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克隆人的思考
2012-04-08王春辉
王春辉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关于克隆人的思考
王春辉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随着克隆技术的出现,人类把目光转向了人类自己,担心传统的人伦关系将受到致命的冲击。人们只是讨论危害,但对其应用于人类的必要性论证较少或者不太充分,由于缺少这个中间环节,其论证便显得尤似空中楼阁,如果根本没有这个运用的必要性(指生殖性克隆),那么所有的担心也就没有必要了。
克隆;克隆人;伦理
一 国内关于克隆讨论地历史回顾
“克隆”是英语词clone或 cloning的音译,意为无性繁殖。1996年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利用体细胞克隆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紧接着1997年美国宣布他们用无性繁殖培育胚胎的方法成功地培育出两只猕猴,自此便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克隆风暴”讨论。人们不禁思考是否可以克隆人?克隆的争论在中国的知识界也产生强烈的回应,纵观这些年的经历,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2003年以前,主要是理论上争鸣、探索时期。这一阶段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开始时人们头脑大多比较热,仿佛克隆技术已完全成熟且马上可以无可阻挡的运用于生产人类。在争鸣中,大体形成了两大流派,一派认可治疗性克隆(并非出于生育目的,克隆人类胚胎用于医学研究,或者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的人体克隆技术),否定生殖性克隆(出于生育的目的,将所得的胚胎植入女性子宫,怀孕并生育完整的婴儿的人体克隆技术),邱宗仁先生谈到,科学目的在于求真至善,反对为科学而科学,认为生殖性克隆弊大于利,“虽然克隆人在技术上可能做,但在伦理上不应该做,没有充分理由来为克隆人的行为在伦理学上进行辩护。因而发展克隆技术,不要克隆人的方针是正确的。”[1]另一派则比较激进,既要克隆技术又要克隆人,如有学者认为,“克隆人是人对自身生命的改造,他的出现是人对自然改造的进一步发展,是人改造自身的新阶段。”[2]“人们没有认识到痛苦的根本并非来自科学的发展对自然的改造,而来自于自身与环境相比较的落后状态。”[3]虽然争辩激列,但双方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治疗性克隆可以进行,生殖性克隆当下不能进行,相对来说克隆的支持派已小有胜利,因为反对克隆的一派也没有否定若干年后可以克隆人的可能性。2003年至今是第二阶段,有关克隆的伦理、哲学等方面的讨论相对减少,而介绍克隆专利、立法的文章渐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各国对克隆人的态度,其主流与中国相似,另一方面说明有关克隆技术管理的正规化,特别是对克隆技术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允许有专利权,“在法律上开一个口子,在严格监督基础上许可其研究,”[4]这样反而可以减少某些科学家秘密进行克隆的风险性。这是人们认识成熟的表现,罪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运用它们。
二 争论的实质
透过表面现象我们便会发现,这其实是西方两大思潮——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一次交锋。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技术支配人的情况越发普遍,人反而成了自己创造物的奴隶。面对如此的尴尬,人类不仅要反思科学技术成果。 对于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冲突,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强调某一方,只认可前者便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只认可后者便可能导致人类社会的裹步不前。对于如何解决二者的关系,爱因斯坦的一段话给了我们启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历史上是有用的,但它也可以用来杀人。”[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它本身追求的只是真,其价值的正负是由使用者给予的。聚焦于“克隆”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冲突不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两难境地,只是西方科学技术没有被合理地利用所致,其深层的原因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征服自然与控制自然的不协调所导致的科学技术与精神伦理关系的畸形发展,创造出了高超的科学技术,但却不能驾驭它们,人类在科技的丝茧中痛苦地挣扎。基于这种情况,有些人提出应该改变传统的科学发展模式,由传统的征服自然的价值观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价值观念。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看到了传统科学发展中一些急功近利的缺点,并力求让人与自然协调,但其所谓的协调是以人受自然束缚、人的不自由为代价的。我们在这里对科技的超前发展并没有非议,因其有一定的必然性,所批判的只是那种对科技发展持悲观态度的观点。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很有道理。生产力是最活跃的,而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伦理道德则具有一定的刚性,变化迟于生产力、科技发展。此时我们明智的做法只有打破这个伦理上层建筑,缩短这个阵痛,尽快地建立一个更合适的伦理系统。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需要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且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封建思想,故这场“克隆”争议对中国现实显得特别有意义,中国应该如何吸收西方的教训,达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很值得思考。
三 对待克隆人技术的态度
是否可以克隆人类,不能只情感判断,而要看其给人类带来的利弊得失。
1.技术不成熟,克隆出的动物成活率很低,且大多数有遗传缺陷,发育异常,很易夭折,用于克隆人将给个人、社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负担,例如如何对待克隆出来的残疾人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克隆技术的完善只有依赖于不断的动物克隆试验,此时的技术不成熟只能证明此时不能克隆,按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将来不论在理论或技术上都是行得通的。我们这里需要做的只是在技术不成熟时,严格限制克隆技术适用于人类,防止某些人出于热情或者由于经济利益而克隆人。
2.克隆人会破坏社会的细胞——家庭以及血缘伦理关系,对于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们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克隆生殖方法完全或大部分地替代两性生殖方法,冲垮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基石。我们先来看这个假设能否成立。
这个假设若要成立,第一就要人有放弃两性生殖的可能性,但性是人的本能,几千年的历史表明,其可改变的只是形式。第二就是要克隆生殖的方式绝对优于两性生殖方式,但事实刚好相反,两性生殖是人类长期进化产生的一个完美的自然过程,其安全性是受人工干扰的克隆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克隆只是在两性生殖无法完成时作一个补充。另外,据现有的生命科学理论证明,克隆者刚一出生,其生理年龄就与供体相同,并非一个从零开始的新生命,就像有人称多利为一只“披着羔羊服装的老羊”,这是克隆人一个巨大的缺陷。由于上面两条不成立,所谓对家庭的毁灭性冲击也非真实,克隆生殖不能代替两性生殖。所有克隆对人伦的冲击是很有限的,至于克隆者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子、母女关系或者兄弟、姐妹关系,这有待于人们的伦理约定。正像有学者所描述的:“到1985,试管婴儿总数已超过700万人,虽然出现了一些伦理纠纷,但并没有给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障碍,何况与试管婴儿相比,其(指克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还有所降低。”[6]
3.认为克隆人只携带单亲基因,会使人类基因失去多样性,造成单一化,不利于人类的进化。对于这样的责难,我们可以说,用于驳倒上一条责难的预设前提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此,只要克隆生殖不占主流,其影响是可以忽略的,而且它还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正如有些学者认为:“克隆技术和DNA整合剪切技术的发达不但不会减少人类基因,而且使人类在控制自然界进化的同时,也可以在控制人类自身发展的努力方面取得突破,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7]即利用自由放任与人为计划相结合的手段达到人类基因库的优化。另外,被克隆者与克隆者的差别也大于同卵双生者,因为去核的细胞质也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线粒体中)。相对来说,天然的双生子更易造成基因的单一化。
4.认为克隆人的出现将有损于人类的尊严。它把神圣的人降格为物,从而成为技术操作的对象,以及可以在流水线上大量复制的产品。这种观点是传统观念受科技冲击的一种反弹。达尔文关于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观点当时也是有损于人类尊严的,但最终还是战胜了人是上帝创造的假说。我们应该抛弃一些所谓愚昧的尊严,来更好地认识人类。克隆人理论的研究也更确认了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论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关系的总和。”[8]同卵双生子与克隆有异曲同工之妙,基因一致的双胞胎,虽然其成长环境大致相同,但成年后也差异悬殊,这就证明人的本质不是其生物性,基因决定论是错误的。萨特说“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把人的本质定位于后天的形成,很有道理,但不如马克思说的具体。
克隆的正面价值很多,如保护濒危动植物,优良育种,培植人体器官,生产药物等等。
5.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马克思是抱乐观态度的,认为人类的悲剧是人的科学术素养与伦理道德素养的不平衡发展所致,我们要做的不是否定技术,而是在理性的指导下用它来造福人类。就克隆来说,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完善这项技术,而且我们应该做好宣传教育,做好立法的准备。即使技术完善后,克隆人也应该严格控制。所以,我们的任务不是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是开展大规模道德说教,“单纯依靠教化灌输来维系道德传承的做法正在失去效果。”[9]而是要建立一个公平自由的法治社会。在这里,技术发达,物质丰裕,道德与法律都会完备,生活幸福。
[1]邱仁宗.克隆技术及其伦理含义[J].自然辩证法杂志,1997(6).
[2]李彦.试论克隆人出现的必然性及合理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9).
[3]李彦.试论克隆人出现的必然性及合理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9).
[4]罗胜华.人体克隆的法律政策与制度建构[J].生物法律,2003(4).
[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6.
[6]卢彪.“克隆”技术与伦理学的两个推理极端[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1999(3).
[7]蔡善荣,李鲁.关于克隆技术和克隆人的几点哲学思考[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9]李涛.克隆冲击与当代科技伦理学的定位[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5).
ClassNo.:B82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ThinkingonCloningTechnology
Wang Chunhui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one technology , people begin to focus on their attention to cloning themselves technology while fearing the traditional ethical relationship and ethical rules will be challenged .People always talk about the risk of the cloning technology , but seldom talk about the necessity to put the technology into human beings .If there is no necessity to do so , the cloning technology should not be applied to human beings .themselves.
clone; cloning technology; ethics
王春辉,硕士,讲师,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
1672-6758(2012)12-0027-2
B8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