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探

2012-04-07黄冬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理论课院校

黄冬福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内设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艺术类专业在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给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1]则必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一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前景的看好,许多高职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而且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存在着鲜明的特点,这给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与挑战。

(一)自我意识突出,但认知容易出现偏差

当前艺术类专业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传统的影响,一方面,他们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自己能够主宰自己,走自己想走的路,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薄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对遇到的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社会现实,喜欢标新立异,乐于追逐新鲜事物,往往以时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自居,从而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二)思想观念更新快,但理想信念坚定性不足

艺术类专业倡导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这训练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丰富了他们的个人情感,浓厚了他们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造成了学生个性有余但共性不足、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感性有余但理性不足的现象。因此,艺术类专业学生容易存在理想信念淡薄的倾向,认为追求艺术不谈政治,追求艺术不问世事,尽管有些学生有一定的政治信仰追求,但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在政治信仰追求方面比例明显较低。

(三)注重个人发展,但组织纪律性不强

艺术类专业学生注重自身的专业学习,愿意在专业学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在组织纪律性方面,明显不如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这主要是由于艺术专业教学的特点造成。一方面,许多课程采用传统手工作坊“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在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走动为主,实施个别辅导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有许多课程与其他专业学生授课模式不同,如摄影、写生、速写等课程主要在教室之外进行授课。这种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从个人的感悟、喜好出发,强调个性发展,从而导致集体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等特点。另外,家庭教育的不足和中学阶段教育的不成功,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崇尚个性自由,对纪律约束和思想教育等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也容易导致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强。

(四)渴望学业成功,但存在自卑心理

艺术类专业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现实的个体,他们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渴望学业成功,但他们中很多人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不够深入,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强,不善于或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常受学习压力大、专业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困扰。当困惑没有办法解决时,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另外,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多数是高考的不如意者,他们在学习习惯和文化知识基础方面存在欠缺。因此,他们的自信心不强,对自身评价不高,对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

二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与同类高职院校的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高职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更多问题,有其独特性。

(一)教育目标缺位和片面化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职业教育,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很多院校由于对技能型人才的片面理解,往往只看到高技能一面,而忽视了高素质另一面。在办学过程中存在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不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有些高职院校把育人目标直接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缺位,而有些院校则把任务当作目标,最突出的现象是把维护高校稳定任务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甚至是单一的目标[2],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片面化。

(二)教育载体缺乏多样性

当前,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太大区别,普遍存在载体大众化的现象。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班级党团政治学习、宿舍文化建设这样的传统方式进行,至于第二课堂活动,总的来说也算丰富多彩,但活动缺乏新内容、新创意,特别是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与艺术类专业学生主张思想自由、个性张扬特点不相符合,特别是容易引起一些对政治敏感性不强、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求不严格学生的反感。

(三)教育过程缺乏针对性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习惯了大众化模式,对于极具独特特点的艺术类专业学生,我们缺乏对教育对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研究。因此,教育总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教育未能贴近学生、贴近专业,造成教育没有针对性。其实艺术类专业学生有许多情况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从家庭情况来看,与同类院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而言,艺术类专业学生家庭相对富裕。由于家庭生活条件的优越性,很多学生不适应学校艰苦学习生活,从而不能专心或安心学习。从生源构成来看,艺术类专业学生很多是考不上普通高校,由于高职院校的录取分不高而进了高职院校。此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各类高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急剧下降,而艺术类专业生源质量也随之进一步降低。

(四)教育主渠道收效甚微

一方面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招生录取时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较低,一些学生理论基础比较差,同时,在思维方式方面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相对较弱,对文化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不大重视。当然,也有些学生受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状态,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存在一定不足。一是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专升格的,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水平低,研究能力差,教学手段单一,致使思想理论课没有吸引力[2]。二是教学方式不能适应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思维活跃,特别强调崇尚个性自由、主张个性张扬的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只能是适得其反。

(五)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自己专业的教学,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未能形成合力。首先是部分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淡漠,部分专业课教师厌倦政治说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与专业课没有多少关系,或者由于教师本身素质不高,为人师表的意识淡漠,因而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其次是兼职教师队伍素质不高,鉴于职业教育的需要,不少院校都需要从企业聘任一批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但是很多被聘企业人员育人观念不强,过分强调社会经验,常常向学生灌输“技术就是一切的思想”,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3]。

三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艺术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不论在成长过程还是专业学习上,都有其突出的特点,我们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积极探索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途径,立足职业教育实践性特点,以艺术养成为依托,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用构建特色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展演平台方式来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传统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模式已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将会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遇到的尴尬境地。把教师和学生当作两个平等的主体,强调二者的主体间性对于崇尚个性自由、主张个性张扬的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选择。在主体间性视阈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民主平等、互动沟通、教学实践性等原则。一方面,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塑造,学生能与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平等沟通与对话,这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是相一致的,符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改变过去单一灌输为主单纯理论教学局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置身于社会实践中,这切合艺术类专业学生感性认识强、理性认识弱的思维方式,也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的特点。正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所言:“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此外,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将使教师教学方法变革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开展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都成为可能。

(二)发挥艺术类学生专业优势,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基于艺术类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对学生不能采用单纯严加管教的办法来管理教育学生,应多用疏导的方式,多为学生提供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及创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才智得到充分展现的重要平台,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专业优势,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尤其是要引导参加艺术色彩浓郁的社团活动。如通过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书画大赛、设计比赛、舞蹈比赛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不断追求的进取心;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演出、文艺下乡、艺术采风等具有艺术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要善于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对真、善、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对社会问题看法尖锐,同时,他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反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冷漠,但在网络论坛上,他们大多数表现得很活跃,因此,我们要把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QQ群、MSN、论坛、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通过平等互动交流,回答学生关注现实的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三)根据艺术类学生特点,搭建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搭建艺术类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成果展示平台。通过举办展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学习总体情况,学习其他同学的专业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在鉴别比较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此外,通过举办展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的成就感,学会团结协作。

搭建艺术类专业学生专业竞赛平台。通过参与各级各类竞赛,与本科院校、其它职业院校学生同台竞技,一方面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学生能在在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竞赛,相益得彰。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此外,通过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来之不易,还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为学生在校生活乃至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搭建艺术类专业学生专业学习工作室平台。学生专业学习工作室是指在教学或行政班级的基础之上,由专业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共同组成的专业第二课堂的一种组织形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敬业的职业素质;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平台。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引导学生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奋斗目标,让学生在紧张的高职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612/19288.html.

[2]易龙华.论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职教与成教,2009(22) :124.

[3]张志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9):71-7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猜你喜欢

艺术类理论课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