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笔下的抗战史
2012-04-02贾熟村
贾熟村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出身行伍。历任管带、营长、团长、旅长、师长、陕西督军、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西北边防督办、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军政部部长、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1]
1931年9月,日本出兵强占沈阳,隐居泰山之冯玉祥,对蒋介石之一言不发、张学良之不抵抗主义深表不满,认为“助长日寇之暴行及不知自己之职责及国格如何等事也。”自己表示“誓要以极鲜明的旗帜,极具体的办法,极简要的誓词昭告国人,为国家雪耻,为人民杀贼”。[2]
1932年1月,日军强占上海闸北,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冯玉祥在日记中写道:“十九路军英勇可嘉,实抗日之先锋队也”。[2]1933年3月,宋哲元部在喜峰口大败日本服部旅。石敬亭带一千元去慰劳伤兵。冯玉祥请人写《喜峰口战史》。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就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职。国民政府停开了北平至张家口的客车,另有钢甲车一列、军队一个团停在康庄,有进攻张家口之势。6月,宋哲元表示,不愿追随冯玉祥抗日倒蒋。“不协助冯先生”,也不对冯先生用兵。[3]7月,何应钦派冯钦哉、庞炳勋进攻张家口。8月,宋哲元到张家口就察哈尔省主席职。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再至泰山。冯玉祥在察哈尔期间,曾收复沽源、宝昌、康保、多伦等地。
1935年11月1日,冯玉祥到南京,准备参加国民党六中全会。3日,正式开会。15日,有人为山东问题拜见蒋介石,蒋表示:对日非抗不可,韩复榘能抗最好,蒋自己带队去援助他。23日,会议闭幕时,蒋介石言国耻、党耻不可忘,有人落泪。26日,冯玉祥会见蒋介石,提出实行联俄等十三条建议,认为“介石所答之话为最谦下,最和平,更最诚恳,实为我最满意也,此次可谓之不白来了”。30日,冯玉祥对戈定远说:“一、中央决定抗日;二、蒋先生一定抗日;三、国民党为日本大敌;四、蒋先生是日人眼中之钉;五、我对于外人说中国人不好,我不愿听,况蒋为我之朋友,兄弟乎”?12月2日,发给宋哲元亲译电“说要有主义,爱国家,听中央的”。18日,“同介石谈甚久,为蒙古事,西藏事说话,又为北方事,说多派人去,关系很重。介石掏出小本,用红铅笔记之。可敬之至。”1936年11月,冯玉祥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表示要竭力辅佐蒋委员长,努力复兴民族之工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2月24日,冯玉祥同蒋介石谈了七件事,蒋说:“大哥看到什么错处请要说,想到什么应办亦请说,为国家计应当如此,为朋友计大哥亦应如此。”冯被此话所感动,答道:“只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方对得起您这话。”1928年2月,冯玉祥与蒋中正在河南开封交换了兰谱,冯比蒋年长5岁,为盟兄,蒋为盟弟。[4]4月29日,冯玉祥对人说,土肥原曾对宋哲元说,华北应早日与南京脱离关系就好了。宋说:“我以前以为你是朋友,你是人,现在知道你是贼,你是强盗。”土肥原极怒,问:何以?宋说:我是中国人民,我是中国官吏,如何能同中国政府脱离关系呢?二人拍桌大闹。土说:来一百架飞机,不到二点钟既能把北平炸平云云。宋说:你不要来一百架,顶好来三百架,我怕飞机就不是军人云云。于此可知,对日本人万不可软。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出身行伍。历任营长、团长、师长、热河都统、陕西省主席、察哈尔省主席、北平市长、河北省主席、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陆军二级上将。[1]土肥原贤(1883-1948),历任奉天特务机关长、奉天伪市长、旅团长、师团长。后被定为战犯,处以绞刑。[5]6月8日,冯在日记中写道:“我越学军事学,越知道非准备不能抗日,而准备要很积极,如不积极则是不准备了,亦是一样的亡国。”蒋介石欲处理两广的半独立状态,两广联合出兵湖南,北上抗日,与蒋介石即将兵戎相见。冯玉祥积极调解,认为决不可再有内战。[6]8月3日,冯对蒋说,广西事件请必以和平为主,一块半拉砖,一块石头皆为有用之物,况李宗仁、白崇禧为你指导之下,经多年血战造成之将领,或是足智多谋,或是勇敢善战,总以用之为国为民为好。蒋接受了冯的意见。9月8日,冯在日记中写道:“广西的和平了结,我得广东之介石电及广西之李、白[电],又得颂公电,心中十分为国家快慰,眼泪流了好几滴出来”。23日又记:“李、白上月二十一日给蒋之电可谓大骂不止,朱、程均以为必急而出事,结果蒋说决不开一枪,为和平也云。”“居党风生先生见蒋,蒋以李、白之电与之”,曰:“他们又骂起来了”。居说:“没看头,胡展堂在日还不是一骂再骂,而今事情要结束了,骂几句没什么关系,我们只有和平宽大为最好。为国家计,为人民计,均实在堪敬佩之事也。均实在堪庆幸之事也。”有人说:“蒋早日如此不好了吗?我说不晚”。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临桂人,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历任排长、连长、旅长、军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1]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广西桂林人,回族,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排长、营长、旅长、军长、第四集团军副司令。[1]12月,张学良、杨虎城扣蒋介石于西安,何应钦等发兵讨伐,冯玉祥主张不可发生内战。张学良陪蒋介石返回南京,蒋介石问冯玉祥,对张学良该怎么办?冯答:大局未定,统一未成,应当睁一眼,闭一眼,马马虎虎,不可认真。大局已定,为安定国家,则不能不立大法以垂百世。何应钦(1890-1987),字敬之,贵州兴义人,留学日本。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浙江省主席、军政部长、参谋总长。[1]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宋哲元部奋起抵抗。全面抗战开始。25日,宋哲元拒绝了最后通牒。28日,日军对平津实施总攻,29军副军长余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阵亡。宋哲元留38师师长张自忠代理北平市市长,自己退守保定。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沦陷。张自忠(1891-1940),字荩臣,山东临清人。济南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历任排长、连长、团长、旅长、师长、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长。[1]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战争。14日,蒋介石宣告成立国防最高会议。21日,中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25日,任命朱德为第八路军总指挥。27日,由于阎锡山未能派兵支援,察哈尔省主席刘当明经过激战,退出张家口。[7]30日,蒋介石自兼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以阎锡山为第二战区长官,冯玉祥为第三战区长官,何应钦为第四战区长官,李宗仁为第五战区长官。[6]9月20日,冯玉祥调任第六战区长官。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歼灭日军1千多人。10月26日,冯玉祥对蒋介石谈刘汝明问题,请准其戴罪图功,因为刘之为人老成持重,不善应酬,此次错过,难免为他人所愚而致。刘汝明(1895-1975),字子亮,河北献县人,出身行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1]冯氏认为我国已渡过难关,步入与日本决战,且握有最后胜利之情况,所谓难关:一、去年广东异动,有发生内战之可能;二、广西出兵,更陷入战争之状态;三、四川刘氏,心怀叵测;四、冀察局面,动摇莫属;五、西安事变,委员长几濒于危;六、国共之争,亘十余年而未息。际此时机,设或一处理不慎,则内祸燃于前,外侮乘于后,而我国前途将不堪设想矣。兹幸难关皆已渡过,加以法币普遍推行,既无内顾之忧,复少金融之忧,是则胜利之算虽未可必,而前后相衡,已相差不可以道理计矣。表示他今后的工作:一、尽力拉拢国共感情,形成整个抗日力量;二、鼓励青年赴陕,学习游击战术。27日,他又对人表示种种难关已安全渡过:一、去年广东之风云,当时两方空军皆能予对方以极大的威胁,而陆军亦已积极出去,结果陈氏出走,风波乃告平息;二、广西事件,委员长亲赴前方督军,李、白军亦开赴最前线,战祸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而居然化险为夷,现广西出兵三十万,白氏并应蒋先生之副参谋长职;三、四川亦久有异志,现亦一致对外出兵应援;四、冀察局面,在前年此时,冀察正飘摇不定,可东可西,两年来潜移默化,居然有卢沟桥之壮烈抗战,廊坊站之英勇出击。赵师长忠勇殉国,佟副军长壮烈牺牲,其他节节抗战,战绩虽鲜,斗志堪嘉;五、国共之争且十余年,而现则居然携手抗战,屡著战功;六、西安事变实后日国运之所系,设当日蒋先生或遭不讳,而日人复乘机侵袭,则全国混乱,将不堪设想,而居然安全出险,危机平息。现在形成整个抗日力量,实堪为国家前途庆。28日,邱岘章从前方回,告诉冯氏,八路军衣衫不整,而体力甚健,精神甚佳,每人皆有单独作战之能力,每人头戴柳枝圈一个,作为简便防空之伪装,每人步枪一支,子弹不过十发。此次出动以来虽屡着数绩,然伤亡之数亦颇不鲜。29日,冯氏在南京街上看见广西军队开赴前线,士兵皆著短裤草鞋,戴竹笠冒雨而行,精神甚健,官长亦皆徒步。冯氏认为,全国皆能如此,我国当不至被人欺负!
11月1日日记:“陈伯南先生捐资七百余万,毁家纾难,真所谓大仁大义之举!闻不日来京,祈早日赐信,以便欢迎。”陈伯南(1890-1954),名济棠,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同盟会员。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官至总统府资政。[1]7日,冯玉祥得知八路军徐向前部在平定附近站尚镇歼敌千余,获马五百余匹,枪械甚颗。8日,复韩复榘信:你是好孩子,好好的打日本吧!否则你的首领还将不保呢!10日,陈伯南等拜访冯氏,冯表仰慕其大仁大义。11日,冯请人转达李宗仁,称桂军远道跋涉,辛苦备尝,为表敬意,送二万元,请其支配。18日,冯请人转请蒋介石,将张自忠保出,使其军前效力。接着,蒋介石命张自忠暂代59军军长。冯玉祥由南京到了武汉。12月2日,有人转告冯氏,刘汝明之处分业已开复。5日,冯氏对人言,他当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队都是蒋介石的直属部队,蒋对冯言:大哥可不客气地指挥他们,他回答:只有二事可作:一、死;二、作歪诗。后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不与钱,不与权,不与兵、械。队伍零散,任何人都不能为力。21日,冯氏读林彪《抗日战争的经验》,略述敌我优劣,甚为翔硕,命人剪贴于日记中。
1938年1月1日,石筱珊告诉冯氏:八路军在平型关歼灭日军一个师团,所遗辎重给养,枪炮子弹,满山遍地。八路军现有洋马几千匹,都从日军处得来。八路军一个军长半年的军饷只有五块钱。冯氏转告大家,请大家研究。国民政府的官员只知道钱多、大烟、麻将、姨太太,八路军则是军民合一、官兵合一、军政合一。中央军有机枪大枹,尽向后退,八路军只有步枪而常常打败敌人。石筱珊(1886-1969),名敬亭,山东利津人。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代理陕西省主席、代理山东省主席、陇海铁路督办。官至总统府国策顾问。[1]5日,孙良诚等告诉冯玉祥,八路军晋北作战,非特军事上大建奇功,且博得民众之爱戴,复兴中国舍八路军而外,皆无可能。孙良诚(1893-1951),字少云,直隶静海(今属天津)人,出身行伍。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山东省主席。后为汉奸。[1]21日,鹿钟麟告诉冯玉祥,昨天蒋介石问鹿,冯先生对韩复榘事有何意见?鹿答以委员长之意见为意见。蒋又问如何说呢,鹿答救国者友,害国者仇。蒋甚然其言。鹿钟麟(1884-1966),字瑞伯,河北定县人。历任营长、团长、旅长、京畿警备司令、师长、北京市政督办、察哈尔都统、河南民政厅长、军长、军政部常务次长,河北省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韩复榘(1890-1938),字向方,河北覄县人,行伍出身。历任排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河南省主席、山东省主席。[1]22日,鹿钟麟告诉冯玉祥审讯乾复榘的经过,韩答蒋介石命令拒守济南在先,声言将退守汉中仅戏言耳。如此,他人已无能为其尽力了。25日,报载韩复榘昨日枪决。2月21日,冯玉祥对人言,他认为有希望的,就是广西军队与八路军,广西民众已动员了,能出130万兵,现已出来40万,军纪良好,哪能不打胜仗?八路更是上下一律的,有主义,有思想。孩子剧团唱歌感动人,使全场都掉眼泪,可见要说到心坎上,没有不能动人的,民众也要用新的办法来训练。22日,又对人说,听说中央军的壮丁都是拿绳子绑去的,到了前线,还得连长去装子弹,多么骇人听闻!25日,白宗禧打电话给冯玉祥,特别提到张自忠的奋勇,说太难得了。谷良民打的亦很好。张自忠电鹿钟麟,请张克侠前去帮助他,张向冯玉祥请求,冯表示极赞成。3月19日,冯玉祥对人说,蒋介石赦一个张自忠,杀一个韩复榘,张自忠在津浦南段扫清了淮河以北的敌人。丁专员树本收复濮阳,得几千箱咸鱼,几千箱干菜,几千箱麦皮。20日,又对人说,蒋先生因张自忠歼敌一个师团,非常欣慰,对冯说,实大哥昔日教训之所至。24日,又对人说,在南京看见广西兵皆赤足行军,即送二万元,给买点鞋袜,李宗仁、白崇禧再三却之不受,我过意不去,故强留之。对李、白应真诚敬之。4月7日,闻台儿庄大捷,俘获数千人,坦克数百辆,枪炮数千支。武汉街上爆竹声连起,万人空巷,欢呼异常,震动天地。晚上,又火炬游行,庆祝胜利。10月29日,冯玉祥在长沙见了蒋介石,蒋问:大局如何?大哥有何意见?冯答:广州失陷,武汉撤退,都不要紧,抗战已入佳境,抗战到底必得胜利。委员长应对众宣言,再有敢言和者,即是汉奸国贼,使人人坚定信念,言和者始可敛迹!蒋深然之,请冯写出来给他。12月,冯玉祥等到了重庆。
1939年1月1日,开最高国防会议,宣读汪精卫来电,蒋介石问大家有什么意见?冯玉祥说汪是卖国贼。接着,彭德怀拜见冯玉祥,冯说替全国人民感谢您,您那里打的很好,彭说副委员长身体很健康,我替全国人民祝福,副委员长对抗战作了很大推动。对汪精卫也骂得很厉害。谈到鹿钟麟,彭说鹿用张荫梧、张知行,也八路军对抗。冯说张知行是蓝衣社。彭请冯给鹿去电不要磨擦,冯同意。13日,冯到四川大学讲话,说从广东到内蒙,有300万忠勇将士,用他们的血肉筑成一座新的长城,你们才能在这里读书。友邦苏联,去年驾驶员牺牲一百余,今年半年,又死一百余人。最后胜利是我们的。5月5日,冯玉祥对其随员说,看着张自忠、丁树本、魏凤楼等都是小孩子出身,现在日本人称他们为关公,真是不得了,希望大家要以他们为模范。丁树本,字立斋,安徽蒙城人,冯玉祥部。历任山西张多关监督、察哈尔沽源县长、河南濮阳县长、冀鲁豫边区保安司令。后投汪伪。[1]魏凤楼(1896—1978年),字建亭,河南西华人,冯玉祥部,官至队师师长,加入共产党。曾任华南垦殖局机务处处长。[1]
1940年,刘郁芬担任汪伪中央政治会议委员。[3]1月26日,冯玉祥看见汪伪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名单上有刘郁芬,在日记中写道:“当时我就觉着难过,周身不好受,真是把我气坏了,这个小子,气杀我了。”刘郁芬(1886-1943),字兰江,河北清苑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历任团长、旅长、师长、甘肃省主席、陕西省主席。后又曾任汪伪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1]31日,冯玉祥在日记中记载:庞更陈军长来谈,说委员长教他到河北省去,我想在鹿先生在那里就算了。冯说:要拥护蒋委员长,至于八路军,只要把日本打走什么都好说,千万不要互相排斥。庞更陈(1879-1963),名炳勋。河北新河人,行伍出身,冯玉祥部。官至河北省主席,后又任汪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1]4月16日,冯玉祥对叶剑英、董必武谈南岳军事会议,认为何应钦是要把蒋介石弄走,他管军事,汪精卫管政治。5月4日,冯玉祥对日本俘虏讲话:你们的脸跟我们一样,几万年前,定是一个祖宗,本应相亲相爱,你们受了军阀的欺骗来侵略,我们不得不抵抗。我们会好好地教育你们。19日,冯玉祥收到电报,说张自忠已壮烈牺牲,他和夫人李德全都掉了泪。他见了蒋介石,蒋说抗战以来,都没有张自忠出力大,冯说这话说得公道。12月8日,冯玉祥在日记中写道:李显堂来,谈及石友三和其弟石友信全被政府秘令高树勋枪决的事,我不禁哭了起来,越想越痛,越痛越哭,泣不能成声。事业是与学问并进的,石之死全是因为没有学问,事业大了没有学问,真危险呀!想想韩、宋、石,都是没有学问,结果落个什么下场,可是我为什么不叫他们有学问呢?只从事业上提他们,不从学问上提他们,是害了他们啊!石三友(1892-1940),字汉章,吉林农安人,行伍出身。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绥远都统、军长、安徽省主席、察哈尔省主席。后派其弟石友信与日寇签订“防共协定”。国民政府命高树勋将其弟处死。[1]
抗日战争时期,是全世界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变化很大,也很快,相当复杂。冯玉祥是西北军的领袖,他接触的人,有很多都是他的老部下,老朋友。他用他数十年不间断的日记,为我们记载了很多很重要的历史细节,对我们研究全面的,系统的抗日战争史很有帮助。
[1] 徐友春.民国人物大辞典[K].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2] 冯玉祥日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3] 马先阵.西北军将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
[4] 周玉和.蒋介石和冯玉祥[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4.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辞典[K].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6] 张宪文.蒋介石全传[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
[7] 刘汝明回忆录[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