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南通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建设为视角

2012-04-07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队伍志愿者大学

蔡 斌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 基础部,江苏 南通 226002)

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内的全体成员为基本教育对象,不分年龄、性别所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社区大学是传统大学和现代市民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的办学载体。而社区大学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从需求出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理念,就必须有强大的人才支持。但由于我国社区大学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人们对社区大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的不够成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广。笔者试图从南通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角度来探析,对当前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一些看法。

一、目前南通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的结构体系

南通社区大学成立于2011年,自成立一年多来,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南通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从结构体系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来自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师。大量电大一线教师充实到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中来,具体选拔流程包括由南通电大统一领导,社区大学组织实施,各个院系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电大教师作为志愿者的职责是发挥广播电视、数字传媒等技术优势,开发网络学习课件和终身教育课程,到社区开展知识讲座等,这类人员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主体。第二类是来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志愿者。社区大学聘请这类人员作为社区大学的兼职教师,一般不实行任期制,而是按学期进行聘用并签订合同,没有试用期。其工作量要少于专职教师。他们的职责是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广泛开展乡镇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培训,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他们不是社区大学的组成部分,但通过协议的方式与社区大学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类是具有社会责任感自愿为社区教育提供无偿服务的社区义工。在社区教育工作中,除了社区大学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服务外,社区义工无疑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区大学结合社区义工特长统一安排其参加辅助性的社区教育活动,把他们纳入志愿者队伍。

二、当前南通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志愿者队伍规模相对偏小,社区教育人才队伍薄弱

南通社区大学已建有专门领导班子,设有专职管理人员,专职教师165人,专业课教师125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3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并通过兼职聘请、招聘引进等办法,来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兼职教师有100多人。另外,在政府号召和社区大学自身宣传的感召下,学校建有社区义工队伍,吸收各产业、行业内的专家、行家160多人到社区大学进行免费义务教学、培训、指导。目前,南通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规模相比一年前刚刚成立时增加了一倍多,但即便如此,志愿者的规模与其服务面和所承担的工作量相比,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社区教育人员占区域总人口2%左右的比例相比,这支队伍的数量明显不足。目前社区大学每个专兼职教师与服务居民人数比都要超过1∶8 000,最多的达到1∶10 000。由于志愿者队伍规模小、社区教育工作量与日俱增,社区大学普遍面临人员紧张、工作疲于应付的困扰。南通社区大学工作人员反映:现在社会人员向社区集中,社区教育工作量太大、而人手太少,工作很难做到位。

据统计,除去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社区大学专职教师外,聘请的城区街道社区的兼职教师和社区义工中,只有约60人参加过社区教育技能的学习培训,不到这支队伍总数的30%,社区教育人才队伍相当薄弱。

2.志愿者服务结构单一,教学方式陈旧,难以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志愿者队伍的服务结构应当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求相适应,社会有哪些实际需求,志愿者队伍服务的领域就应该向哪些方面拓展。但目前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所能提供的服务领域仍比较狭窄,对社会生活领域的覆盖面明显不够,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同时,志愿者不区分自己的受众群体,教学方式、方法千篇一律,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社区教育应着眼普及这些居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劳动技能和改变其生产、生活方式上。但与此相对照,社区大学无论从社区教育课程的开设、内容的选取上,还是与社区居民沟通的方式方法上,都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学院派”,志愿者中很多的专家学者开展工作主要靠开设学术讲座这一传统的方式。由于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居民对这种纯理论的知识普及方法不感兴趣,效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3.志愿者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服务持续性不长

社区大学中相当一部分的电大教师并没有把社区教育工作当做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来经营,而只是看做临时增加的“负担”,普遍存在被动应付的情况,缺少长远打算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有些聘请来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志愿者认为党和政府对社区教育越来越重视,将来社区干部的素质要求、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都会逐步提高,但目前的社区干部只是过渡,因而产生了临时思想,很少有人认真学习社区工作知识、研究社区教育问题。有的认为,社区教育工作繁琐、艰苦、待遇不高、没奔头,流露出厌倦社区教育工作的想法;有的反映,自社区大学成立以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社区义工,他们虽然不计报酬,在上岗之初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他们对这项工作渐渐失去了耐心和兴趣,感到从事社区教育工作不仅工作累,还常常挨骂受气,处处被人当骗子一样提防,不被人理解和认同,很难实现人生价值,一些人相继离开了社区教育岗位。

4.志愿者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效能低

早在社区大学产生之前,很多地方的街道、社区就已成立了社区学院、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等社区教育机构。因此如何理顺社区大学与这些社区教育机构的职能,协调来自不同社区教育机构志愿者的关系,成了棘手的问题。由于我省社区大学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同社区教育机构志愿者之间的社会工作责任划分不清晰、社区教育内容定位相互重叠、社区教育岗位设置不科学、从事社区教育的人员工作标准不明确,社区教育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强,运行效能低。调研中许多同志反映,目前社区大学志愿者活动所需的教学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的准备大多离不开街道支持,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街道出面协调和解决。社区大学对街道的这种依赖,有利于社区大学初期的志愿者队伍的培育,但不利于志愿行为长久深入地持续下去,社区大学面临着即使有了人才也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尴尬局面。

三、加强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制定科学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规划,并拓展志愿者引进渠道

针对社区大学目前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过于单薄的现状,社区大学要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制定志愿者队伍中长期培养计划,合理构建志愿者队伍结构及比例。既要保证志愿者队伍年龄层次的合理,又要保证其知识结构的合理,这样不仅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需求,也保证了社区大学的长远发展。由于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对社区教育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加强志愿者资源库建设,建立起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及可靠的后备力量。社区大学可以通过做好对社区居民中青年党(团)员和相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甚至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等社会服务意识较强人群的引导,吸纳民间力量弥补社区大学专职教师的不足,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和专家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优化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结构。在聘任兼职教师(包括义工)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其教育经历、年龄、学历、职称、技能水平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才可正式聘用。

2.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履职能力

一方面社区大学除了加强内部对志愿者的自行培训之外,还要组织志愿者中的骨干力量参加上级部门统一安排的更具有专业性、规范性、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社区教育工作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如何与社区居民沟通,开展工作的技巧等内容。既要充分体现志愿者队伍社会化、公益性的特点,又要考虑志愿者队伍在工作能力、责任心、知识水平以及区域性等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志愿者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加紧开发贴近居民的社区教育课程。社区教育所要实现的是一个“大教育”的概念,从时间上,它包括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等;从空间上,它包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且还协调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统合。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合理的课程设置。因此,选择首先开设以实用性内容为主的课程,直接服务社区建设。

3.社会各界要给予志愿者必要的协助和关心

社区大学志愿者主要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对这些志愿者,社区大学和街道社区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适当的协助。尝试建立社区大学志愿者工会,加大对志愿者的关心和帮助。应该有必要逐步确立志愿者应该具有的资格、待遇以及聘任期间的权利与义务。参与社区教育的义工尽管是无偿提供服务,但并不排除给他们提供一定的补贴,补偿他们在从事社区教育工作中花费的费用,如交通费、通讯费、资料费。对尽心尽职的志愿者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志愿者对从事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4.深化社区大学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

在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机制中,政府既要重视街道已有的各类社区教育机构,又要重视对社区大学这支社区教育新生力量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下,明确包括社区大学在内的现有社区教育机构各自的责任及权利、义务,形成以社区大学为龙头,整合与协调本区域继续教育和培训资源,通过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标准化建设,统辖和协调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志愿者队伍,改变不同社区教育机构各自为战,互不沟通,课程设置重复等现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改变过去只注重如何使用志愿者和管理志愿者,而不注重志愿者的能力提升培养,也不注重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和福利待遇的现象,建起立一支素质优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专兼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1]柳连忠,胡玲玲.美国社区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的措施及借鉴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12,(1).

[2]侯健,刘洪明.美国社区学院师资管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6).

[3]刘素芬.对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3).

[4]刘霞.关于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2).

猜你喜欢

队伍志愿者大学
志愿者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我是志愿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