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活动仪式教育的作用及启示①

2012-04-02万婷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世博世博会仪式

万婷

(华东理工大学团委,上海200237)

大型活动仪式教育的作用及启示①

万婷

(华东理工大学团委,上海200237)

近年来,高校广泛开展仪式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规范、人文精神重塑、全面素质提升。在青年志愿者这一特定群体中开展特定的仪式活动,对强化志愿者责任感意识,凝聚意志,营造氛围促进角色转换,彰显志愿者文化内涵,引导价值取向,表达志愿服务愿望,坚定服务信念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值得青年志愿者工作者们借鉴和推广的工作方法。本文结合华东理工大学在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工作中的仪式教育实例,分析了仪式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为大型活动仪式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仪式教育;大学生;志愿者;世博会

一 仪式与仪式教育

仪式是被一个群体内的人们普遍接受的通过专门设计的按某种既定程序进行的身体活动与行为。它经常固定地和重复地在某个时间或某一特定的情况下举行,并且承载着某种象征意义。从中华民族的文化来看,作为礼仪之邦,礼乐仪文一直是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重要内容。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认为学习“礼”与成人是不可割裂的关系。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仪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将经历庆生、生日纪念、成年、结婚、生子、丧葬等等各种仪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充满了各种仪式。在政治领域,有阅兵仪式、升国旗仪式、接见仪式等;在经济领域,有开工仪式、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在文化领域有传统民俗节日庆典、纪念仪式,或是大型赛事举行的开闭幕仪式、火炬传递仪式、颁奖仪式等。这些仪式的作用包括:纪念历史、展示形象、传递信念、传承文化等。

仪式本身自出现之时就同时成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它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功能与教育意义。如我国古代官学中,为了劝化不上进的受教育者,要举行乡饮酒礼。在这种仪式上,老年人按不同年龄层次受到不同礼遇,通过它来向后进者揭示社会伦理秩序与文化价值取向,使人依从,有所改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1]。近年来,学校也越来越重视通过仪式教育的手段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和规范道德行为,如举行成人仪式、升旗仪式、入党仪式、入团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等[2]。

二 仪式教育案例

华东理工大学世博会志愿者工作开始于2009年4月,期间,在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服务和总结等各个环节都举行了一系列的仪式。主要包括:

2009年5月1日,举行志愿者招募启动仪式

2009年10月25日,40名志愿者代表参加“‘绿色世博志愿心’中国2010年世博会志愿者长江大桥跑”活动

2010年3月19日,举行世博会园区志愿者候选人培训启动仪式

2010年4月17日,50名志愿者骨干参加上海市世博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

2010年4月22日,举行世博会志愿者誓师大会

2010年5月25日,世博会志愿者演出自编自演的话剧《志愿者的一天》

2010年5月30日,举行志愿者岗位交接仪式

2010年6月29日,举行世博志愿者总结表彰大会

三 仪式教育的作用

上述这些只是华东理工大学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站举行的许多仪式中代表性强、规模较大的一些,还有许多分站、小组举行的小型仪式没有罗列。可见,各类仪式穿插在了整个志愿者工作的全部程序之中,紧紧扣住每个关键环节。同时,每一次仪式的举行都蕴含了重要的意义和组织者融汇于其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这些作用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1.强化责任感意识,凝聚志愿者意志

仪式活动对志愿者的心理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持久而深入的。如果仅仅靠组织者口头语言不断地重复和强调志愿者工作如何有意义、把工作做好如何重要等等,显然是单薄而无力的。只有充分利用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生理、心理体验,才能让志愿者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重要性,从内心产生对自己所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和成为一名光荣的世博会志愿者的荣誉感。同时,通过仪式这样的群体活动,又能将每一位志愿者的责任感凝聚到一起,使他们获得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感,感觉到虽然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身处在这样一个强大有力的志愿者集体中,却能产生出无比的力量、发挥出耀眼的光芒和热量。整齐有序的集体行动,更能开启志愿者的情感刺激,引起心灵的共鸣,使志愿者们热血沸腾,凝聚为为世博服务、为国家奉献的意志力[3]。

无论是在志愿者招募启动仪式上,还是在上岗宣誓仪式上,志愿者工作站作为组织者都十分关注仪式本身的组织工作,通过组织者精心的安排、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反映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我们在校内举行前述各项重要仪式时,对环境的布置、人员的组织、程序的设计都非常关注。我们在仪式现场布置了绚丽的背景装饰,悬挂了“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用微笑装点城市、用服务温暖人心”等许多标语和口号,在宣誓时将所有志愿者排列成“2010”的数字形状等等。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反映了组织者的认真态度,将工作的责任感传递给了参与仪式的志愿者们。世博局相关领导、校级领导等纷纷出席这些重要的仪式,并不失时机的向志愿者们提出希望和鼓励,表达了老师、长辈以及社会各界对志愿者工作的高度重视,使得志愿者们本身感受到强烈的被关注感、被需要感,从而自然而然的产生高度的责任意识,明确了自己在世博会这样的世界性盛会中担任的工作的重要性。在上海市举行的宣誓仪式上,上海市市长、市委书记以及10多位市级领导都来到现场,还有不少文体界的明星登台表演,当志愿者们看到这些各界名流时都欢呼雀跃、情绪高涨,感受到了外界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并深刻意识到志愿者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当志愿者们整齐的举起右拳,当“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世博会志愿者,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实践成功、精彩、难忘的共同期盼,万众一心,全力以赴,志愿奉献,为国争光”的誓言一遍遍响彻天空,当“一个微笑一个世界,你的世界是我们的微笑……”的志愿者主题歌曲被2010名志愿者齐声高唱时,每一名志愿者心中一定是无比澎湃、无比激动的,这种深刻的感受促使他们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一个团结友爱、战斗力强的集体。

2.营造氛围,实现角色的转换

仪式教育的教育学理论依据是“情境”教育,即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全面调动受教育者的一切感觉和思维器官,从各个侧面触动其兴奋点,使之对教育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情感,在理智和情感的交融中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使其在仪式中所扮演角色的各项素质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作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学习、吸取、求教的求道者,主要的行为都发生在校园里、课堂上,社会经验很少。而作为世博会的志愿者,需要他们与上千万的外来游客进行交流,接触复杂的社会环境,扮演为别人服务的咨询者、引导者,他们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应急事件处理的技能等等。因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就要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一名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并且这个转变还必须是迅速的,这不像毕业生走出校园可以用一两年的实践去适应和转变,它需要在短短2、3个月内掌握基本技能、完成身份转换。那么如何能更好、更快的让他们进入志愿者的角色呢?我们不妨可以参考戏剧表演中的角色扮演。演员首先要穿着与所扮演角色相配的服装,化妆、扮相,然后走进剧中的场景,与剧中的其他人物对话、配戏,这样才能让演员更容易找到角色的真实状态。那么一场仪式恰好符合了这样一种戏剧场景的要求。仪式是比语言更深的实践行为,它通过真实、实在的场景、动作、语言,让参与者身临其境,产生好似脱胎换骨的转变。

在组织志愿者参加各种仪式时,我们会首先想到让他们穿上志愿者的服装。志愿者的专属服装一方面是为了在园区里更方便游客找到志愿者,另一方面也是让志愿者对自己有更强烈的身份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是志愿者而不是一名普通游客。在誓师大会上、在岗位交接仪式上,组织者运用布景、灯光、音乐、誓词等多种手段,从视觉、听觉各个方面引起志愿者的兴奋,帮助他们培养角色意识和责任感,加快他们的角色认同和学习的进程,从而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当志愿者们穿上鲜艳亮丽的绿色“白菜”服、蓝色“蓝莓”服时,他们似乎立刻变得神采飞扬、内心充满了帮助他人的愿望,再配上“心”形的志愿者徽章,挎上装备齐全的工作包,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世博志愿者。在志愿者培训过程中,我们还模拟演练了园区内的服务工作。在志愿者上岗前一周的时间里志愿者们自编自演了话剧《志愿者的一天》,将园区里的工作场景搬到了校园里,模拟了一个世博会志愿者工作小组一天当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场景,例如帮助游客找寻走散的孩子、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导游客避雨、救护扭伤腰的游客等。而类似这样的活动在许多工作小组和学院分站中都举行了,生动形象的情景演示,营造出真实的工作氛围,让志愿者们如同身临其境,促使他们熟悉和适应将来即将遇到的情景,快速进入志愿者的角色状态。又比如在园区内举行的上岗交接仪式,当即将上岗的志愿者接过前一批先辈手中的大旗,也就象征了他们角色的真正转变。

3.彰显文化,引导价值取向

仪式本身象征着一种文化,它以一定的象征性符号作为其活动的核心。这种象征性符号可以是形象、语言、文字、图形、音乐等多种形式。它通过这些符号的表达,彰显出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使参与仪式的群体能够直观的感受得到。它以这种象征方式向人们传递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这也正是仪式象征性的体现④。志愿者的仪式活动反映着志愿者文化、其背后又隐藏着崇高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仪式使价值观的传播具有了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那些抽象的、口号式的志愿者文化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具体的行为,进行了形象化的表达,变得可视可解,在实践中也会积极去体现。通过仪式活动,不仅使志愿者们受到崇高思想的熏陶,而且还使志愿者的优秀品质与精神在这些仪式活动中不断得到传承,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进一步使得群体的价值观逐渐向个人的价值观转化,对志愿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这样一个组织的文化、理念与精神通过志愿者标志、口号、歌曲等形式得以充分体现。在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种仪式活动时,我们随处可见醒目的“心”字形世博会志愿者的标志与“世”字形世博会标志相映成辉,随处可见“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志在,愿在,我在”的口号,随处可听“微笑辽阔无界,拥抱超越一切,你的爱就是我们的世界”的志愿者歌曲。这些都传达着世博志愿者的文化与精神,标志主体既是汉字“心”,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又是英文字母“V”,是英文“Volunteer”的首字母,阐述了标志所代表的群体,同时还是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飞翔的和平鸽代表上海,也象征和平友爱,橄榄枝则寓意可持续发展和希望,传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这个艺术化了的“心”字恰恰与世博会会徽“世”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正好反映出世博志愿者紧密为世博服务,与世博融汇的理念。仪式的形象符号集中地体现、承载、传递了世博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观念,作用在置身于该仪式中的志愿者身上,就能明显地产生的价值导向作用。又比如分小组在休息室举行的生日会仪式,通过温馨的氛围布置体现出志愿者群体的集体文化、情感文化,传递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4.表达愿望,坚定信念

我们不难发现,古老的传统仪式有许多是出于表达祝愿、抒发愿望的目的,人们通过特定的动作向心目中的神灵祈求丰衣足食、生活美满。而志愿者宣誓仪式正是为实现这一目的而设计。从最初招募世博志愿者时全校近万人报名,到最终选拔出3700多名正式注册志愿者,不难发现每一位志愿者都怀揣着为世博奉贤、为祖国争光的强烈愿望,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需要一个场合来宣泄这种情感、抒发这种愿望,当他们振臂高呼喊出口号时,所有参与仪式的人们不禁为之振奋,进而对他们未来的行动充满信心。当然,光靠喊几句口号来坚定信心是不够的,只有通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才能将他们真正武装起来,掌握为他人服务的本领。于是在培训的启动仪式上,要通过阐述培训的意义、讲解培训的程序等等,使志愿者们清楚地知道每一项培训的侧重点与目的,相信自己通过认真的学习和练习,能够承担起各种工作任务、能够面对和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又通过演绎话剧,模拟工作场景,进一步练习和实践,从而更加信心十足。仪式上的誓词、音乐等产生的强烈心理体验将在他们一生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并成为践行志愿者精神、为国争光的精神动力。

四 如何开展好仪式活动

通过对仪式过程的观察和对仪式教育功能的分析,我们进而对如何做好仪式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应将目的与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开展一场仪式活动是为了什么,要起到什么作用,就要在组织过程中体现出来。比如,招募仪式是为了广泛宣传和发动,那就要注意仪式的影响面,尽可能的召集更多的人群参与;比如宣誓仪式是为了坚定信念,那就要认真写好誓词,能够从誓词中产生有效地心理暗示作用;再比如表彰大会,是为了树立典型、影响更多的人群,那就要召集不是志愿者的群体或即将踏上志愿者岗位的人群来参与。其次,仪式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每一种仪式都针对特定的群体,每一种形式都产生不同的氛围和效果。宣誓仪式庄重肃穆、生日会温馨活泼、离岗告别仪式深情感人,不同的氛围对仪式对象产生不同的刺激,才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青年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老套的仪式往往很难吸引青年人的注意力。如何在传统的仪式中注入新鲜的活力,打上时代的印记,更加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诉求,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1]王洁敏.试析仪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8(6):30-32.

[2]胡宝国.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9(9):88-90.

[3]瞿军.重视发挥仪式教育的作用[J].政工新论,2008 (1):25-26.

[4]邓伟龙.仪式教育: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应当关注的问题[J].创新,2008(3):90-92.

(责任编校 许中坚)

G41

A

1674-5884(2012)06-0128-03

2012-04-16

万 婷(1981-),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政教育、艺术教育、团学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世博世博会仪式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Talking strategies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开营仪式
喜游世博会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世博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