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2-04-02王绪英

成才 2012年2期
关键词:滋味鼻子房子

■王绪英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王绪英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切合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开启学生心智,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活动保持互动的、对话的状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做到“三变”:

1.变多问为一问,删繁就简,凸显思维的多元性

课堂教学的提问并非多多益善,一节实效性强的语文课,特别是阅读教学课,可根据文本的关键,设计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

《珍珠鸟》一课中有好多自然段描写珍珠鸟从胆小怕人到最后变得胆大的过程,如果一段一段地提问,学生虽然也容易读“懂”文字内容,但这样肢解课文的提问,没有体验,缺少感悟,这样的“学”与“未学”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是将这几段融合在一起,设计了一个覆盖面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大问题走进文本,自主阅读,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地方感悟、品味。

师:你们发现没有,课文还有一句——(课件打出)“渐渐,它胆子大了。”俗话说“本性难移”,自然也可说“鸟性难移”。从怕人,到胆大,怎么反差这么大呢?

(几位学生发言,一学生说这里关键是文中的“我”努力的结果,让这本来怕人的鸟变得胆子大了起来)

师:那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作者“我”是怎么赢得小鸟的信任,使它“渐渐胆子大了”的。读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

2.变直问为曲问,由浅入深,凸显思维的深刻性

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提问也是如此。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不但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还会感到索然无味,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但若我们以“曲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在学朱自清《春》一文时,需要学生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钻”字的作用。如果我们直接提问“钻”字应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解决,有些同学甚至可能无从思考。但如果我们变换一个角度“曲”问:“钻”字换成“长”字好不好?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这样一问,学生对“钻”字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有效的提问,不是直接找到答案,得出结论,而应是触动学生的心灵,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慈母情深》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一般的教师会认为这句话太平常,不会为它停驻玩味,即使有人抓住这句话,可能就是直截了当地提问:“鼻子一酸”是什么意思?这样学生就会贴标签似的来说结论,找答案。但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是这样执教的:

师: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什么反应?什么感觉?什么滋味?

生:难受,难过。

生:伤感、伤心。

生:心里堵得慌。

师:“鼻子一酸”是这样复杂的感觉、滋味。可孩子们,这不对呀!“我”那么渴望买书,母亲也毫不犹豫地给了钱,拿到钱的“我”,应该是怎样的反应?

生:高兴。

生:兴奋。

生:激动。

师:对呀,应该是满心欢喜呀!可为什么会鼻子一酸?

男儿有泪不轻弹!作家梁晓声,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深藏在这“鼻子一酸”的细节中,唯有同样至情至性的王菘舟才能聚焦于此,品味揣摩出千番滋味在心头,然后通过巧妙的曲问“鼻子一酸”是什么反应?什么滋味?再引领学生定格于此,放大于此,体验于此,接着进一步追问:本该是怎样的反应?可为什么会“鼻子一酸”?这样,将停驻在文字表面的学生引导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辗转反侧,从灵魂的末梢打开作者心头的千千结。

3.变无问为有问,无中生有,凸显思维的独特性

听名师的课,我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怎么没发现这个点?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招?的确,大师们上课常常会在常人“不屑一顾”的“词”上做文章,会在“不经意的”一句话上出彩,在寻常处寻问,在平常处创生,化平淡为生动,变腐朽为神奇。

《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这段文字初读平平淡淡,毫不起眼。但就是这样平淡无奇的一句话,王菘舟老师却抓住其中的“宫殿”一词将教学演绎得如诗如画。

师:孩子们,看到“宫殿”一词,你会作何种联想?这样的房子里可能会有什么?

生:这间宫殿式的房子里可能有名人字画,各种宝物、豪华地毯、精美沙发……

师:对,你能想到的它有,你们想不到的,它也有。然而,当这所房子成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的房子时,室内陈设是怎样的呢?

然后,师生在对比中将宫殿的“不简单”与周总理的“极其简单”对比,从中自然感悟了周总理极其不简单的品质。

除了以上“三变”,有效的提问还应做到“三适”:

适量。问题的提出不应是多多益善,应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在文本的关键处、矛盾处、含蓄处、疑惑处来精心设计问题,突出问题设计的针对性。

适度。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把握提问的难易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要突出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适时。要把握提问的时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在学生“愤悱”之时提问,突出问题提出的适时性。

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滋味鼻子房子
逃跑的鼻子
自由到底是什么滋味?
你的鼻子超级棒
说谎的滋味很糟糕
春天的滋味
孤独的房子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鼻子和嘴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