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犯罪心理学教学研究
2012-04-07王梅霞
王梅霞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一、引言
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预防、矫治罪犯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法律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大多与法律有关,还有一部分要战斗在刑事侦查的第一线,如何培养合格的一线实用型法律工作者,是法律类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法律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有别于法律类本科院校,更不同于法律类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故此针对法律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犯罪心理学和其他课程一样,应该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缩减理论教学课时,而且还需将大学生心理教育和不良心态的预防作为该门课的基本组成内容,切实加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理智思考,避免发生违法犯罪行为。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走上社会后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更有助于他们了解罪犯的犯罪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有效地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教师在讲授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时,应教育学生知法、守法,这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发展以及走上社会从事法律及其他工作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令人担忧的是,我国法律类高职院校尚未重视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虽然已经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只在开学或某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育,一般都流于形式。纵观国内外的犯罪心理学的课程设置,大多也只是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该课程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点,造成该门课程的讲授基本只停留在犯罪心理学理论的灌输上,与学生实际心理需求存在脱节,而且对学生中潜伏的一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矫治。近年来,我国高校已发生多起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马加爵故意杀人案虽然时隔多年,但至今想起来仍让我们心有余悸,而在法律类名牌大学上演的在校生杀死教授的恶性刑事案件更让我们震惊反思,了解并改善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每一个教育者必须面对并努力解决的一大问题。法律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就是要掌握犯罪心理学知识,通过充分了解罪犯的心理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平安。如果法律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这些毕业生本来应去打击犯罪,却触犯法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不但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因此,在犯罪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的掌控和对不良心理的矫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们掌握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战技能,帮助他们把该门课程学活学透。毋庸置疑,法律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只有自身心理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在未来的执法过程中,真正为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作出贡献。
二、改革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理念
法律类高职院校犯罪心理学的教学理念的改革方向是:将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实战演练与该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本门课的理论知识和司法实践充分融合,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培养健康人格,提高抗挫折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的精髓,为预防犯罪、打击犯罪奠定坚实基础。
三、改革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现有的犯罪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知识的介绍和传播,而对实践技能的训练相对薄弱;而且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学内容中应增加普通心理学知识和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内容。
法律类高职院校开设的犯罪心理学课程,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纯粹的依照犯罪心理学教材的授课模式,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部分,将纯粹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司法实践相结合,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既有理论的讲解,也融入真实案例和实训情境;既研究犯罪的成因与预防,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矫治,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有意识地提高自我调控能力,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引发犯罪。只有这样,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才能达到实用性、有效性的统一,实现开设此门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补充最新案例和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资料,体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新颖性。
四、改革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法律类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特点,选用适合他们的方法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法律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自我意识较强,认为自己有能力独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他们缺乏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面对一定的诱因,易产生犯罪心理而触犯法律。因此,根据在校学生的特点,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及时矫治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而且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总结起来,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心理测验法
我国曾发生一起云南大学在校生马加爵杀死几个同学的特大恶性刑事案件,该案发生后,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震惊,也引发了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犯罪问题的思考。有关部门统计数字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约为16%,心理不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统计分析证实,严重心理障碍者和病态心理者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概率关系。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犯罪行为的研究表明,有一大部分是因为长期心理不健康而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因此,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引导他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迎接社会的挑战。
如何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可借鉴心理学领域经常使用的心理测验法,并将此作为犯罪心理学课程的辅助教学方法。心理测验就是指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用测验量表、自测量表等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测量,心理测验的功能是对人的身心状况进行诊断和预见。通过测量结果,教师可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大学生及时进行疏导。特别需要提示的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测验结论的或然性,在告知学生测验结果时,不要使用绝对化的语言,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知道,心理测验虽然可信,却不能全信,更不能完全依靠它。教师尤其要关注那些测量结论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感受,对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避免刺激他们。
每个学期开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测验,通过测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变化情况,利用课上时间和课外时间,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治。
采用心理测验法,还可以促使学生对犯罪心理学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犯罪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很多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心理测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领悟与消化;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对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等进行心理测验,进而了解这些人的心理特点,以便在将来的司法实践中得以应用。
为了配合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要配备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开放,接受学生的咨询。心理咨询室的设计要温馨舒适,简单干净,让前来咨询的学生感到内心安静,并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信任。咨询师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做到耐心和蔼,循循善诱,打开学生的心扉,根据学生内心的困惑,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劝导帮助。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和咨询时间,给大学生普及普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抛却害羞心理,主动去找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验。
学校要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尤其针对通过心理测验发现问题的学生,要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进行咨询帮扶和矫治,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心理测验教学法,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随时进行咨询辅导;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试和修正;还可以让学生们熟悉犯罪嫌疑人、罪犯等人的心理特点,为解决司法实践问题打下基础。
2.案例教学法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不能只采用单向式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理论灌输模式。这种模式与实践脱节,而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进取意识。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对事先选定的刑事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带领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用案例教学法时,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运用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辅之以案例教学法,此种情况下,教师只需简要介绍案例或选择案例中某一重要部分加以详细介绍即可;另一种情况则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教师就要相对完整地介绍案例,还要用形象化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并加强思想性和启发性的指导,增强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在犯罪心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案例分析中,培养他们的实战能力。
在选取犯罪心理学教学案例时,需要注意两点:(1)案例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如果仅仅选用特殊的案例,将会以偏概全,妨碍学生的理解。(2)案例要有时效性。最新发生的案件,更会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和兴趣,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应选用国际及国内最新发生的典型刑事案件,尤其要注意搜集涉及到大学生或年轻人犯罪的案例,引导学生去探讨揭示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犯罪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警示教育。
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最好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真实案例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及文字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带给学生视觉和声觉的震动,印象会更加深刻,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
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反馈给教师。讨论时,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从多个视角思考问题,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课堂讨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犯罪心理分析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能够大大缩短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突出犯罪心理学的实用性与操作性,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过,案例教学法本身也存在局限性,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3.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犯罪心理学教材和课外辅导书来获得与本门课相关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教材找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这样便于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上课时可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问题上,进而掌握重点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另外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查阅与犯罪心理和心理健康有关的参考资料,拓宽眼界,加大专业知识信息量。学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电子资源和纸质图书资源搜集并研读材料,辅助课堂学习,巩固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以下类型的书籍和材料:
第一,犯罪心理学教材类书籍:比如,(1)《犯罪心理学》第五版,罗大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2)《犯罪心理学》,李玫瑾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3)《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梅传强著,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4)《歧路人生 犯罪心理专家评大案》,胡杰著,群众出版社出版。第二,普通心理学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比如,(1)《心理与生活》,(奥)阿德勒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2)《心理学入门》,(德)格尔德·米策尔著,中国编译出版社出版;(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张富洪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三,大学生或年轻人犯罪的典型案件资料,比如,(1)马加爵故意伤人案及其犯罪心理分析;(2)杨佳悍然袭警案及其犯罪心理分析;(3)中国政法大学在校学生砍死教授案件及其犯罪心理分析;等等。
授课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课后去查找借阅这些书目和材料。对于犯罪心理学教材方面的书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有不懂的地方向教师请教;对于心理健康及普通心理学入门方面的书籍,可作为学生课后阅读作业,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健康水平,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找教师沟通交流,或者找心理咨询师咨询,也可以自我调试;对于大学生犯罪的典型案例材料,告诉学生试着去分析他们的犯罪心理形成过程和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同时要警示学生引以为戒,防微杜渐,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克服害羞或恐惧心理,及时进行治疗;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歧视或疏远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更不能用言语刺激他们,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尽早恢复健康,正常学习和生活。
4.与罪犯交流法
除了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到监狱等实训基地直面罪犯,掌握第一手实践材料,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与罪犯面对面交流,挖掘罪犯的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变化过程,掌握罪犯的心理特点,了解某一类犯罪心理的共性,还能从罪犯的悔过与反省中得到警示,避免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学生通过与罪犯直接沟通,还可以增强犯罪侵害意识。有些情况下,犯罪行为的发生与被害人的不当或者过错表现有关,被害人的行为表现对犯罪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提高抵御犯罪侵害的能力,无论置身于何种环境中都能够快速地认识到危险的存在,及早地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五、结束语
法律类高职院校进行犯罪心理学的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将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学活学透,为有效地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服务。因此,在法律类高职院校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加快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引进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将大学生心理咨询与矫治工作主动化、常态化。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增加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特点和该门课程的特殊性,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大学生实战能力的训练。
[1]齐爱华.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范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熊云武.犯罪心理学教学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07,(31).
[3]庞晓华,石龙虎.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实践和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0,(8).
[4]彭琨.案例教学法在犯罪心理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华章,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