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
2012-04-08葛明玉邱定金钱国利张文红
葛明玉,邱定金,钱国利,张文红
(浙江省人民医院海宁医院,浙江海宁 314408)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5%,占全部吞咽功能障碍25%[1]。居家吞咽障碍患者若护理不当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一些患者家属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往往减少患者进食,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疾病预后。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本院社区护士对辖区5个社区32例居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4岁;出血性卒中12例,缺血性卒中20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轻度吞咽障碍18例(能经口进食、偶有呛咳)、中重度吞咽障碍14例(管饲)。
1.2 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2月后患者及家属遵医性提高,口腔黏膜并发症减少,能按患者情况选择食物,规范进食及鼻饲,食物反流、呕吐、腹泻及胃管意外拔管发生率下降;发生呛咳、误吸2例,吸入性肺炎2例,经抗炎治疗并加强翻身、拍背后治愈;无窒息发生。
2 社区护理
2.1 建立健康档案 设置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患病时间、治疗方法、饮食情况、心理状况、家庭情况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
2.2 护理干预时间 社区护士在患者出院3d内进行第1次健康评估及护理干预,以后每周1次。每周上门服务后,将患者进食情况及干预措施记录在健康档案内。
2.3 干预内容
2.3.1 心理疏导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会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的心理,易激怒或抑郁。护士要尊重患者,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使用巧妙的语言积极暗示患者,同时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让更多的人关爱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温暖,树立康复的信心。
2.3.2 口腔护理 吞咽障碍患者食物容易残留在口腔内。社区护士每周上门服务时注重观察患者进食情况,检查进食后有无食物残留,观察有无口腔异味,及时发现口腔黏膜病变。指导家属口腔护理的方法,每次进食后及时帮助患者清洁口腔,以防口腔感染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3.3 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指导
2.3.3.1 进食体位 床头抬高30~60°,家属站在患者健侧,喂食时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物向舌根运送,还可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能坐起的患者,尽量取坐位,头稍向前倾20°,身体可向健侧倾斜30°,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管,防止误咽[2]。
2.3.3.2 食物类型及进食方法 告知患者家属宜选用容易吞咽、密度均一、有适当粘性的食物,如米糊、藕粉等。指导患者咀嚼食物时用鼻呼吸,避免用口呼吸吸进食物渣而引起呛咳;对能咀嚼但舌不能将食物送至口腔深处者,可用汤匙将食物送至舌根处。
2.3.3.3 进食量及速度 进食原则为少量多餐。每口进食量要适中,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而难以诱发吞咽反射。开始时进食速度宜慢,要待口内食物完全咽下后再给予下一口。禁止使用吸管饮水,以防液体误入气管。
2.3.4 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管饲指导
2.3.4.1 知识宣教 部分患者及家属害怕置胃管带来痛苦而不接受管饲。社区护士解释管饲的必要性,告知管饲是患者后期康复及生命支持的必须途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管饲的依从性。
2.3.4.2 管饲方法指导 鼻饲时帮助患者取半卧位,先抽取胃液,观察胃液颜色,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及有无食物残留;选择新鲜、高营养、温度适宜的流质,如牛奶、豆浆、米汤、鱼鸡肉类汤、蔬菜水果汁等,避免油腻、过冷、过热[3],用喂食器缓慢经胃管注入;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方可进行翻身等操作或转为平卧位,既利于消化,又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从而预防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4]。此外,指导胃管固定方法,意识不清患者给予适当约束,嘱家属加强看护,防意外拔管。
2.3.5 呛咳及窒息的处理 饮水及平卧位进食最易引起呛咳,表现为进食时突然咳嗽、面色紫绀、呼吸急促等。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使头前屈,给予拍背;如为固体食物引起的窒息,当食物在咽喉壁时,可用手掏出,若食物已进入咽喉下,可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患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顶住患者腹部正中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直至异物被排出。
3 体 会
3.1 社区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脑卒中患者因长期卧床,呼吸道纤毛活动减少,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作用,使呼吸道对细菌的抵抗力和清除能力降低[5],一旦发生呛咳、误吸等情况,较常人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据统计,急性脑卒中约1/3发生肺部感染,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死于肺部炎症者占卒中死亡病例的34%[6]。对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进食体位、食物选择及进食方法,有效减少了呛咳、误吸及窒息的风险,加之口腔护理、呛咳及窒息的处理指导,可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本文资料显示,社区护理干预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6.25%,其中1例为昏迷患者呕吐未及时发现,由误吸引起,另1例因家属陪护临时更换,进食不当,发生呛咳引起。
3.2 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管饲质量 对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置入胃管行肠内营养,是患者生命支持的保证。管饲作为一项护理专业操作技术,需要操作者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居家管饲患者,单靠家属在医院获取的知识是不够的,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和家属进一步明确了管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通过耐心细致的宣教及演示,帮助家属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管饲的质量。本组14例管饲患者,置管时间3~16周,1例发生腹泻1次,经用药及调整饮食后治愈,无1例意外拔管。
3.3 社区护理干预提升了社会支持作用 脑卒中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自理能力,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此外,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一辈往往工作压力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在家照顾老人,因此,承担照顾者角色的往往是老年人居多。这部分人记忆力下降,接受能力差,单靠住院期间的指导远远不够。社区护士定期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家属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得到了有效的心理支持,更好地发挥了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给患者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了康复的信心。
[1]李冰洁,张道.脑损伤所致吞咽障碍的评定技术[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1):670.
[2]郑艺,熊小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A):40-41.
[3]汤巧敏,叶小云.脑卒中患者经皮胃造瘘术行管饲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10):750-751.
[4]邵琴,吴建跃,邵小玲,等.半卧位鼻饲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7):532-533.
[5]董春辉,马兰军,张建华,等.卧床高龄鼻饲患者进餐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1-22.
[6]龙洁.脑卒中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