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从引进到原创还要走多远

2012-04-06刘文韬武淳

党建 2011年9期
关键词:中文版音乐剧亚洲

刘文韬 武淳

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的受欢迎,说明了音乐剧市场的巨大和合作模式的成功

由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上海首轮32场演出,票房逾1600万,盈利超过350万。目前已北上京城。在135分钟的演出时间里,使全场观众的笑声、掌声和欢呼声不绝于耳,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滕俊杰、总经理田元和副总经理马晨骋,就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进行了交流。

记者:引进创作的《妈妈咪呀》(中文版),最初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意图是什么?

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创作思路与题材选择来说,《妈妈咪呀》相对《猫》、《剧院魅影》等众多世界经典音乐剧来说是比较新的题材,它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更加贴近现代人。《妈妈咪呀》仅用了12年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音乐剧,它影响的受众、发展的版本是最多的。以往音乐剧演出大都是年轻人的休闲娱乐活动,然而《妈妈咪呀》却是一部适合各个年龄层欣赏的音乐剧。《妈妈咪呀》的主题涵盖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丰富的内容具有思辨的哲理,美妙的音乐,符合当代人欣赏的节奏感和生活化的场景。

对“亚洲联创(上海)”来说,这是第一个中文版,承载着开拓华语音乐剧市场的功能。主办方通过以国际“版权合作”为基础,同时坚持按中国的本土化演出要求进行改进。我们建立自己的音乐剧制作规则、流程,渐渐培养起一批真正胜任音乐剧的制作团队、演员团队,以此逐步建立起中国的音乐剧产业。通过《妈妈咪呀》(中文版),将中国音乐剧产业从引进西方原版音乐剧演出的第一阶段,带入经典音乐剧版权合作的第二阶段,意味着中国音乐剧市场离实现剧目原创和版权交流跨近了一大步。但我们最终目标是做出真正标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并向国际市场输出我们的版权。

记者:在创作《妈妈咪呀》(中文版)的过程中,版权方英国小星星公司的主创人员和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中方创作人员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体现双方各自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英国小星星公司作为版权人授权给“亚洲联创(上海)”制作《妈妈咪呀》(中文版),我们双方都认定必须保证它的品牌的原有质量,制作的水准不能变。

当然,中方制作团队也全力参与,中方导演组在审美及价值取向上发挥了主导作用。例如,《妈妈咪呀》的演员人数接近30人,但中方制作人考虑到中国音乐剧演员的现实基础薄弱,说服英国团队,借此机会签更多的替补演员,让他们一起学习、提高。又如,在全剧中135分钟的演出中,国际版本的制作目标会有28次意外的爆笑。但在28次的爆笑中含有一些并不符合中国观众价值取向的元素。中方导演组的价值判断与艺术加工就单刀直入,说服英方导演组做出调整,变得让更多的观众所接受。

记者:你们在执导这部音乐剧的过程中,如何将中国元素有机地融入其中,加入了哪些中国元素?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和感人的细节?

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妈妈咪呀》(中文版)的制作虽然严格按照原版演出,细微到群舞演员的每次抬手落脚,都和原版几乎分毫不差,但“入乡随俗”是音乐剧引进中的必经之路,中国元素的加入也是中方主创团队的创作重点,也在剧中设计了几处“很中国”的情节。

剧中有这样的场景:结婚前一晚,男女主角苏菲和斯凯在沙滩上情话绵绵时,遭遇斯凯的8个小兄弟前来“砸场”,他们试图通过跳舞、秀肌肉等各种方式来吸引苏菲注意。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演出,这一段表演都是全剧中最出彩的舞蹈表演。比如说在爱尔兰演出时,跳踢踏舞;在西班牙演出时,跳弗拉明戈舞。中国有56个民族,有那么多舞蹈可以让我们选择,我们绝对可以做到8个人不重样。于是,摇脑袋的新疆舞、甩袖子的藏族舞、骑马的蒙古舞等都一一亮相,甚至中国武术也成了《妈妈咪呀》(中文版)中的舞蹈元素之一。

而在台词方面,中文版还尝试结合地方方言,更好地实现本土化。如饰演谭雅的沈小岑经常冒出“侬搞啥脚筋”、“通通搞定”等一两句地道的上海方言,增加笑点,调节现场气氛。

记者:从各方面反映来看,《妈妈咪呀》(中文版)取得一定的成功,您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

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妈妈咪呀》从剧目、音乐、表演等本身来说有着很好的基础,像这样的经典音乐剧在中国是有市场的,情感诉求的把控是这出剧目在亚洲市场同样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二是从制作元素考量,剧目选择了22首ABBA金曲并通过剧情巧妙地串联,成为了《妈妈咪呀》世界流行的又一法宝。ABBA乐队的歌以流行音乐为基础,传唱度非常高,能够被人们接受。三是从情感诉求考量,《妈妈咪呀》与《猫》《剧院魅影》等慢板音乐剧相比,是一个很欢乐的轻喜剧,是一个大PARTY的概念,更容易和观众亲近,更容易让观众对这个剧有直观的印象。四是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人们争相一睹曾经被英文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妈妈咪呀》,一旦改编中文版后到底会如何?这说明文化走市场,文化产业要真正大发展,必须靠实打实的好剧目,靠舞台上兢兢业业的高标准投入。

记者:《妈妈咪呀》(中文版)在推广营销上,你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做法?

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成功,第一要归功于剧的品质。如果观众观剧体验不佳,没有了口口相传,再怎么宣传也是白搭。但在营销推广上,“亚洲联创(上海)”的确可谓是不遗余力。同时,凭借着主办方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强大的媒体资源与丰富的营销经验,营销团队是在借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观众触及的各个宣传渠道的“整合营销”、“口碑营销”“事件营销”等各个层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与成功的实践。

《妈妈咪呀》(中文版)上海首轮巡演的宣传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宣传告知期,加强舆论影响。第二阶段为密集造势期,营销团队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邀请具有“话语权”的“意见领袖”的传播热度和影响力,充分运用媒体平台,将“口碑营销”的效力达到最大限度。第三阶段为口碑传播期,全媒体互动扩大口碑传播效应,并辐射北京、广州等地,使得“妈妈咪呀”成为当下最时尚的“热词”。

记者:《妈妈咪呀》(中文版)是否留有遗憾?

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由于我们一开始就严守《妈妈咪呀》(中文版)高起点、高标准、高强度的要求,致使本来就没有市场的音乐剧人才更捉襟见肘,也吓退了一些“著名歌手”。《妈妈咪呀》(中文版)的诞生是中国音乐剧产业真正迈向国际品质制作的第一部,在制作团队、演员团队、运营团队的磨合上都处于初级阶段,难免会出现水准参差不齐的状况,使得《妈妈咪呀》在一些层面的呈现上还有诸多的不成熟。特别是在部分角色的挑选上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不满足。这对于一部艺术作品来说不失为一个遗憾。

记者:您对中国原创音乐剧和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现在的引进是为了将来的真正原创。“人”仍然是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的短板。经过第一部中文版的历练,中国音乐剧人才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尤其在导演、舞台总监和创意技术团队的培养方面,中文版舞台比出国取经还要管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更多优秀的作品问世与更多的同行的加入,亚洲联创已与外方签订了音乐剧《猫》等的版权协议。希望在“亚洲联创(上海)”的积极推动下,会有更多的从业人员投身到中国音乐剧产业中来,共同推进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欣欣向荣的文化产业——音乐剧的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中文版音乐剧亚洲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Treasure in the Field
East Side Story
中文版癌末照顾负荷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看音乐剧
亚洲足球
互联网时代对华传播的策略研究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