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教改探索
2012-04-08黄金
黄 金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理论力学》教改探索
黄 金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当前《理论力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上应结合专业特色,设定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思路,适应学时改革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好与《大学物理》的衔接,注重启发式教育,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专业特色;理论力学;启发式教学;创新能力
《理论力学》是工科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不仅是数学、物理中有关知识与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原理》)的纽带,而且也是工科学生第一次接触与工程实际有关内容的课程。因此,除了传授学生必要的力学知识外,更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势必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改革,下面就笔者的教学经历,谈谈一些体会。
一 课程内容的改革
(一)结合专业特色,设定教学目标
传统的《理论力学》教学大纲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注重公式的推导。它的知识体系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专业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需要研究不够,就会出现教学与实际专业需求间的脱节现象。具体体现在同学们对后续课程学习中,发现专业需要的重点内容在力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强调,而力学教学中的有些内容又没有用到。这不仅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影响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故笔者认为,在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时,要结合专业特色,搞清后续课程对本课程的需要,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突出教学内容。
我校工科专业有工程管理、土木工程。这两个专业对于理论力学的要求不一样,那么我们的教学内容势必要有相应变化。就工程管理专业而言,他们将来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施工、安装、管理、造价、监理、设备维护等技术工作,对他们而言,真正涉及到力学计算的地方不多。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弱化理论分析”,侧重力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此外,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只要求掌握静力学部分的内容,对于运动学、动力学可以省略。
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因其将来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力学知识对于结构安全性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对力学理论的推导原理、计算过程都要讲解得很详细,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课程内容上,要包含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三大模块。
(二)转变教学思路,适应学时改革要求
随着办学自主性的体现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各高校工科专业针对各自特点修改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学生所学课程门数增加,但总学时却一定。因此,各课程教学时数大为精简。作为工科学生必修的《理论力学》教学课时也大为压缩。如果因为学时的减少而采取对课程内容简单的压缩,只会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鉴于以上矛盾,只有采取积极的方法,从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挖掘课程本身的潜力,做到基础理论要精练、深化,工程应用要结合专业特色并适当拓宽。
改变传统的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数学工具,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讲授方法。如,静力学中,可以利用矢量代数工具,从最一般的力系开始阐述简化、平衡这一主干内容,然后,再将问题特殊化,即得到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平行力系的简化结果和平衡方程。最后,辅之以学生所学专业的例题,加深理解和运用,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并弄清楚四种力系间的联系,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做好与《大学物理》的衔接
《理论力学》中有些内容在物理已学过,如受力分析、力矩、摩擦、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因此在学习理论力学时,有些同学不能主动接受、应用理论力学中的新概念、新方法,而继续用物理知识来解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轻类同、重区别”的教学方法,对学过的概念、内容,只要和理论力学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相同,在课堂上就少用时间、采用提问方式处理,或总结性讲解,或通过典型例题介绍进行复习。但是有些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给出的,应注意学生以前所学知识范围的局限。如,画受力图时,同学们习惯沿用高中的方法,将所有的力画在一个点上。这显然是不对的,高中物理的研究对象是质点,所以画受力图时取质点为研究对象,而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已变成了刚体,这时再取质点为研究对象自然得到错误解答。又如,力系合力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把力系中所有力的矢量和当作力系的合力,与主矢的概念混淆,这两个概念的矢量表达式、计算方法相同,但这两个量所表达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因而会影响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所以,在讲相关物理量时,一定把有关概念讲清楚、透彻,要让学生树立先一般再特殊的观念,这样看问题才全面,才不会用特殊情况下的公式处理一般问题。通过“轻类同、重区别”的安排,让学生知道《理论力学》的内容并不是物理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内容更加系统、更加充实。
(二)注重启发式教育
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基本上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形成注入式教学。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不求甚解地记忆每一部分都有固定的解题模式,整个学习过程主要是演算大量习题,最后通过考试。这种教学方法,使收敛性思维方式得到强化,不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方法,它是通过引导、启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
1、结合工程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当人们对某事发生兴趣时,便会专注于它,学力学也是如此,所以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尽量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有趣的力学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我系学生日后经常要和房屋搭建及相关的施工机械打交道,教学中多结合结构骨架和施工机械会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力学中把实际结构向计算简图转化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工程中排架的立柱和基础的不同联结方式,若用细石混凝土联结则简化成固定端,若用细石混凝土和沥青麻丝联结则简化为固定铰支座。这样,学生会感到力学和大家从事的行业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更主动的去学习。
2、多设疑问,启发思考
力学课程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经常通过提问让大家思考,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工程案例,逐步引导大家思考,引出重要概念、理论。通过比较不同例子,让大家思考理论间的关联性。通过总结让大家更清楚的看到问题本质。
3、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
一道题目采用不同的求解方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如:在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部分,对一简单的鼓轮及重物提升装置,求重物加速度及轴承处的反力。求加速度时,可分别利用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动静法等。求轴承处反力时,可分别利用动量定理微分形式、质心运动定理、动静法。这样,一道题几乎涉及动力学各主要内容及基本定理,不仅复习和巩固以往所学知识,更有利于找出它们间的联系和区别,及各自使用条件、范围等,有时还会发现它们的新用法,起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理论力学中,一题多解的问题比比皆是,这要求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引导学生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维的良好习惯。
4、讨论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讨论往往是英语等课程常用的教学手法,在力学课堂应用较少,我们可以借鉴过来,运用到力学教学中,这样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达到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讨论法一般应用于阶段复习,巩固原有知识和学习新知识中。讨论法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命题是关键。命题时不仅要兼顾教学内容和要求,更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在讲解柔索约束时,可先给出几种错误的作法,让同学们讨论是错是对?错在哪里?然后讲解判定柔索约束反力方向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和较大的信息量。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同时节省了板书时间,加大了课堂信息量,为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和介绍科学前沿内容创造了条件。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应合理利用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把一些难理解的内容作成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加强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比如,创新实验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力学知识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力学的魅力,收获成功的快乐。
三 结 语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善于思考、主动将力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纪刚,徐鹏云,李静,等.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力学与实践,2009,31(3):85-86.
[3]张晓宏.高校研究型教学范式之探究——启发式教学[J].教育探索,2007(3):63-64.
[4]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40-144.
[5]刘子振,王小岗.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台州学院学报,2009,31(6):85-88,94.
[6]孙琴琴.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10,36(8):216-218.
[7]李道奎,李东,黄海兵,等.以力学竞赛促进基础力学教改的创新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11,33(3):80-81.
[8]刘立厚.理论力学新的课程基本要求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3):50-53.
[9]叶红玲,李晓阳,刘赵淼.关于理论力学概念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J].力学与实践,2010,(5):93-95.
[10]刘红岩,李冬梅,罗志华,等.“理论力学”课程内容的逻辑关联分析及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0,(01):82-85.
TB1
A
1673-2219(2012)08-0024-02
2012-04-10
湖南科技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KYJ 2011034)
黄金(1984-),女,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力学。
(责任编校:何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