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博弈与翻译忠实*
2012-04-08梁乐园
梁乐园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21007)
译者博弈与翻译忠实*
梁乐园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21007)
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一次完整的翻译活动绝不是译者的独角戏,而是由原文作者、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出版社及其他译者等共同参与完成,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有着各自的利益,彼此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对抗。翻译实质上就是一场以译者为中心的多方博弈,其最终所实现的忠实只是译者与博弈各方达成的一个“纳什均衡”,而这种均衡是有效实现翻译效益和翻译交际功能的保证。译者博弈既是实现翻译忠实的必要,也是实现翻译忠实的必然。
译者博弈;翻译忠实;均衡
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之一,“忠实”始终是翻译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围绕忠实标准展开的翻译研究也俯拾即是。传统的翻译理论对翻译以及翻译忠实的理解各有侧重,如语言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建立在双语比较基础上的有目的的语言活动,译文的忠实就是要实现两种语言或两个文本之间意义的对等、语言结构的对等或文本功能效果的对等;文艺学派则认为,翻译是文学的再创造,是一门艺术,忠实的译文应该再现源文本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而文化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忠实译语文化还是源语文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权力关系以及文化交流的需要。忠实标准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文本的语言、功能和风格三个方面。随着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翻译观的盛行,翻译研究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忠实受到了挑战,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不难发现,博弈现象在翻译中是普遍存在的,博弈论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都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一 博弈论与翻译研究
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理性个体之间通过策略选择进行对抗或合作的学问。所谓博弈,也就是行为人在各种游戏活动中通过策略的选择以获取胜利的过程。博弈论可以使影响行为人决策的各种复杂关系逻辑化和数学化,从而为行为人的决策提供指导。因此,博弈论适用于一切人类活动或行为的研究,在外交、管理、军事、法律和政治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尽管博弈论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但对于翻译博弈论的研究却仍不多,见诸杂志的文章也是屈指可数。最早将博弈论引入翻译研究的是列维(Levy),他在文章“Translation As a Decision Making Process”中首次将翻译过程中词语选择的“逐步语义转移”与博弈论相联系,认为翻译行为是一个抉择的过程,即翻译是“一系列一定数量的连续发生的情境,犹如对弈当中的一系列棋步,这些情境迫使译者在一定数量的选择中作出抉择”。[1]列维将翻译看作一系列博弈决策的集合,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各种“情境”,他同时提出了一些应对处理这些“情境”的策略。而他所说的“抉择”,是指在翻译某个文本时,对于特定的翻译问题往往会有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译者必须在其中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又会影响随后作出的其他选择。近年来,也有少数国内学者对翻译博弈论进行过研究。如王斌将翻译过程看作不同文化间的博弈,提出翻译需适时采用“异化”策略才能实现文化的交流;[2]樊军和郑志军基于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揭示了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3]潘华凌则认为翻译本质上是一个非合作的博弈过程,指出博弈论为翻译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指明了一条道路,可以尝试用博弈论来整合已有的理论范式。[4]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博弈论与翻译之间的关系,但对于究竟谁是真正的对弈者,这场博弈又充斥着怎样的斗争与妥协,如何运用博弈论来指导翻译实践,实现翻译的忠实等,仍有待更多的思考。
二 博弈论与翻译忠实
博弈论是研究人在社会活动中各种可能性策略选择以及这种理性决策优化问题的科学。它的一个最重要的假设前提就是博弈各方均是受利益驱使的理性人,总是试图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则指出任何弈者在对方不改变策略的情况下,单方面改变策略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一个完整的博弈过程必须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参与博弈方、可选策略和博弈效益。博弈论对诸多翻译现象,尤其是翻译中的忠实具有独特的阐释力。因为翻译是由译者、翻译委托人、出版人等共同参与完成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翻译利益,并且都希望通过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显而易见,博弈的三要素始终贯穿着翻译活动的每个环节。翻译绝不是语言的机械转换,而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相满足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翻译的忠实也绝不仅仅是内容、风格和功能的简单对等,更不只是单方面的效益最大化,而应该是翻译博弈各方在相互对抗与妥协之后达成的一种利益均衡。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原文的读者,又是译文的作者。作为理性人,合格的译者要有自身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在追求物质利益回报的同时,更应遵循严格的翻译原则和职业操守。虽然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具有一定的自由,但翻译毕竟不同于创作,他始终应以忠实原文为基本准绳。[5]译者在翻译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面临多种选择,大到以什么翻译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用什么样的翻译要求来规范自己的翻译行为,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来处理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小到使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来处理一个词、一句话,这些都需要译者做出相应的抉择。为了尽可能获得忠实的译文,译者必须以自己的期待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与原文作者,翻译活动发起人(可以是译者自身)或委托人、译文读者、出版社等翻译相关利益人进行多方博弈,根据博弈各方的实际情况及其采取的策略,灵活理性地进行分析权衡,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进行翻译,既实现对原文的忠实和对原作者的忠诚,又争取最大程度地满足委托人、译文读者等的需要。从而在这种多方博弈中,实现一种均衡,即忠实。因此,博弈只是手段,忠实才是目的。
三 译者在翻译中的多方博弈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从翻译委托人到译作出版商,从原文作者到译文读者,译者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交叉点上与翻译活动的各方进行着对话和协商;而这个对话协商的过程也即是译者在众多翻译策略中进行抉择的过程,译者要作出成千上万次涉及选择与处理的决定,以适应另一种文化,适应另一种语言,适应不同的编辑和出版商,最后还要适应读者群。[6]为了实现译文对原文的忠实,译者与原文作者、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出版社及其他译者之间都会存在博弈较量。翻译实质上是一场以译者为中心的多方博弈。
(一)译者与翻译委托人之间的博弈
译者无论从事什么样的翻译,都会有一个翻译委托人或赞助人。这个委托人既可以是其他人,也可以是译者本人。一般来说,如译者本人就是翻译发起人,那么译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翻译;如果委托人是其他人,那么译者与委托人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种博弈。为了做好翻译,译者既要兼顾委托人的要求,考虑委托人的实际利益,又要做到对原文作者、对自己负责。当委托人与译者的利益出现冲突时,译者会与其进行协商,双方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及对方采取的策略来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实现如实传达原文内容,使之被客户认可或出版的共同愿望。此外,译者在众多原语作品中选择了特定的翻译委托人指定的特定文本进行翻译,这本身就是双方在权衡各自利益的基础上进行交涉后的结果。
(二)译者与原文作者之间的博弈
由于在语言和文化背景、价值观、意识形态、创作动机、写作风格、读者群等方面存在差异,译者与原文作者之间也会存在博弈。作为原文特殊的读者,译者必须克服一切差异,尽量地去接近原作者,理解原文;而作为译文的创作者,他又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差异,考虑读者的接受性,尽量地在译文中再现原作者的意图。通常情况下,译者所表达的意图与原文作者的基本一致。但在现实情形中,译者诉求多少会受到委托人和出版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当他们的要求与原文作者意图相冲突时,译者有时甚至不得不以牺牲原文作者的效益为代价,但是译者必须尽力将与原文作者意图和信息内容不相符的个人干扰减少到最小。
(三)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博弈
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生活习惯、价值观、审美观,甚至是阅读爱好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导致他们对同一部作品的接受性可能会不同,因此,译者在着手任何一次翻译活动之前,必须首先确定译文的读者群,预测他们可能的期待视野和欣赏品味,动态地把握译文读者的接受性,充分考虑译文读者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等,然后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译文读者既包括普通的大众读者,当然也包括一些专家读者。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需求,对翻译策略做出适当的调整,既要能满足普通读者获取信息和阅读乐趣的需要,又要能在专业知识和翻译质量上经得起专家读者的检验。而作为特殊的专家读者群,翻译评论家和译者之间同样存在着博弈。尽管不同的评论家理解译文的具体角度可能不同,但是他们的评论能让译者不断反省翻译的每个细节,还能使读者受益,加深人们对翻译研究诸多问题的理解;同时评论家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译者的良苦用心,发现译者的独到之处,从中受益。
(四)译者与出版社之间的博弈
作为教育领域的官方机构,出版社通常代表着官方的权威,要求每一部出版的作品都必须符合现行的政策,尤其是要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否则就会被施以行政限制措施。这一点中西方国家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但作为追求利益的机构,出版社的利益又往往受出版作品商业影响的驱动,因此,通常出版社和编辑有权可以选择作品,授权译者,付给译者稿酬,从而也会提出相应的翻译要求,支配翻译方法的选择。在这种语境之下,译者的声音过于弱小,只好做出让步,对原文进行较大的改动;倘若译者拒绝这种让步,其译文就会很难被出版,从而难以有效地实现翻译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译者和出版社之间的博弈既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选择,又影响着译文读者对原作品的认知。作为出版的最后一关,出版社的态度对整个翻译工作的成功与否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还对译者与其他各方之间的博弈有着重要影响。
(五)译者与其他译者之间的博弈
由于生活时代,文化背景,翻译动机,翻译观等的截然不同,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译者之间会存在博弈,他们所翻译出来的译本在历史长河中也会有着长期的较量。即使同一时代的译者,由于语言能力、文化修养、翻译经验的不同,在翻译相同作品时,不同译者之间也会存在博弈。莎士比亚作品的汉译和《红楼梦》的英译便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是合作翻译,译者之间同样存在博弈,最终译文的确定需要商讨和让步。
此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内心也经历着一场自我博弈。一方面译者有着严格的翻译原则,独特的审美情趣,鲜明的个人爱好,纯粹的艺术追求;另一方面译者为实现翻译目的和追求翻译效益而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不断同各个翻译利益相关人进行博弈,通过对抗与合作来寻求最佳的彼此可接受性。翻译时,译者总是游离于这两个角色之间,力争实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均衡。
四 译者博弈是实现翻译忠实的必要和必然
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翻译活动是人的活动,它往往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语言文化差异、现实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理想的纯粹的翻译是不存在的,绝对的忠实也只能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7]译者的任务只能是争取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忠实翻译。这就要求译者一方面不能过度追求功利主义,为实现自己的翻译利益而不择手段,不尊重原文作者和源语文化,偏离翻译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不能死守本本主义,对原文惟命是从,而忽略委托人、出版社、译文读者等的利益,偏离翻译的目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翻译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掌控译笔的独特优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各方利益,在寻找彼此最大可接受性的同时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忠实。除了克服语言文化差异和一些现实条件的影响,最难把握的就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即翻译委托人、出版商、译文读者以及其他译者的干预,因为他们的利益是否实现,将直接决定着译者翻译利益的实现。从始到终,译者都必须考虑他们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和修改,而这些又不能背离翻译的基本任务,不能扭曲原作者的本意。这样译者就不得不奔波于原文作者、委托人、出版商、译文读者和其他译者之间,与各个翻译利益相关人进行博弈。如果译者忽略其他博弈各方甚至是自身的翻译利益,只顾如实传达原文内容,那样就难以让其译文被接受或被出版,从而无法实现交流的目的,这样翻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忠实也就无从谈起了。当然,任何人为的干预都不能阻止译者对忠实的追求,但却能影响译者实现忠实的策略、忠实的侧重点以及忠实的度,最终得出的译文只能是译者和博弈各方利益均衡的产物。由此可见,翻译忠实是译者多方博弈的结果。译者博弈是实现翻译忠实的必要,也是实现翻译忠实的必然,它让忠实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具体。
翻译是一项社会性活动,译者利益的实现离不开博弈各方的接纳。因此,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时必须从社会关系出发,随着外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行为策略。从本质上看,翻译的过程就是一场译者和原作者、委托人、出版商、译作读者以及其他译者之间的多方博弈。译者在与各方的博弈过程中,不断寻求着翻译策略的“纳什均衡点”,译作的最终面貌取决于利益人之间的角逐和妥协。[8]翻译忠实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多方博弈而实现的一种均衡,博弈只是手段,忠实才是目的。译者必须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这种博弈,才能选择最优翻译策略,既实现对原文的忠实和对原作者的忠诚,又争取最大程度地满足委托人、译文读者等的需要。客观上看,译者的这种多方博弈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翻译的忠实,从博弈论视角研究忠实标准也必将促进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
[1]Levy,Jirí.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London:Routledge,2000:12-14.
[2]王斌.翻译与博弈[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5-28.
[3]樊军,郑志军.翻译中的博弈:归化与异化[J].宜宾学院学报,2007(10):52-54.
[4]潘华凌.翻译——博弈的过程[J].宜春学院学报,2008(1):38-42.
[5]梁乐园.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怀化学院学报,2007(10):104-106.
[6]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97.
[7]王东风.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中国翻译,2004(6):3-8.
[8]韩静.翻译博弈论概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4):65-66.
Translator's Games and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LIANG Le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21007 China)
Translation is a purpose-oriented social activity.A complete translation activity is not a one-man show of the translator,but a common mission finish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client,target text readers,publisher and other translators.All of them have different translation utilities,and they have cooperation as well as conflicts with each other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Translation is actually a multi-player game centering on the translator,and the final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is just a"Nash Equilibrium"between the translator and all other players,which is the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utility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Translator's games not only are necessary but also inevitable for realizing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translator's games;translation faithfulness;equilibrium
H059
A
1674-117X(2012)02-0136-04
10.3969/j.issn.1674-117X.2012.02.028
2011-10-24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翻译忠实的博弈论阐释”(10C0646)
梁乐园(1980-),男,湖南耒阳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