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毛泽东立志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①

2012-04-02张峰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立志理想人生

张峰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社科部,上海201306)

青年毛泽东立志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①

张峰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社科部,上海201306)

青年毛泽东立志走出大山,立志读书,立志修身养性,立志救国,一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青年毛泽东给青年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代大学生应以毛泽东为楷模,学习他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并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实现个人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青年毛泽东;立志;大学生成长启示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在以上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与他青年时期多读书、早立志、勤努力分不开的。从青年毛泽东1910年离开韶山进入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至1918年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其年龄正和现在的大学生年龄相仿。研究、梳理青年毛泽东的立志过程以及分析立志在青年毛泽东成长过程的意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时,结合毛泽东思想的讲述,探讨青年毛泽东的立志过程,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 青年毛泽东立志

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先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通过坚船利炮,强行把落后国家拉入自己的殖民体系。1840年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一步步沦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西方思想和文化传播到了中国,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青年毛泽东作为一个19世纪的“90后”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剧烈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青年毛泽东一方面通过勤于读书、看报,了解时事,“第一师范的同学大家都称他是‘时事通’。如果有不明了的时事问题,找他一谈就解决了”[1]76,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另一方面,又立志改变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一步步从闭塞的山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学习青年毛泽东这个19世纪的“90后”的立志经历,对今天正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20世纪的“90后”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鼓舞作用。

一是立志走出大山,走向广阔天地。1893年12月,毛泽东出生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村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接受了6年的私塾教育,——聪明好学,不仅熟读儒家经典,还读了大量的古典传奇小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开始建立。在13岁到15岁期间毛泽东曾经有过两年的务农时间,而即使在务农期间,毛泽东也没有放弃读书,尤其是在他读了《盛世危言》之后,他看到了中国落后的真实状况,了解到通过工业化、通过君主立宪制来改良中国的方式,这本书激起了他学习新学知识的愿望。毛泽东后来回忆,“在深夜,我常把我室中的窗门遮盖起来,使我的父亲看不见灯光。我这样读了一本我很欢喜的书,叫做《醒世良言》(《盛世危言》)。该书的作者们都是主张革新的老学者,他们以为中国积弱的原因是由于缺少西洋的工具: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并想将它们介绍到中国来。《醒世良言》(《盛世危言》)引动我继续求学的欲望。”[2]31-321910年,17岁的毛泽东冲破父亲进县城米店当学徒的安排,进入讲授新学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临行前,毛泽东改写了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夹在了父亲的账簿里,表达了其外出读书学习的决心和信念。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不还”的决心,使这样一个出生在封闭的山区的农村青年,一步步走向城市,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这首改写的诗至今仍然广为流传,成了无数在外学习的游子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是立志修身,内圣外王。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是在湖南度过的,尤其是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深受湖南文化影响。湖南既受重内圣之道的理学影响,又受重外王之术的实学影响,从而形成了“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士学风。”[3]19受此影响,青年毛泽东在1913至1918年就读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养学生之要旨》规定:“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也是深受湖南学风的影响,不断立志学习,并且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力来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

在一师学习期间,毛泽东立志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追求真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丰富自己,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而不是盲目地、随大流地树立自己的理想。早在进入一师学习之前,毛泽东就曾经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过半年的时间,“他阅读了大量西方十八、十九世纪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近代科学的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3]13。1917年8月23日,在《致黎锦熙信》写道:“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此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所以,立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4]86-87

为了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他与朋友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不谈家庭琐事,专心致力于道德人格的提升,磨练自己的意志。毛泽东曾同斯诺谈到“在这个年轻的青年的生活中,谈论女性魅力通常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我的同伴非但没有这样做而且连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也拒绝谈论。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我和朋友只谈大事,只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2]51同时,毛泽东还非常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学习上努力,他还不断加强体育锻炼,磨练自己的意志。“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4]70。

毛泽东深受“内圣外王”儒家学风的影响,既重视自身的修养,又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才使毛泽东既有远大志向,又亲自实践,才使他最后提出“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三是立志救国,匹夫有责。毛泽东出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整个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备感焦虑,他大声疾呼“国家坏到了极处,人民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4]338。青年毛泽东虽然只是一个学生,但他“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立志救国。在13至15岁务农期间,毛泽东读了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5]111-112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中,大声呐喊:“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4]3901915年6月,他在给同学湘生的信中写道:“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奇杰不足以救济!”[4]8他提出了“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3]34因此,当时他被人们称为“毛奇”。

同时,为了结识本校同学之外的有志报国的志同道合的青年,1915年秋,他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向长沙各校发出《征友启事》。“我感到自己心胸开阔,需要结交几个亲密朋友,于是有一天我就在长沙一家报纸上登了一个启事,邀请热心于爱国工作的青年和我联系。我指明结交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2]49

怀着救国的梦想,毛泽东还亲自实践,他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创办《湘江评论》,领导湖南自治运动,组建新民学会。在实践中一步步从各种思想和主义中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正是这样,青年毛泽东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激励自己,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后又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对中国和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青年毛泽东立志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从毛泽东立志的过程,寻找人生的启迪,立志成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把此化为人生的指南和前进的动力。

一是树立远大的理想。由于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失去了人生目标,整日沉湎于游戏,浪费了大量时光。甚至“别和我谈理想,戒了”成为网络流行语,在网上风行一时。理想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自己的努力才有所方向,遇到困难才不会低头。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不断反思,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随大流、人云亦云,而是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大学期间真正想要的是什么[6]。青年大学生的立志还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立志并非求个人之安稳,而是要立改变社会之穷困状况和不合理现象之志,立怀天下之志”,这样才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取得人生的成功。

青年大学生要从长远理想和近期规划两个方面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从长远来看,自己是想成为工程师、医生、教授还是企业家,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而近期来看的话,要制定自己的近期和远期的学习计划,把远大的理想和刻苦学习结合起来,“既要眺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1912年,19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期间“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下定决心,首先了解馆藏,然后确定重点阅读的自修计划。”[2]23正是这样详细的计划,使毛泽东学习了大量西方的学说知识。从而为他以后走向革命道路,指导革命和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是树立坚定的信念。树立了远大理想之后,还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并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本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通过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加强自己的信念。“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4]72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青年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常拿着书到离第一师范不远的南门那嘈杂喧闹的大街去看,以此作为考验,培养自己的注意力。”[8]37

目前一些大学理想信念缺失,或者信念不坚定,上课不认真听讲,整天把时间浪费在上网聊天、打游戏、看小说上面,而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考试时,背一背重点,考后很快就把课堂知识给忘掉了。只有树立坚定的信念,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是付出坚韧的努力。在为理想而努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只有付出努力,并且坚忍不拔地朝这个方向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成功。对大学生来说,学习是主要的任务,因此,大学生应该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而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挫折,只有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青年毛泽东刻苦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生活作息时间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晨读英文,午前八时至午后三时上讲堂,四时至晚饭国文,明灯至灯温习各门功课,熄灯后一小时运动。”[4]33这些都非常值得青年学生学习。同时毛泽东还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来磨练自己的毅力。青年毛泽东不断努力奋斗,改变命运,怀着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困难与挫折。毛泽东曾在日记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8]32

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家长的宠爱,进入大学前是班里学习尖子,进入大学后,都是优中选优选拔出来的,会面临更大的竞争,更大的困难。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理想的指引下,坚韧不拔,胜不骄败不馁,朝着理想而努力,才能最后取得成功。

四是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毛泽东来说书籍既是知识的来源,也是立志报国的动力之源。毛泽东嗜书如命,从书中毛泽东读到了中国命运的危险,立志走出大山。青年毛泽东也是青年大学生读书的楷模,在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之前,毛泽东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习期间。“早上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在中午只花去两个米饼来吃的时间,这就算是我每日的午餐。每天我留在图书馆中一直读到闭馆的时候。”[2]47

在进入第一师范后,毛泽东受到了系统的教育,毛泽东更是把大部分的生活费用在了买书学习上面。“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我一共用了一百六十元——连所有的学费在内!在这个数目里面,一定有三分之一是用在报纸上面的,因为经常订阅书报费每月约需一元,此外我还时常向报摊购买书籍和杂志。”[2]53

读书也促进了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三本书特别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建立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动摇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以中文印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考资基的《阶级斗争》和吉古柏的《社会主义史》。”[2]61

一些大学生整天沉湎于网络小说,而忽视了精神境界的追求和个人修养的提高。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泽东读书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一方面要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书籍,开拓知识的视野,为进入社会做好知识储备,多读名人的传记,树立人生的楷模,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青年毛泽东在借读同学萧三的《世界英雄豪杰传》时,其圈点最多的是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迦德邻女皇、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传记。阅后对萧三说:“中国也应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究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于蹈安南、高丽、印度的覆辙,中国有句古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8]20

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个人只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人才既要有巩固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才是一个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否则道德水平低下,掌握的知识越多,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就越大。同时一个人只有良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青年毛泽东很注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他忧国忧民,不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努力学习知识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他还努力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小学之时,宜专注重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今人则多偏于智。”[4]67毛泽东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是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的上《体育之研究》,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体育的重要性。“一是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二是对尚武精神的赞美。这两点贯穿了他以后的一生。”[9]5

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部分人道德水平下降,青年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做社会的道德楷模。同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好公民。

三 结 论

青年毛泽东立志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勉,怀着“立志出乡关,学不成不还”的远大抱负,离开了山村,一步步走向越来越广阔的人生舞台,并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内圣外王”,立志救国,并付出巨大努力,为中国的解放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代青年大学生也应该以青年毛泽东为人生的楷模,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人生信念,并通过不断努力奋斗的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多读书、读好书,汲取知识的养料,同时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只有把自己的个人理想同整个国家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成就一番光辉的事业。

[1]李 锐.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2]毛泽东自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5](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出版社,1979.

[6]廖小平.略论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观[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

[7]高菊村.青年毛泽东[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8](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校 谢宜辰)

G41

A

1674-5884(2012)06-0136-03

2012-04-09

张 峰(1976-),男,山东泗水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立志理想人生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苏梦飞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