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中影响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2-12-12王静
王静
(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护理系,山东 淄博255314)
护理教学中影响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王静
(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护理系,山东 淄博255314)
目的 探讨护理教学中影响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因素及对策效果分析。方法 以我校在读的2009级全日制护理学专业的39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通过课堂气氛、实习等影响护理教学中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重要因素,展开针对性教学,探寻效果。结果 采用CTDI-CV进行评定,与培养实施前相比较,实施1年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项指标均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实习等实践机会,可有效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 护理学 Logistic回归分析
Critical thinking Nur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越发全面,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作出独立的判断,以及对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1],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而从护理教学中开始有意识的重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护生今后工作的独立开展大有裨益。我院自2010年开始引入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机制,在探索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护理教学,现将相关培养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在读的全日制护理学专业的2009级专科生和中专生398名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2010年对上述不同学历的护生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经过两个学期,2011年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效果检验。
1.3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主要通过条目编码、信息录入与统计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性。其中Logistic回归变量赋值方法分析结果如下(表1)。
表1 各因素变量赋值方法
1.3.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自变量中的学历、年龄、性格、课堂气氛、实习、见习及讨论式教学被选入模型。学历、性格OR值均小于1,95%可信区间最大值也小于1,提示学历、性格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负相关,而年龄、课堂气氛、实习、见习及讨论式教学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因素(表2)。
表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截距选入模型,模型收敛状态:以IE-8为相对梯度收敛标准时,收敛判别标准满意。残差χ2检验结果χ2值为110.570,P≤0.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逐步筛选自变量的过程中,自变量课堂气氛、实习依次被选入模型,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课堂气氛对模型的影响较大,而实习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关联性极高(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实施前、1年后,分别采用评判性思维测量表(CTDI-CV)进行评定。与培养实施前比较,实施1年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项指标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4)。
表4 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实施前后各指标比较(分,±s)
表4 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实施前后各指标比较(分,±s)
与实施前比较,▲P<0.05
时间 求知欲 分析能力 开放思想 自信心 系统化能力 总分实施前 25.26±6.24 21.76±6.04 20.43±7.89 25.18±6.11 25.13±6.99 217.39±16.54▲实施后 40.26±7.19 45.27±5.24 40.87±8.21 43.26±6.08 49.23±7.98 287.12±19.38
3 讨论
3.1 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意义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现今较多地应用于医案研究,主要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收集病例方法,进行患者基线资料及疾病发病相关情况的分析,采用其中的相关性判别函数,便于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筛选工作[2]。将其应用于护理,尤其是护理教学之中,进行教学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较少。本研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变量:学历、年龄、性格、课堂气氛、实习、见习及讨论式教学被选入模型。学历、性格OR值均小于1,95%可信区间最大值也小于1,提示学历、性格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负相关,而年龄、课堂气氛、实习、见习及讨论式教学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因素;而多因逐步筛选自变量的过程中,自变量:课堂气氛、实习依次被选入模型,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课堂气氛对模型的影响较大,而实习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关联性极高。因此,将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实习、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效果较好。
3.2 影响因素成因探析 护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于一体。然而,护理教学多是依据课本而来,易显得繁琐而又枯燥无味,因此,如何在护理教学中使护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及实习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们在影响因素分析中亦可见,性格、年龄、学历等在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不可忽视,这可能与性格较外向的学生,其人格特质即决定了他们更善于自我控制,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环境能力较强;且在解决问题时更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重视理由与证据的作用,权衡利弊,综合分析得出更有效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更容易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3.3 针对影响因素开展教学的意义 作为更为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护理学教学,活跃的课堂气氛,多鼓励护生对临床所见问题进行独立性思考与判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给予其实践操作机会,在实践中与理论联系紧密,对其掌握知识、巩固其评判能力大有裨益[3]。
综上所述,针对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对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效果明显。然而,由于本研究时间及经费等的限制,对于不同年级之间的关联性,甚至是不同地区间的影响因素未能进行深入探讨,尚待进一步研究。
[1]李惠萍,苏茜,王维利.护理学界评判性思维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9-71.
[2]董申琴,靳春艳.临床护理带教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8):661-664.
[3]魏秀红,王爱华,杨晓.改革见习方式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322-323.
R471
B
1002-6975(2012)09-0781-02
王静(1970-),女,山东淄博,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201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