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2012-04-07温文妮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校园

温文妮

(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指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活动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园主体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体现,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表现在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等这种物态形态的内容,也表现为学校的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校园氛围以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人、塑造人。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先秦孔孟学派著作《大学》提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体现了高校不仅要“教书”,也要“育人”,通过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坚持以文“化”人,就是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涵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毒害,培养出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情操的新一代大学生,实现学校的培养和发展目标。

二、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它把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原则隐含在校园文化结构和氛围中,通过“春风化雨”的形式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养成,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发展,具有导向、陶冶、规范等功能。

1.导向功能

任何文化建设都有目标导向的作用,教育导向是校园文化最重要的德育功能。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和文化特质必然与企业精神、文化特质保持一定的相融性,这种相融性正是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的重要教育资源。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渗透企业精神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的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念、企业伦理道德、企业科技文化意识、企业风尚精神等,对于长期在学校单一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使学生在没有或少有企业生活经历的前提下,也能深刻理解和把握先进的企业文化,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

2.陶冶功能

物质文化形态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一种硬性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通过其产品、服务、设备、厂容厂貌以及文体、福利设施等外显层次显现出来。校园物质文化同样是通过其基础设施、建筑以及人文自然环境等视觉识别系统表现出来。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学院的物质文化与企业的物质文化必然产生越来越多的相融点。学生在校园文化的陶冶、熏陶中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3.规范功能

校园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对学生具有广泛的行为规范约束力。一是显性的行为文化的直接约束,学校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条例、规定等对学生具有强制性的约束,这是一种“硬约束”。管理制度不仅是学校正常秩序的制度保障,当制度传承下来就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习惯,成为一种行为文化。二是隐性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间接约束,通过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和氛围及其对人的辐射作用,“软约束”学生的行为。校园精神文化可以使学生认同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共同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爱校、建校热情。校园文化的“软、硬”约束力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塑造大学生道德品质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1.构建先进的校园精神文化,实现理念育人

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大学精神及办学理念等方面,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整体精神面貌。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是在有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广东老隆师范学校的基础上设立的,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隆师“方正、博学、强健、敬业”的八字校训一直鼓舞着广大师生员工努力工作、勤奋学习,成为了广东当时非常有名的中等师范学校。学院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结合企业精神文化的特点,大力弘扬“厚德、强技、奋发、敬业”的校训,积极倡导“方正、博学、允能、创新”的教风和“好学、慎思、勤练、致用”的学风,并且将“责任良知、规则意识、绩效观念、团队精神”确定为校本文化基石,坚持以“传德技之道,育贤能之才”为基本要求,着力打造学院“贤能文化”品牌。作为广东河源市唯一的一所地方高校,学校努力打造引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首善之区”。高校师生是公民中具备较高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群体,高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善之区”。为此,学校广大师生践行好“厚德”的校训精神,充分发挥学院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辐射和窗口作用,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引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大学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文化总是以不同形式的物质状态表现出来,这种以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即物质文化。2004年以来,学校整体、系统地规划了校园人文景观,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在阐释学校优良传统、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上下工夫,做到了每处景点都是精品,每座雕塑都精雕细刻,每处景观都有内涵。学校建成了荟萃湖、萧殷公园、桃李园、书香园和贤能广场等校园人文景观多处;建有孙中山、陶行知、黄麟书、萧殷、叶绿野等人物塑像;河职院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改革是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思想的生动体现,学生通过与历史伟人“说话”,启迪、感染、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种植了“铭德榕”、“校友林”,安放了“彰贤石”;将学校道路相应命名为“书香路”“荟萃路”“双馨路”“桃李路”等;以企业、企业家、杰出校友的名字将教学楼命名为“龙记教学楼”“吴惠权教学楼”“叶绿野艺术楼”等,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的人文情怀。学院新生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堂课,就是听取教师对这些企业和企业家奋斗历程的介绍,从而使学生一入学就能了解到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高尚风范,进而树立诚实守信、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

此外,学院在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特意聘请了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按照企业工作环境的真实情景进行布局,并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操作管理,使整个实训(验)室具备了全真的职业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层次地去感受和把握企业先进的精神和文化。校园各类景观、设施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在强力经费投入保障下,学校相继创建了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更加拓展了大学文化育人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培养师生文明素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一种行为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先进行为文化的形成是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导和规范的,即需要外界不断的约束、规范和教化,人们才能逐渐认同内化并将其化成为自觉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在行为文化制度的建设上,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尤其狠抓考风考纪,杜绝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的学风。借鉴企业行为文化制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南》。企业行为文化带有严格的规范性、强制性,同时又有很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于校园制度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学校学习和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使现代企业所具有的工艺操作规程、厂规厂纪、员工守则等内容渗透在学院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教学工厂”。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企业员工与学生之间既是师徒关系,又是同事关系。企业员工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们也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学院在与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中,逐步创造出一个由校风、学风、价值观念、校园环境等方式表现出来的校园行为文化。这种校园文化陶冶着学生的心灵,规范着师生的行为。通过这种途径,学院的行为文化建设领域不再局限在校园本身,而是扩大到了企业、企业文化甚至其他社会领域。

4.加强活动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活动是新形势下凝聚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平台,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有效延伸,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者和缔造者。社团文化参与面广、活动多样、影响力大,能够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加强社团活动的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突出活动指导,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举办格调高雅、主题健康、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等活动,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第二,结合学术专业特点,突出锻造学生的技能,拓展学生的素质,促进学风建设,引导和培养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第四,要实行品牌战略,培育精品学生社团。加强社团活动的管理,扶持特色鲜明、成绩突出、影响力大的社团,打造精品社团和“社团之星”;要讲究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增强社团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精品社团营造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提升德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方向阳,付爱斌.论高职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经[J].管理研究,2010,(8).

[2]杨爱华.加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路径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

[3]李春兰.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步探讨[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7).

[4]张会,王庆材,齐宪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发挥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5).

[5]徐建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德育校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