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的新路径
2012-04-07崔诣晨
崔诣晨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一些由于制度不完善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已经波及到教育本身:一方面,导致教育资源短缺,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加压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提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必须首先了解研究生群体的特征,还要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发展。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困境
作为新时代的精英,总体上广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具有较为鲜明的自身特点,例如:年龄跨度较大,思想认知程度不同,社会阅历不一,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等[2]。其心理特征大体表现为:思想趋于成熟稳定,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呈现多元化倾向,思维方式多样化。特别是一些研究生面临就业、学业、婚恋、经济等实际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加强进一步的教育引导。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部分高等学校重视不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主张,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主体(观念、机构、师资)、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内容、方法)、教育环体。这些要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或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处理不当,都会削弱或破坏过程的完整性,影响教育的效果[3]。以此为视角,可以将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
1.教育主体缺位
教育主体的缺失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实践发现,造成教育主体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在对研究生的辅导过程中,导师片面重视学业指导和科研论文发表,忽视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主导和支配作用;(3)在科研指导过程中,教育者缺乏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教育精神;(4)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容易脱离实际,教育导向与研究生现实的思想状况不符。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片面以学术成果为标准的导师测评制度、不完备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不健全的工作机制,以及对导师工作范围的认识存在误区等。
2.教育客体失位
调查显示,相当数量的研究生过分关注学业、就业等问题,对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够,缺乏必要的自我教育意识。他们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但因学习紧张、就业压力大、恋爱受挫、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等种种现实问题导致心理障碍的情况时有发生。
3.教育环体越位
现阶段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教育环体越位现象:过分强调以教学和科研为导向且目标过于单一,缺乏对研究生人生观、就业观、成才观等的经常性教育,而淡化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的教学状况及培养研究生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善方面,如对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忽视,导师的科研水平、研究课题的数量、教书育人的责任心等的欠缺,导致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发展。
4.教育介体错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教育方式、方法应该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内容也应不断丰富,然而一些高校在教学上沿袭传统,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不注重实践教学,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甚至脱节,这样就很难切实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4]。
二、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理念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基础上,已进入深化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做好教学科研资源的统筹安排、导师责任的强化、激发和调动各方面力量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对探索研究生深入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
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09]1号)(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首创精神的人才。《通知》中提出以下要求:“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强化科研导向,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鉴于此,需要重新解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已有模式,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认同、行为选择”的新理念,准确把握研究生思想特点、个性差异、成才规律和实际需求,构建一整套贴近研究生学习、科研、就业和生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其职业生涯作出合理规划,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及其路径创新
在了解了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背景后,则需理清思路,探索如何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开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的新路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试点和实施工作的同时,尊重研究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个性特征与发展需求,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构建完善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明确测评的对象和范围,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规律,充分体现研究生的意愿和需求,从而反应不同阶段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6]。
2.贯彻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互统一,使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交叉融合。例如,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创新培养模式;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建设研究生创新中心,构建研究生创新实践、交流合作的平台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等。
3.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应合理利用学术论坛、学术沙龙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方式,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可以定期举办迎新晚会、才艺大赛等,以提高研究生的文化艺术涵养;还可以通过开展田径运动会或者球类竞技比赛等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锻炼强健的体魄。
4.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的载体作用
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组织生活形式,避免简单、传统的学文件、开会的形式,将文件学习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引导研究生党员在创先争优中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7]。另外,充分发挥研究生团体组织和班级在教育、团结和联系研究生方面的优势,针对研究生特点,开展富于思想性、教育性的各类活动,加强学生网上互动社区建设,并积极为各类研究生群众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搭建平台。
5.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让研究生在校期间根据社会需求,了解相关职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及时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有意识地根据个人兴趣、性格和能力,规划自身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其教育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生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与求职指导、职业心理教育[8]。尤其是针对遇到就业困难的研究生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一些必要的心理调节手段,帮助他们正确定位,学会自我调适,使他们能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择业。
6.健全保障机制
在努力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同时,有计划地对研究生辅导员等专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考核,督促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辅导员选聘、考核与奖励机制,通过有效的手段选拔、充实、壮大这支队伍。此外,高校应强化导师“育人”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导师必须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正常的科研、授课任务中,让导师真正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帮助作为导师职责考核与职务晋升的条件;开展由研究生直接评定“良师益友”、树立优秀导师典范的活动,以此来促进研究生与导师的共同进步,并拉近导师与研究生间的距离[9]。
7.发挥社会实践的引领作用
实践基地通过将优质的企事业单位纳入实践体系,提供优质的实践项目,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参观与座谈等活动,提供研究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渠道,进而优化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布局,并为优秀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空间[10]。此外,通过开展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科学调研以及专业考察等活动,将社会实践与德育工作、专业学习、科技创新、勤工助学等有机结合,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
[1]于甲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区教学,2011,(12).
[2]张文修.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陈翱,刘红斌,刘峰.当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分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说”视角[J].价值工程,2011,(24).
[4]梁颜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辽宁经济学报,2010,(5).
[5]克晅.论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路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1,(7).
[6]伦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构建研究——以西方研究生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经验为借鉴[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
[7]师银燕.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8]黄巍巍,蔡晓群.基于提升就业力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5).
[9]喻阳玉,龙小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实证分析——基于南昌大学在校研究生调查结果[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
[10]林成涛,李泽芳,王悫,沈国章.构建博士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思路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