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地质勘查工作那些事儿
2012-04-08刘焕启
本刊记者 刘焕启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狭义地说,在我国实际地质工作中,主要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等几个方面,它对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此,在过去的十年里,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多次到访国土资源部,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国务院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地质勘查工作。例如,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确立了地质工作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新时期加强地质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等。
2011年10月,国务院又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把地质找矿提升为国家战略行动,明确了“3年有重大进展,5年有重大突破,8-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找矿突破目标。
立足于今天,回望过去,我们发现,在过去十年里,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展。
勘查队伍改革和发展均有重大进展
1999年4月,国务院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国发[1999]37号),决定对我国非油气资源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实行改革,先后将原来地质矿产、煤炭、冶金、有色、核工业等国家部门管理的地质勘查队伍下放到省级政府管理。当时,全国地质勘查队伍共有74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下放到地方64万人,继续保持由中央管理的10万人。
2011年底,全国从事非油气资源地质勘查工作在职人员62.91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0.79%。其中,属地化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在职人员28.61万人,由中央管理的地质勘查单位在职人员6.30万人,其他类型地质勘查单位在职人员28.01万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具有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单位已达2239家,其中甲级资质单位968家。
2011年底,属地化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总收入1040.92亿元、在职人员人均报酬5.06万元、离退休人员人均经费3.38万元,由中央管理的地质勘查单位总收入255.05亿元、在职人员人均报酬4.88万元、离退休人员人均经费4.57万元,与1999年相比均有大幅度增长。职工住房、养老保险等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地质勘查投入机制初步形成
自1999年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组织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得到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国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陆域全面覆盖,中比例尺航空物探调查、区域重力和区域化探完成全国陆域一半的面积。一批基础地质图件得到更新,并向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方向迈进,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
在一些重要成矿区带组织开展了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基本查明了全国主要地质单元的岩石、地层、构造以及各种地质体的分布和特征,初步预测了矿产资源潜力,新发现了大批矿产地,提交了一批新的紧缺资源接续基地。启动完成了1∶100万永暑礁幅和南通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示范。组织开展了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海岸带地质等试点工作。
在对地质勘查的投入方面,自十六大以来,我国地质勘查投入逐年大幅增长,其中非油气资源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2002~2011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注从222.0亿元增长到1116.6亿元,增长了4倍。
其中,油气资源(主要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下同)地质勘查投入从189.6亿元增加到673亿元,增长2.5倍,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延长油矿等四大国有公司投入。非油气资源地质勘查投入从32.4亿元增加到443.5亿元,增长12.7倍。非油气资源地质勘查投入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投入所占比例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非油气资源地质勘查投入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
重要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十六大以来,受需求拉动、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矿产勘查投入持续增长。大投入带动了矿产勘查工作的加快推进。
2002~2011年,全国矿产勘查工作共完成钻探工作量12180万米、坑探工作量618万米,逐年大幅增长;全国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95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铝、金、钾盐等重要矿产储量均有大幅增长。
首先是在能源方面,2002~2011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查明资源储量均有较大增长,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从 1.02万亿吨增加到 1.38万亿吨,增长35.2%,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从 23.8亿吨增加到 32.4亿吨,增长36.2%,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从2.0万亿立方米增加到4.0万亿立方米,增长99.4%。
其次,在金属矿产方面,铁矿查明资源储量从578.7亿吨增长到743.9亿吨,增长 28.5%。
铜矿查明资源储量从6752.2万吨增长到 8612.1万吨,增长 27.5%;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从25.0亿吨增长 到 38.7亿 吨, 增 长 54.8%; 铅矿查明资源储量从3796.7万吨增长到 5602.8万 吨, 增 长 47.6%; 锌矿查明资源储量从9781.4万吨增长到 11568.0万 吨, 增 长 18.3%; 镍矿查明资源储量从814.6万吨增长到938.2万吨,增长 15.2%。
金矿查明资源储量从4539. 5吨增长到 7419.4吨,增长 63.4%;银矿查明资源储量从11.9万吨增长到18.7万吨,增长57.3%。优势矿产钨矿查明资源储量从578.7万吨增长到620.4万吨,增长 7.2%;钼矿查明资源储量从985.9万吨增长到1935.9万吨,增长96.4%;锑矿查明资源储量从 210.5万吨增长到 229.7万吨,增长9.1%;而锡矿查明资源储量从482.1万吨减少到 441.1万吨,下降了 8.5%。
硫铁矿查明资源储量从53.5亿吨增长到56.8亿吨,增长6.2%;磷矿查明资源储量从167.9亿吨增长到193.6亿吨,增长 15.3%;钾盐查明资源储量从8.7亿吨增长到10.7亿吨,增长23.5%。
地质勘查专项成效显著
自2004年国土部开展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实施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20亿元,地方财政2.8亿元,企业资金13.2亿元。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全国危机矿山家底,确定开采年限不足15年的危机矿山632座,占调查矿山总数的63%,其中392座具有找矿潜力;分批实施230个找矿项目,完成坑探工作量53万米,钻探工作量255万米。
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国家于2006年11月设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牢牢把握“化解风险、政策调控”的基金定位,通过投资找矿潜力大、风险大、工作程度低的矿产勘查项目和实施退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衔接;通过重点支持煤、铀、铁、铜、铝、钾盐等国家能源和急需紧缺矿种以及钨、锡、锑、稀土等优势矿产的前期勘查,充分体现国家意志。
截至目前,中央地勘基金先后28个省(区)部署了303个矿产勘查项目,安排项目资金27.75亿元,着力推进重点矿种、重要成矿区带矿产勘查。目前,已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02.54万米,提交煤、铀、铜、镍、铝土矿、铅锌等重要矿种的大中型矿产地53处,其中,大型和超大型34处、中型19处,找矿成果十分显著。
与此同时,由于实行开放运作,基金投资的合作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0%以上;从已经完成了权益处置的部分合作项目情况看,基金退出后,社会资金后期跟进投入十分踊跃。经对已完工的131个项目(投资8.8亿元)进行初步评估,为国家创造现金和资产收益260亿元,对社会投资的拉动比达到1:30。
开展了全面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为全面掌握、科学评估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合理部署矿产资源勘查,夯实矿产资源管理基础,国土资源部于2006年6月部署开展了煤、铀、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锑、钾、金等25个矿种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到2011年底,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亿元、地方财政资金5.6亿元。已经全面完成31个省(区、市)基础地质编图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全面完成全国铁、铝资源潜力评价,预测资源量成果提交部矿政管理“一张图”工程使用;完成省级煤炭、铜、铅、锌、钨、锑、稀土、金、钾、磷和全国铀矿等11个矿种的预测区圈定、优选和资源量估算;阶段性成果转化应用凸显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评价结果初步表明,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程度约1/4~1/3,铁、铜、铝、金、钾盐等预测资源量是查明资源量的2~3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取得突破的潜力很大。我国以往勘查深度总体在500米以浅,深部和外围找找矿还有很大潜力。支撑全国80%以上产能的1010座大中型矿山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矿山资源潜力调查表明,近一半矿山具有进一步找矿潜力。
2003年,国土资源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通过对全国129个含油气盆地、42个含煤盆地(群)、80个油页岩含矿区、106个油砂矿区的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页岩及油砂五种资源评价,得出以下结果:
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765亿吨,可采资源量212亿吨,勘探进入中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勘探处于早期;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油页岩油地质资源量476亿吨,可回收120亿吨;油砂油地质资源量60亿吨,可采资源量23亿吨。
2008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组织石油公司对资源量变化较大的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琼东南、北部湾等6个盆地开展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增长15%,达到881亿吨,可采资源量增长到233亿吨。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增长49%,达到5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增长到32万亿立方米。
油气资源管理逐步加强
国家对油气资源实行一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始终注意调动和发挥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建立了油气督察制度。目前,全国共有309名督察员,协助对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进行依法监管。坚持新立探矿权与退出面积挂钩的制度,督促油气矿业权人依法完成勘查投入。通过督察管理,督促探矿权人加大风险勘探投入数十亿元,退出区块面积数十万平方千米,基本形成进退有序的局面。
2011年底,经报国务院批准,页岩气被确定为独立矿种,为开放勘查开发市场创造了条件。分别完成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和油气探矿权议标出让,在油气勘查开发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组织开展了治理整顿油气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专项行动;全面清理了煤炭和煤层气矿业权重叠问题,及时总结解决煤炭、煤层气矿业权重叠经验,推动煤炭、煤层气两个产业协调健康发展。解决油气企业之间、油气企业与非油气企业之间矿业权交叉重叠问题数百起,全国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规范有序。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管理逐步走向了法治化、规范化、有序化,有力促进了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石油天然气探矿权1085个,面积423.27万平方千米。全国石油天然气采矿权655个,面积11.70万平方千米。全国油气对外合作区块共69个,其中勘查区块41个,开采区块28个。
2002~2011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12.2亿吨,年均超过11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5.8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苏里格等14个地质储量大于1000亿立方米的气田;原油产量稳定增长,由2002年的1.62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2.03亿吨,已连续两年超过2亿吨。天然气产量快速增加,由2002年的229亿方增加到2011年1013亿立方米,首次超过千亿立方米。2002~2011年,累计生产天然气6095亿立方米,年均天然气产量610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全国共完成页岩气钻井61口,27口经压裂获得工业气流。其中,四川长宁页岩气水平井日产稳定在10万立方米以上。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有了新的发展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在国土资源部“三定”方案中明确了管理地质勘查行业的职能。2005年6月,国土资源部在《关于调整三个司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的通知》中,对国土资源部矿政司局职能进行了调整,明确地质勘查司是管理地质勘查行业、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和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矿业权的职能部门,实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并专设了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处。与此相适应,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也明确了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职能和部门。
2006年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做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工作,国务院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职能。为此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88号,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明确部、省、市(地)、县(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职能的同时,规定了行业协会、学会在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地质勘查单位责任与义务。
2010年,为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0〕60号)、《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61号),以推动和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发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组织力量对现行地质勘查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进行修订、制定,并加大培训推广力度;贯彻落实《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依法开展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加强对地质勘查市场的引导与监管,发布商业性地质勘查指南,引导社会投资人更好地选择勘查单位。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矿产资源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的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由此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质疑越来越多。
为此,国土资源部深入推进了1999年启动的为期12年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摸清家底,遴选靶区,为地质找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自2008年起部署开展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和矿业权实地核查等三项矿产资源国情调查。2009年,国土资源部又组织开展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其中明确要求要力争3年有重大进展,5年有重大突破,8到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实现主要含油气盆地、重要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区、老矿山深部和外围的找矿突破,重点成矿区带找矿远景区的找矿新发现,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
2011年,全国地质矿产勘查投入持续增长,其中油气矿产投入增长6.9%,非油气矿产投入增长 6.4%。矿产勘查取得新的重大成果,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76处,其中油气矿产13处,非油气矿产263处。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及渤海海域5个盆地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亿吨;新增长庆苏里格和南方元坝2个超千亿立方米的气田。川西钒钛磁铁矿新增铁矿资源量超过10亿吨,江西大塘湖探明世界第一大钨矿床,钨金属资源量超过100万吨,东疆地区形成一批新的有色金属资源接续基地。只要按照已有的规划和部署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作,“358”地质找矿突破战略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势必会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摆脱我国部分矿产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