坚定道德信念,升华个人品格,从而在自律的基础上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最后,学校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新颖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类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多和同学进行交流,经常到寝室进行走访,将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同学渐渐的拉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

3、要占领舆论制高点。要利用各种新闻传媒大力培育、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网络道德,对各种网络失范行为予以曝光。要树立榜样,形成舆论优势,形成不得不遵守网络道德的舆论压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得遵守网络道德。

[1]汪少波.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与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2):117-112.

猜你喜欢

道德大学生建设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学生之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