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部软组织侧貌美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2012-04-07李金源温黎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下唇上唇切牙

毕 磊 李金源 温黎明 孟 菲 张 彬

(河北联合大学口腔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1 B线

1967年Burstone[2]提出判断唇的位置是否美观先从放松的唇开始,其次研究闭合时唇的位置。唇部放松时:患者FH平面与地面平行,处于正中位,唇肌无收缩。垂直向的判断指标有:①上下唇间距(上下唇分开的最短距离)正常白种人的平均值为1.8mm。②上唇长度(Sn至上口点的垂直距离a)正常男性为24mm,女性为20mm。③下唇长度(下口点至Pos的垂直距离b)正常为上唇长度的两倍(注:测量上下唇长度均在腭平面上垂线上测量)。水平向判断指标:以B线为参考线测量Ls、Li至此线的距离来反映上下唇突度。正常青少年上唇突度为(3.5±1.4)mm,下唇突度为(2.2 ±1.6)mm。上唇倾斜度(鼻下点与唇红最上点连线与腭平面的后下交角)正常为97.5。唇部闭合时:唇从放松到闭合状态,正常表现为必要的轻微的肌收缩,下唇移动较上唇多,上下唇变平紧靠切牙。

2 H线

Holdaway[3]提出的H线是与颏部和上唇相切的线,线与软组织的各点的关系可判断软组织侧貌的美观程度。同时,把H线与NB延长线交角命名为H角。指出面型较好者H角与ANB关系较为恒定。随着ANB的变化,当ANB角1°~3°,H角7°~9°时侧貌理想,软组织鼻下点距H线为(5±2)mm;下唇在H线上或线前方0.5mm时理想,但在H线后方1~2mm也属正常;下唇凹点距H线为5mm。

3 侧貌线

20世纪60年代,Merrifield[4]认为H线有其不足指出,于是提出侧貌线(Profile line)和Z角来评价软组织侧貌。Profile line是与颏前点和上唇或者下唇的最前点相切的线;Z角是Profile line向前向上延伸与FH平面相交的后下角。Merrifield认为可以通过Profile line来准确判断唇部的位置。侧貌较好时:上唇与Profile line相切,下唇与此线相切或在此线稍后方;FMA、IMPA、FMIA和ANB正常时,白种人成人Z角为80°,11~15岁年龄组为78°。中国人正常咬合成人均值为67.3°。

4 审美平面

Ricketts[5]将鼻尖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成一条直线,称为“审美平面”,简称E线。以审美平面为参考平面,Ricketts提出了上、下唇应位于审美平面的后方,且上唇的位置较下唇靠后些。面型较好的白种人,当嘴唇闭合无张力时,Li相对于审美平面应在Ls的稍前方约2 mm左右。此标准并不强调上下唇各自的位置,而强调下唇相对此平面应在上唇的稍前方。根据王兴对中国美貌人群的研究,男性上、下唇到审美平面的距离分别为(1.90 ±1.83)mm和(1.19 ±1.76)mm;女性上、下唇到审美平面的距离分别为(2.63 ±1.99)mm 和(1.06 ±1.75)mm;且上唇稍后与下唇。E线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侧貌美学评价方法之一。

5 S线

Steiner[6]提出的 S线,由通过颏前点及“S”(鼻下半部与上唇轮廓构成)中点的连线构成。他认为理想侧貌的白种人,上下唇突点(Ls,Li)应在此线上。

6 以FH平面为参考平面的软组织侧貌分析法

Fawrrow[7]从额点引FH平面垂线称为 G点垂线,以 Ls、Li至此垂线的距离作为判断唇部美观的标准。白种人0.3mm,黑种人3.1~6 mm时侧貌理想。Schway[8]从软组织鼻根点(Ns)作FH垂线,将其与B线所形成的角称为T角,反映软组织侧貌突度。指出面型较好的正常白种人T角为10°,且上唇与此垂线相切,下唇与B线相切。

7 修正FH平面(CFH)

Looi[9]和 Talass[10]认为 FH 平面变异较大,不如 SN 平面易定位,因此提出过S点作比SN平面低7°的水平线为水平参考平面(CFH),垂直参考平面(VRL)为过S点垂直于CFH的线,并在这两平面上测出上下唇长度和厚度等。Leagan也使用了这一方法,所不同的是CFH为过N点比SN高7°的水平线,VRL为过额前点的CFH垂线,在这两平面上测量一系列项目得出软组织侧貌较好时的具体指标。

8 定位平面分析法(O.P.)

PechH Peck S[11]用耳屏切迹上最前点(t)与软组织Ns-Pos线中点(P)的连线作为定位平面(O.P.)进行侧貌分析。他认为O.P.的优点是:随着颅面部生长,O.P.相对SN角度是不变的,这对测量面角(F)很重要。测量项目:①F:O.P.与Ns-Pos线的后下交角,可作为侧貌的一项定位指标,其正常值为102.5°,范围为96.0°~106.5°。②鼻颌(Nm):Prn ~ Ls与 O.P.的后上交角,正常值为 106.1°,范围 97.0°~114.5°。

9 鼻唇角

鼻唇角为Sn与唇红最上点连线与通过Sn与鼻底相切的线的前下角。不同学者对此角的判断标准各不相同:Burstone认为,该角正常值为74°;Leagan[12]认为,此角大于102°时,需前移上颌或前倾上切牙;Arnett[13]认为,该角在 85°~105°范围内侧貌理想,并指出改变鼻唇角时需考虑唇张力唇厚度及该角原有角度大小等因素;但Holdway认为,鼻唇角受鼻部形态影响,因而不够准确。

10 上下指示线

Mew[14]提出上下指示线为面部美观的重要标志。①上指示线:Prn至上左中切牙切缘间连线,在生长高峰期女性为36 mm,男性为38 mm;成人 SN -MP>35°时为45 mm,>30°时为42 mm;在生长高峰前后5年内,该线每年增长1 mm。②下指示线:左下中切牙的切端到Pos的连线,长度比上指标线短2mm,与面部美观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11 Amdrews口腔颌面协调六要素

2000年时,Andrews[15]提出口颌面协调6个要素,使用X线头影测量外部标志点、面、角来达到诊断和确定治疗计划的目的。他认为,使用面部外标记点作为标志点来诊断以达到口颌面部协调关系,这种协调对每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就可以获得美学上的最佳治疗结果。6要素包括:要素Ⅰ,牙弓形态和长度;要素Ⅱ,颌骨前后向位置关系;要素Ⅲ,颌骨水平向位置关系;要素Ⅳ,颌骨垂直向位置关系;要素Ⅴ,颏部突度;要素Ⅵ,咬合关系颌骨前后向位置关系。

要素Ⅱ是软组织侧貌美的诊断和评价中最重要的因素[16]。颌骨前后向位置关系的治疗目标:在上下牙弓满足要素Ⅰ的前提下,上颌中切牙FA点落在GALL线(指一条与头部冠状面平行且代表了上颌理想前界的线,当前额倾斜度小于等于7°,此线通过前额临床中心点;当前额倾斜度大于7°,此线位于前额临床中心点前方,每增大1°,此线越靠前0.6 mm,但最前不超过眉间点)上,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形成良好的咬合接触关系线,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形成良好的咬合接触关系。

[1]王 云,孙少宣.面部软组织侧貌美学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4):219

[2]Burstone CJ.Lip pos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reatment planning[J].Am J Orthod,1967,53:262

[3]Holdaway RA.A soR -tissue cephalometric analysis and its use inorthodontic treatment planning - Part I[J].Am J Orthod,1983,84:1228

[4]Levem Merrifield.The profile line as an aid in critically evaluating facial esthetics[J].Am J Oirthod,1966,11:804

[5]Ricketts RM.Esthetics,environment,and the law of lip relation[J].Am J Orothod,1968,54:272

[6]Steiner CC.The use of cephalometric as an aid to planning and assess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J].Am J Orthod,1960,46:721

[7]Fawrrow AL,Zarrinnia K,Azizi K.Bimaxillary protrusion in black amer- ican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3,104:240

[8]Schway AM.Roentgenostat ics a pract ical evaluation of the X - ray headplate[J].Am J Orthod,1961,47:561

[9]Looi L.Mills JRE.The effects of two contrasting f orms of orthodont ic treatment on the facial prof ile[J].Am J Orthod,1986,89:507

[10]Talass MF.Sof-t tissue profile changes resulting from retraction of maxillay incisor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87,91:385

[11]PechH Peck S.A concept of facial esthet ics[J].Angle Orthod,1970,40:284

[12]LeaganHL,Burstone CJ.Soft t issue cephalomet ric analysis for orthognathic surgery[J].J Oral Surg,1980,38:744

[13]Arnett GW.Bergman RT.Facial keys to orthodont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Part[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3,103:395

[14]Mew J.Suggest ions for f orecast ing and monitoring facial growth[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3,104:105

[15]Andrews LF.The six elements of orofacial harmony[J].Andrews J Orthod Orofac Harmony,2000,1(1):13

[16]张 珂,白丁.Andrews口颌面协调六要素在侧貌美学中的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2):236

猜你喜欢

下唇上唇切牙
上唇腺样囊性癌1 例及文献复习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两个梦的争执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上唇年轻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伴下唇组织坏死缺损1例
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用于上唇缺损的亚单位修复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