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合作学习实施流于形式的反思

2012-04-08张瑞芳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张瑞芳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对合作学习实施流于形式的反思

张瑞芳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被很多教师接纳并逐步在中小学课堂上实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但同时也存在流于形式的无效合作学习现象,虚有其形而无其神。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重要作用,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使合作学习有效,避免教育浪费。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有效

新课程改革以来,现代课堂教学被重新界定:课堂被认为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场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原来注重讲解灌输的教学过程转变为通过创设情景、综合探究、合作协商和意义建构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基于此,教学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合作学习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倍受关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都显现了对合作学习的提倡和重视。在学校课堂尤其在中小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确实得到了教师的普遍青睐,并且被有意识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然而,也有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反而比集体教学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浪费,作为在学校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老师,在为新课改努力的同时,必然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如何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取得更有实际意义的效果,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对如何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反思。

一 有效的合作学习

真正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它能够提供一种有益的环境,且支持不同的学习风格,鼓励不同的手段(听、解释、互动),同时还支持概念的理解,支持探究,从而使学生掌握了良好的社会技能,为其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曾说过:“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思想,以达到学生主动学习、自发组织、自主探究、自行解决的实质目标。

二 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

在目前的中小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环节往往是这样开展的:针对某个问题,且不说这个问题有无讨论的价值,教师随手一挥,同学之间就近或者按自己喜好自成小组,几个学生围着一个桌子热烈的讨论,教师根据之前教学设计里计划的时间控制讨论时间的长短,讨论往往草草结束。教师不善于梳理、概括和总结问题,只取其正确的答案,对于不正确或者其思维定势里没有的答案则漠然置之,对于小组中学习能力差或者消极内向的学生更是无暇顾及。这样,课堂上虽然出现了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但是一般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这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把学生分成小组而已,追求的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走过场”,甚至只是某些教师用来表演的“道具”而已,追求了其形式而忽略了实质,这当然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

三 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并对“教”的行为进行反思

合作学习仍旧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一切要符合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在合作学习中,如果把学生比作演员,教师就是幕后的导演,是整个舞台剧的主导人物。要完成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然而在流于形式的合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以为以学生为中心即是把整个课堂都交给了学生,学生按自己意愿分组并且讨论都是关乎学生自己的事,无需老师的指导。这些自然促使了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的产生。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施教”,即对于教师如何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诸方面进行反思,以使得合作学习有效达成。

1.选取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教师应该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主要是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具有争议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内容主题才是有讨论价值的学习内容。

具体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那些既未知又可感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活动充满挑战性,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避免个体思维感性和不完整性等特征,运用合作的方式,在个体充分思考产生独立见解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使个体思维在彼此呈现的基础上产生碰撞,从而得到修正,才能达到高度科学的融合。此外,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不是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的,其感兴趣的领域也各自不同,而综合性学习问题的解决恰恰不能单靠某一门知识就可以解决,因此综合性强的教学内容往往需要合作学习。

理想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尝试后再合作,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共同提高。

2.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向合作性互动,特别是把生生之间的互动当做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实现生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把学生不同的合作小组,又称合作团队。合作学习关键是团队的建设,在分组时,在尽量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的同时,力求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从而能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另外,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一个阶段中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有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一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第三,选任小组长,发挥其带头作用。在小组活动中,小组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组织能力强、操控能力优的组长能够带领小组成员成功完成合作任务,提高合作的效率。

3.讨论过程中的适时指导。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适时指导主要表现为:教师主要在维持纪律,或者巡逻旁听或者准备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实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很少,师生间在知识和情感层面都不能产生碰撞与共鸣,教师不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及对问题理解的程度,学生也不了解教师行为的意图和意义,师生交流完全被抛弃。

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参与,教师旁观,而是和学生共同参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更多的激励思考,做好顾问,做一位真正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指导和调控,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将得不到好的效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介入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在巡视期间细心观察,对个别学生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其继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关注搭便车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进步。然而鉴于组内异质,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性格内向等原因,可能会依赖其他组员,自己不积极主动去努力,甚至坐享其成,出现所谓的“搭便车”现象。“搭便车”为个人的消极发展提供了温床,甚至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搭便车者”一般是学困生,所以,如果不处理好学优生和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系,不但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可能会加剧两极分化。为此,教师应该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 把简单易解决的问题交给他们回答,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养成敢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能力,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另外,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交流以详细了解他们,尤其是学困生的兴趣爱好、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等,掌握学生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必要时还要合理地应用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及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引导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应该时常调整变动组员职务,以使各个成员均能有机会承担责任,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打乱小组变动重分,以使公平竞争得以实现。

5.讨论结果的整理及评价反馈。

上面说到,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草草收场,结果一方面使得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能保证,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对讨论结果做详细整理,学生的主流思想、多数同学的定势思维被接受,然而个别同学的创新想法未被关注,疑点难点也不能得到解答,合作学习失去意义。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重视不同想法,尤其鼓励提倡创新想法的出现,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发言与争议的难点,适时把自己的科学观点反馈给学生,让心有疑难、讨论结束依旧费解的学生“云开雾散”。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不应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并且坚持对小组团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体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团体的评价,评价的重心要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以至共同进步,这才是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

四 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若要使得课堂教学有效实施,仍旧需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自我反思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师发展中都极为重要。鉴于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如果教师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就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发生。

[1]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

[2]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一)[J].人民教育, 2004(1).

[3]李文洁.浅谈合作学习[J].科技讲坛,2010(9).

[4]丁亮,张琛琛.合作学习中不同能力层次学生互动研究的探析[J].科技信息,2010(3).

[5]刘海霞 贾建国.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J].晋中学院学报,2005(10).

[6]李雪明.合作学习切忌流于形式[J].河南教育,2004(4).

[7]许改芝.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教文汇,2006(11).

ClassNo.:G424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ReflectiononWhyCooperativeLearningBecomeaMereFormality

Zhang Ruifang

Sin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was promulgated ,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by most teachers and is performed in many schools.With its popularity,there are many invalid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make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become a mere formality.As for teacher,as an organizer, a guide and a participant in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should always take a self-examination on his teaching behavior to make cooperative learning operated effectively in teaching practice.

cooperative learning;effective;class teaching

张瑞芳,在读硕士,西南大学2010级。

1672-6758(2012)09-0001-2

G424

A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