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2012-04-02朱文芳
■朱文芳
谈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朱文芳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只有科学地、准确地掌握化学概念,才能正确地描述化学现象,正确地理解化学变化规律,所以建构科学的化学概念对化学学习非常重要。
一、搭建认知桥梁,激发学生信心
化学这门充满感性与理性和谐之美的学科常常会因其概念、理论的晦涩而使部份学生望而却步,丧失化学学习的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如遇到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论时,教师要主动地建构一种适合学生总体认知能力的模式,利用生动的语言或有趣的生活小故事,或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材料,运用类比的方法陈述抽象的理论、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他们自己来由此及彼地理解结论与定义,帮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提升理解水平,引导规律知识
国外科学教育研究揭示,从表征方式角度看,对化学概念及现象的理解有三个水平:A、符号水平;B、微观水平;C、宏观水平。许多学生在这些水平的转变上存在困难。理解化学需要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进行意义界定,若要对某一化学反应做出适当解释,就要开发出心智模型或图式来表征所观察到的宏观物质中的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可是,学生们经常把物质的宏观性质迁移给它的微观粒子,例如,硫粉是黄色的,所以认为硫原子也是黄色的。研究还发现,学生做出宏观水平的解释多于微观水平的解释,而微观水平的解释又多于符号水平的解释。这就是说,学生们更相信在宏观水平上对化学现象的描述。这些研究提醒我们,必须真正认真对待学生的日常经验,通过大量的例证(包括正例和反例),帮助学生在化学现象三个水平的理解之间建立链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机械记忆,让学生在理解规则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三、利用化学实验,强化形象理解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仔细选择的化学实验可以为所讲授的化学概念提供实例。由于通常是从微观和符号水平来解释化学概念及现象的,化学实验就成为学校化学学习中主要的、且往往是唯一的化学概念及现象的宏观水平表征。但是,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不少学校是将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学生只是简单地遵循教学指令,而不必理解自己在做什么,更谈不上在实验中去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不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建立。比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若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探索总结,比教师讲上十遍的效果都好。所以要让化学实验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理解化学、提升化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从而完善化学实验的功能。
四、引导学生反思,深化本质理解
在以往做演示实验时,教师一般强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结果的认同,这无疑是重要的,但同时也忽视了另一条更重要的线索,即引导学生去反思为什么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这种现象,也就是没有重视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碰到“死”题会做,“活”题就不会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学生没有对概念建立“质”的理解,究其根本还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不够。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采用一些元认知策略,例如,在实验报告单上写明提醒学生反思的短语:你在探究中尝试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中哪个最有效?你是怎么找到这个方法的?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随时观察学生的活动进展,经常过问:进展得怎样?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把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固定在认知结构中,从而把对现象的宏观观察自觉地深入对变化原因的理性探究中,进而形成对概念和方法的实质性理解。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这也是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尽管化学概念的学习是因班而异、因生而异,只要我们教师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去教学,学生就会易学乐学,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