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①
2012-04-02胡佐斌龙灿玲
胡佐斌,龙灿玲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湖南娄底417000)
论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①
胡佐斌,龙灿玲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湖南娄底417000)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高职学生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其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随着全球化下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涌入,市场经济趋利性与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教育导向与社会现实冲突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等等,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挑战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群体,高职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高职学生党员队伍是高职大学生中的骨干,是党的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他们的理想信念与政治思想观念如何,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从总体来看,当前高职大学生党员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较强,这为从思想上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了条件,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做事情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容易动摇业已形成的理想和信仰。理想信念教育是高职大学生和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全球化下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涌入,市场经济趋利性与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和冲击,教育导向与社会现实冲突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等等,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正面临着新的课题和严峻挑战。
一 经济全球化下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全球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又使各国经济、政治、文化摩擦和冲突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西方敌对势力也变得无孔不入,利用全球化带来的便利条件,大肆宣扬其所谓的“自由”、“民主”,妄图把“西化”、“分化”我们的图谋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重点就是动摇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达到年轻一代对共产党失去信任和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美国中情局提出的《十条诫令》,其中一条就是:“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1]。一些高职大学生党员因平时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看不清西方敌对势力的真实面目,看不清西方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经受不住西方价值观的诱惑,容易迷失方向和自我,导致理想和信仰的危机,出现了政治观念淡化、政治敏感性差和政治立场不坚定的现象,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动摇,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怀疑。
二 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带来的挑战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必然会带来思想政治领域的多元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唯利性,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一些高职大学生党员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实用化趋势,表现在对待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方面的态度越来越趋于实际,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理想平庸、信念动摇和信仰危机现象。部分学生党员组织上虽然入了党,但思想上还并未入党,在现实生活中凡事注重“实惠”,信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把物质利益看得太重,把金钱与物质作为评价人生与生活的重要尺度,甚至把金钱关系引入纯洁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中;一些大学生党员表面上讲共产主义理想,但其内心里却认为追求共产主义太大、太空,没有实际意义,不如及时享乐有现实感。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下的就业竞争,使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极大地刺激了个体的能动性,一些高职大学生党员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他们重视专业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偏重于现实的个人发展,偏重于对职业和生活理想的追求,而逐渐淡化了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为国家、民族发展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 网络条件下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今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隐蔽性强等特征;作为跨地域、跨时空的信息传播形式,互联网还具有很高的开放性、自由性和交互性,是一种图像、文字、声音并茂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几乎综合了其他传播媒体的各方面优点,成为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及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高职学生和部分学生党员是一个容易受外界感染的群体,互联网丰富而又新鲜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要,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其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但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泥沙俱下,一些迷信、色情、暴力、虚假的内容,也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传播;西方敌对势力又非常注重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宣扬和传播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自由化言论和思想。高职大学生党员生活阅历较浅,跟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很容易被网上和社会上一些错误观点、言论引导而误入迷途。他们对于学校组织的理论知识学习通常抱有排斥的心理,以完成任务的态度消极地去应付。这些给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环境和教育形式带来了挑战。
四 高职学生特殊生活环境及自身发展尚未成熟对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挑战
当今的高职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其生活环境优越,很少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在家倍受爷爷奶奶和父母娇宠,与生俱来的优越条件使他们体会不到美好生活得来之不易;高职大学生党员知识经验、人生阅历的匮乏及他们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特点,使其思维和行为方式具有不成熟性和未完善性,从而限制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理性认识与把握。一些人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常常困惑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呈现出具有强烈个体情感色彩的“自我性”和“崇我性”,表现在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淡化,个人意识、功利意识等则不断强化,价值取向上自私自利和急功近利,平时在校只读“有用”的书籍,只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就业只盯着好单位,薪资待遇成为最主要的参考指标,只求索取、不愿奉献,缺乏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社会关怀,缺乏对高层次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部分“90后”学生党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平时靠书本灌输形成的政治信仰显得十分脆弱和不稳定,在学习、生活中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五 教育导向与社会现实冲突之间的矛盾带来的挑战
教育导向与社会现实冲突之间的矛盾,是指学生在面对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不一致时,心理所产生的挣扎,甚至是思想斗争。平时在课堂上和党组织学习时,老师总是谆谆教导同学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读书贵、就业难、起薪低”等社会现实,巨大的教育成本与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高期望值,换来的却是较低的回报,这种矛盾导向在一部分学生和学生党员中泛起了“读书无用论”、“读得好不如嫁得好”、“书读得好,不如他‘爸爸’背后的生产力”等消极负面思想;社会和一些学校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及部分党员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也给当代高职大学生党员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和信念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有的学生毫不客气地说:“一个满身陋习的官僚,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一些满嘴空话的教员有资格来对我们谈什么理想信念吗?”言语虽然偏激片面,但却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它使一些大学生党员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上产生困惑和动摇,有的甚至厌恶政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表示怀疑,有的学生入党动机不纯,以致入党前后表现不一,产生了当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和对社会不良风气听之任之、随波逐流的倾向;此外,在高职院校,对技术和实用知识的追捧甚至膜拜使高职教育逐渐淡忘对人的精神陶冶。教育导向与社会现实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对处于高职年龄阶段学生党员的影响,比学校课堂教育的影响还要更为突出。这种矛盾冲突所产生的“震荡”,给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带来巨大的“冲击”,系统的科学研究虽然很难进行衡量,但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我们不能忽视并应当引起重视的。
六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育教学时空的转换,学生的学习时空具有了流动性、分散性、和不确定性,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由单一的学校主体变成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这种新变化,使得原有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一是“两年校内教学 +一年校外教学实训”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党员培养、考察期过短,导致培养教育环节上的工作得不到落实,新党员的质量难以有效的保证;二是高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在校外实训期间,由于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会比较大,在工作中会产生不少的问题和困惑,即使有带队老师跟随,也多是注重于学生的实训事项和技能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如果学校党组织不改革创新培养教育和管理机制,就会形成培养考察期的真空地带,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就容易发生动摇,从而影响培养效果。
总之,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关系着学生党员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前途。面对挑战,作为学校党建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对策,创新教育理念和机制,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雷 静.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分析[J].兰州学刊,2004(6).
[3]宋 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教学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4]张 剑.试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甘肃农业,2005 (11).
(责任编校 谢宜辰)
G41
A
1674-5884(2012)06-0139-02
2012-04-01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校党建研究2011年度立项课题“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XJK11DJA011)
胡佐斌(1963-),男,湖南新化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