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词典编纂中术语的处理原则

2012-04-02朱月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译本术语词典

朱月兰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在双语词典中,术语词目之下除了注音、词性和释义以外,很少附加不规则屈折变化形式、例证、内词条、同义词辨析以及惯用法说明等内容。然而对于编纂者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术语词目的编写在双语词典的编纂中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双语词典是引导人们在各专业领域正确使用英语术语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实现英语术语的标准化,双语词典编纂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张锦文认为,鉴于双语词典在外语学习和术语翻译中的作用,以及目前国内出版的部分双语词典确实出现了一些术语概念表述不够准确的现象,把术语翻译研究与双语词典编纂联系起来,这对于术语标准化、英汉翻译以及双语词典编纂都有益处,对汉语术语标准化也会产生积极影响[1]。有学者认为,术语至少应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和系统性等四项基本特征。如要满足这些特征,双语词典应遵循术语编纂的准确性、统一性、语文性和简明性等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术语是指称专业知识领域的概念的词或词组。某个领域的术语必定形成一个非常严密的概念体系,因此每一个术语都必须按照其科学的定义被严格地界定,这就是术语最重要的特征——准确性,即术语的精确性、严密性,同时也集中体现出术语的科学性。这项原则对于双语词典中术语的编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既然术语的准确性主要是通过对术语内涵的准确界定来体现的,那么假如内涵的界定不够精准,术语的准确性自然就很难保证。一些双语词典中少数术语的释义存在着内涵界定不够严密的现象。如palate,有些词典中解释为“腭”,而另一些词典则解释为“腭,硬腭”。那么“腭”与“硬腭”是一回事吗?在解剖学中,“腭”指口腔的上膛,包括硬腭与软腭,前面部分由骨和肌肉构成,称“硬腭”(hard palate),后面部分由结缔组织和肌肉构成,称“软腭”(soft palate)。因此,由于内涵界定不明,而将palate这个词目解释为“腭,硬腭”是不够恰当的。再如limbo这个宗教术语的三个译本的解释。译本1:(天主教)地狱外缘(地狱与天堂之间的中间地域,善良的非基督徒或未受洗礼的好人的灵魂归宿处)。译本2:【宗】地狱的边缘(据传为未受洗的儿童及在基督之前死去的两种人的灵魂居所)。译本 3:【宗】地狱的边境(据传是基督降生前未受洗的儿童及好人灵魂所居之处)。乍一看,这三个译本都提供了较详细的注释,但其界定范围却各不相同,很显然,不可能所有译本的解释都是正确的。limbo这个词出自宗教术语。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强调“信耶稣得永生”。人要领受耶稣替人赎罪而死的恩典,才能洗清原罪,进入天国。那么,没有机会信耶稣的人怎么办?在公元前生活的人,都没有机会信耶稣,是否都该下地狱呢?为了处理这个问题,天主教创造了limbo这个词,代表这种人的灵魂暂时的归宿,在那里等待救世主降临以拯救他们。另外还有limbo of infants这种说法,指的是未接受洗礼而又夭折的婴儿,因为他们太小,还没来得及制造罪孽,所以他们的灵魂也会回到地狱的边境。由此看来,在上文列举的三个译本中,译本2的解释相比较而言要更准确一些。

同时,术语编纂的准确性还体现在向读者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完整。一些双语词典对有的术语进行释义时提供的信息量不足,这有损于术语释义准确性的体现,同时也可能对词典的使用者产生负面的影响。如isolationism三个译本的解释。译本1:[常贬]孤立主义。译本2:(在政治等方面漠然对待别国或其他组织的)孤立主义,孤立政策。译本3:(政治上或经济上的)孤立主义。这三种解释看似差不多,但它们在内涵界定上却有很大的差异。作为一个政治术语,孤立主义指的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由此可见,译本1的解释过于宽泛,译本2的解释比较具体,译本3的解释则做到了最明了又全面。

另外,不论是双语词典的编纂者还是使用者都不难发现,某个术语在释义时常常需要用到别的术语。然而有的双语词典中对某些术语进行释义时却没有使用必要的术语,或是使用了不够确切的术语,导致术语释义本身概念不清,从而有可能误导词典使用者。总之,准确性是双语词典中术语编纂的根本原则。归根结底,词目释义所体现的是编纂者的主观认识。只有把握住准确性这一核心,才有可能将主观认识与术语的客观存在尽可能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术语释义的质量[2]92。

二、统一性原则

赵忠德指出:“一个术语的概念要始终如一,原则上要求能指与所指一一对应,即一个术语指称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用一种语言形式表达,不能此一时,彼一时。而汉语译文也应相对固定,最好不要此一名,彼一名。译名统一势在必行。”[3]双语词典中术语的内容必须保持其自身的统一性,从而便于词典使用者的学习。由此可见,术语的协调统一问题必须引起编纂者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双语词典中有些术语的译名没有统一起来,从而出现了术语概念混乱的现象。

鉴于此,一方面,对同一门类的术语应统一规定完全一致的定名。读者在查阅不同词典时,如果发现同一个术语的解释有多个版本,就会感到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这对于术语的科学传播是十分不利的。如racquetball,有的词典解释为“(尤指流行于美国的)短拍壁球运动”,而有的则解释为“【体】短网拍墙球,手球式墙球”。在体育史上,短网拍墙球是1949年由美国人索贝克场结合了网球和墙手球的特点而发明的一种室内球类运动,又叫美式壁球。如此说来,虽然这两个版本都指的是同一种运动,但其标准体育术语为“短网拍墙球”,而“短拍壁球运动”这种说法是不标准的。笔者建议可在“短网拍墙球”之后加注“美式壁球”,这样释义将更完整。另一方面,术语之间应保持统一,包括释义中的用词也应与定名相一致。尤其是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编纂者更应关注,要进行系统的归类翻译,确保术语之间协调统一,保持联系,保证译名规范实用,易于被读者接受。另外,这样对术语进行分类,翻译起来比较科学和明确,容易被大家理解,也能更好地实现术语的标准化。如grog这个词,音译为“格罗格酒”,意指用朗姆酒或威士忌酒兑水制成的一种低度酒,最初源于18世纪英国海军上将Edward Vernon于1740年在海军中发放掺水朗姆酒,故而得名。然而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却将grog音译为“格洛格酒”,后面也有加注指出是兑水而成的朗姆酒。殊不知在英语中glogg也被译为“格洛格酒”,这种传统的家庭自制甜酒是用红酒加糖、桂皮、丁香、葡萄干和杏仁混合而成的,通常需要加热后才能饮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读者却很容易因为音译而将这两种酒搞混,不如选用不同的文字表达,以示区别。

双语词典中术语译名不规范的问题会给广大的外语工作者和学习者带来诸多不便。有学者说,目前不仅存在着术语泛滥的问题,而且还有术语译名混乱的问题。因此,在双语词典的编纂中,规范和统一术语的释义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三、语文性原则

双语词典是相对于单语词典而言的,它们统称为语文词典,即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几乎为所有学习和研究该语言的读者所必需的语文工具书[2]88。这就决定了双语词典只需对术语自身的含义作诠释,而避免详尽地介绍语言之外的专业信息[4],这就是双语词典编纂过程中需坚持的术语的语文性原则。

如Down′s syndrome,有的词典译为“【医】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还有的词典不仅给出释义,还附加注释:“先天性精神发育不全,婴儿生来智力低下,眼斜,额低,手掌宽而手指短。”但是,术语在双语词典与专业词典中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专业词典中,读者要求它提供有关事物的全部信息;而双语词典可以不传达概念的全部科学特征,因为读者对它的要求是提供足以理解术语的信息,而不是认识事物本身的东西[5]。所以对于Down′s syndrome,笔者倾向于省去注释,只留释义。而真正需要完全掌握这个医学术语的读者,应选择通过其他途径来作进一步的了解。又如语言学术语fossilization,按构词法,本应译为“化石化”,虽语义对等,但作为语言学术语还是略显曲折,不太容易被读者接受,也不实用,所以国内大多数学者将其译为“石化”。再如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也就是大家熟悉的PIN码。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译为“个人识别号”,而张柏然的《最新高级英语学习词典》则译为“个人密码,个人识别码”,而且前面还加了注释“用以取款机和电脑等以识别身份的”。虽说number 这个词的本义是“数字、号码”,但在这个词组中,很显然,译作“密码”更为贴切。

从表面上看,术语编纂的语文性与准确性、科学性似有矛盾。然而,语文性与术语的其他特性却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准确性与科学性是双语词典和专业词典的共性。双语词典的编纂也要以保证释义的准确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之上,编纂者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发挥双语词典语文性的优势。如此说来,双语词典中术语的语文性与它的其他特性不仅不对立,而且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四、简明性原则

语言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做到科学规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更快地促进语言的发展。对于术语,也是一样。因此,程荣指出:双语词典中的术语编纂要求使用简单明确、概括凝练的语言,切忌出现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表达[6],以防词义偏移,从而给词典使用者带来困惑,甚至以讹传讹。这就是除准确性、统一性和语文性之外,双语词典中术语编纂还应遵循的简明性原则。试比较indexation这个词条在不同词典中的释义:(1)指数化(尤指按某种事物,如生活费用的升降自动调整工资等的办法);(2)【经】指数化(即在通货膨胀时按物价指数自动调整工资、利息等的办法)。第一种释义中的“按某种事物”令人费解,而在第二种释义中则指出为“在通货膨胀时按物价指数”,其义一目了然。再如out-take的三种不同释义:(1)(尤指因内容有错而在播放前)被临时撤掉的电影(电视节目)片段;(2)(影片的)剪余片;(3)(电影胶片的)剪辑废片,(录像带或磁带的)废带。显而易见,第一种释义阐述冗长,反而使读者难以理解。而第二种释义又过于简短,读者有可能会似懂非懂,甚至可能有读者会对其产生误解。因此相比较而言,只有第三种释义相对来说释义明确,且表达流畅,不容易产生歧义。

由此可见,由于双语词典自身的特点,促进术语的标准化不是将标准术语照搬照抄,而是要注重其实用性。编纂者应避免译名使用曲折和复杂的译名,要考虑读者的理解力和接受力,适当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显现和解释标准术语[7]。术语的这一编纂原则同样符合严复所倡导的“信”和“达”的普遍翻译标准。

五、结语

实现术语的标准化,是社会发展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需要。实践证明,术语的标准化与词典的编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词典这一特有形式,能引导人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使用标准术语,促进术语的标准化。由此可见,双语词典的编纂者们肩负着神圣而重要的使命。在编纂中,只有始终如一地贯彻上文所述的准确性、统一性、语文性和简明性等原则,才能更好地完成术语的编纂工作。

然而,术语在双语词典中的释义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而又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假如仅仅从词典学和术语学角度来探讨将有很大的局限性,研究者们应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多种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才有可能将精确、科学、实用的术语呈现给读者。

[参考文献]

[1]张锦文.英汉术语翻译与双语词典编纂问题[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2(4):4-8.

[2]谯绍萍.语文词典法学术语释义的科学性与语文性[J].辞书研究,2001(4):87-94.

[3]赵忠德.关于语言学术语的统一译名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7):51-53.

[4]林玉山.辞书学概论[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

[5]郑述谱.试论术语在不同词典中释义的差异与共性[J].外语学刊,2006(6):30-32.

[6]程荣.术语的标准化与词典编纂[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1):20-23.

[7]况新华,吴丹.语言学术语译名规范化刍议[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9(3):56-60.

猜你喜欢

译本术语词典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漫画词典
《胡言词典》(合集版)刊行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