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专科护士分层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2-04-08汪小华薛小玲惠杰沈振亚蒋廷波钮美娥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本科生专科心电图

汪小华 薛小玲 惠杰 沈振亚 蒋廷波 钮美娥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215006)

心血管专科护士分层培养体系的构建

汪小华 薛小玲 惠杰 沈振亚 蒋廷波 钮美娥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215006)

心血管专科护士 分层培养体系

Cardiovascular specialist nurse Multilayered training system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性健康问题,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0%[1-2]。心血管疾病不能靠一种或几种药物根治,需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在内的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在此方面,心血管专科护士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在欧洲,心血管护理是护理学科中的年轻分支学科[4]。2006年,瑞士的四年制博士(50%)和二年制的硕士做的很多研究源于心血管护理[5]。2004年,我校护理学院在国内率先探索了“4+1心血管”专科复合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6]。200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10位学生从事心血管护理研究。同时,自2004年开始负责并参与了苏州市重症监护护士培训基地的建设。2008年被选为江苏省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基于目前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临床专科各层面护理人员在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及专科创新发展方面的需求是不一致的,故而培养的目标、方法、侧重点等也因层而异,于是我们构架了心血管专科护士分层培养体系。现就课程设置、配套教材编写、师资队伍优化、实习单位挑选及考核体系制定五个方面来阐述心血管专科护士分层培养体系的主要构架。

1 课程设置及教材

1.1 本科生 在完成临床护理专业课的基础上,开设“心血管护理学”专科护理课程,设定总课时为240学时,其中理论课和临床实践(见习)课的比例各占50%。理论课时的内容是基于“内科护理学”的心血管系统护理的内容,增设了心血管疾病护理进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护理、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从而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夯实了心血管护理专业基础。见习课科室增设了心电图室、心血管内科和心血管外科监护室。毕业实习时安排20周的心血管专科护理实习。通过以上的课程设置,为培养心血管专科人才提供了前期保障。2004年,鉴于国内尚无有关心血管专科护理教材,我们组织相关护理和临床专家编写了68.3万字的《心血管护理学》,该书成为我校五年制“4+1心血管护理”本科生的主要教材,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以及心血管疾病治疗护理的前沿观点。其教学内容分成专科基础知识、专科常见病护理知识、常见心脏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心血管疾病常见诊疗技术及其护理配合等四大部分。针对本科生已学过心电图的特点,我们选用黄宛的《临床心电图学》、《心电图分析图谱(二)》,亦是针对五年制学生编写的专用教材。

1.2 研究生 研究生阶段的心血管护理部分理论授课10学时。此阶段无固定教材,由授课老师参考近年心血管护理文献及其他材料,编写成讲义发给学生,并指定参考书籍及文献,如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心血管病学进展》、《冠心病与侧支循环》等,教学内容着重新颖性和临床实用性。同时要求学生完成10篇近五年心血管护理研究的英文文章的翻译。与导师商榷研究方向,确定课题,并在心血管护理领域展开研究,撰写论文。通过此阶段的理论学习,研究生能了解心血管护理研究新进展。此阶段未专设实践课程,但要求研究生在预实验及正式研究阶段完全进入临床,边研究边参与临床工作。

1.3 临床专科护士 心血管专科护理是培训重症监护专科护士的主要内容,它占重症专科培训班课程设置总学时的30%,共50个学时。其中心电图部分25学时,心血管基础理论与临床疾病护理部分25个学时,包括3个学时的心血管护理进展。《心血管护理学》是此阶段学员的主要教材。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重症专科护士培训讲义》,同时根据每届学员培训后的反馈意见,不断增补或调整教材内容,以补充《心血管护理学》教材上欠缺的、适合临床心血管护士的新型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护理内容。心电图部分的教材主要选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欧阳钦主编的《临床诊断学》心电图部分。自编的《心电图分析图谱(二)》也是心电图学习的辅助教材,便于培训学员识图能力。

2 优化的师资队伍

借助附属医院雄厚的师资资源,构建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医护通力协作、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配置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优秀人才梯队。8名主要教学团队成员中,医护比5∶3,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职称结构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1人。学历结构中,博士3人、硕士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2人。针对不同层面学员的特点,安排合适的授课老师。同时,教学方法也因学生的层次及经历不同相应调整,如临床专科护士的培育偏重于心血管基础理论,引导学员将理论与临床病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讲解,便于记忆,将知识灵活地用于以后的工作中。而本科生的教学更注重于将理论融入临床场景中,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较深的记忆,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3 实习单位及研究场所的选择

选择通科护理临床教学基础好,同时心血管专科护理教学水平高的大学附属医院,如苏州大学附属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作为本科生的见习、实习基地。研究生课题的开展主要依托苏州及上海的教学医院。而临床专科护士的实习基地主要选在苏州的三级甲等并具有带教实力的综合性医院。我们还成立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委员会”,以保证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连续性,从而保证后期的教学质量。

4 考核及评价体系

4.1 本科生培养评价体系 (1)学生毕业综合能力考核;(2)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3)毕业后3~5年的岗位使用情况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培养质量。其中后两项评价指标比较客观。

4.2 研究生的培养评价体系 (1)发表文章的篇数及杂志档次;(2)专利申请及各种奖项获得情况;(3)参与本科生的临床带教情况[7];(4)研究课题的申报。其中发表文章的篇数及杂志的档次及专利和获奖情况是重要的考评指标。

4.3 临床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评价指标 (1)学员的理论考核及综合能力考核;(2)学员撰写的综述及开题报告;(3)学员专科综合能力调查;(4)医院认可情况;(5)学员自我满意度调查。理论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是必需通过的项目,医院认可情况及学员的自我满意度也是考评的重要指标。与常规心血管专科培训项目相比,心血管专科护士分层培养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4.3.1 “产-学-研”一体化 该体系培养心血管护理各层次人才,即对心血管护理雏型人才、临床研究型及临床应用型人才进行分层培养,使“产—学—研”一体化,向临床输送不同层次的心血管专科护理人才,以满足目前临床对心血管专科护士的需要。

4.3.2 培养模式系统化 通过构建“心血管专科护士分层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层面人群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参考教材及评价体系,使该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更加规范和系统。

4.3.3 成果多样化和市场化 护理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可发表高质量论文、申请专利、各级荣誉奖励等。同时完善临床专科护士的开题报告及论文答辩情况,使临床与科研有机结合;本科生及专科护士的培养需要编写的教材、专著、辅导材料及教学大纲、见实习指导等,它们亦不断成为各项教学成果。同时通过“心血管专科护士分层培养体系”的构建,培养出市场认可的各层次心血管专科护理人才,使不同层次专科人才各尽其用,各司其职,既可提高学科专业发展速度,同时也降低不必要的人才浪费。

[1]Gaziano TA.Economic burden and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frica[J].Heart 2008,94(2):140-144.

[2]http://www.who.int/cardiovascular_diseases/priorities/en/index.html.Accessed June 17,2010.

[3]Lora EB,David RT,Sabine R,et al.Glob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A call to action for nursing Multilevel policies[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1,14-19.

[4]UNITE Study Group.Undertaking nursing interventions throughout Europe: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of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J Cardiovasc Nurs 2001,1:167-169.

[5]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Handbook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Stockholm[M].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2006.

[6]钮美娥,汪小华,薛小玲,等.护理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57-1758.

[7]汪小华,侯云英,林璐,等.研究生临床带教对《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25-27.

R471

A

1002-6975(2012)09-0783-02

本课题为2001年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研究 (编号:97);2007年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 (编号:31315737)

汪小华(1982-),女,本科,副主任护师,副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

2011-11-22)

猜你喜欢

本科生专科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