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白艺术在单元整组教材中的运用

2012-04-02武汉市育才第二寄宿小学黄菊香

成才 2012年5期
关键词:整组背景文本

■武汉市育才第二寄宿小学黄菊香

补白艺术在单元整组教材中的运用

■武汉市育才第二寄宿小学黄菊香

补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操作技巧,它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补白,可以是书面文字、师生语言,也可以是图像、网络资料,甚至是音乐。

补白艺术在现行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运用起来尤为出彩。因为该教材是按照“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的理念编写的,它或着眼于同一题材,接受人文滋养;或着力于同一体裁、同一表达方式,习得表达方法。按照这一规律,教师只要以整组审视的视角,对课文内容,文本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整体把握”,在“补白”艺术上举一反三,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一、利用画面补白

由于有些课文文字表述较为抽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存在局限和困难,教师可用补图法来让他们直接感知,加深对课文的领会和对作者精妙用词的体会。

如在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围绕“文化”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齐白石的虾》、《卢沟桥的狮子》和《罗马速写》,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人类文化的悠久灿烂。在教学时,通过齐白石大量绘画作品的补白体会画笔的栩栩如生、感受生命的欣欣向荣、生活的幸福美好;通过卢沟桥狮子图片的补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卢沟桥狮子的形态各异、千变万化,将思绪拉回到久远的年代,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而《罗马速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是学生的视野难以达到的,此时画面的补白可以弥补这种遗憾,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借助音乐补白

将语文与音乐巧妙结合,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能使语言文字丰富起来、感性起来,便于学生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围绕着“成长之歌”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少年》、《小松树》和《小溪流的歌》。教学《少年》时,以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导入,通过唱歌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激发学生内心的自豪感,进而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在带着这种自豪感感受文字的魅力后,在《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的乐曲中,进行仿写“少年还会像什么呢”,使文本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而《小松树》这篇课文的导入则从“小松树,快长大……”的歌声中开始,使整个课堂中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为语文教学奠定情感基调。《小溪流》教学中,通过对小溪流欢快流动声音的补充,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穿插背景补白

每篇文章写作前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学生由于生活体验、阅读视野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一一掌握。这时教师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背景资料的补白,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理解人物(事物)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使学生更感兴趣地学习课文。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着“英雄赞歌”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倔强的小红军》、《小英雄雨来》。这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的英勇、机智和大无畏的精神。然而战火纷飞的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怎样让学生理解英雄形象呢?此时恰如其分的背景补白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我站在铁索桥上》时,通过观看影片《飞夺泸定桥》,使学生对于文本的写作背景有了深刻的理解,为其更好地把握文本奠定了思想基础。《倔强的小红军》中,背景的补白以陈赓的简介为切入点,再现了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及劳苦大众的孩子参加革命的历史,为分析人物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英雄雨来》则是战争年代的缩影,有了前面两篇文章的背景补白,雨来的形象便呼之欲出,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营造情境补白

在有的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有些文字欲言又止,有些只是通过关键的词语来体现,这些语言没有直接的可感性,读者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丰富的想象,营造与课文相关的情境,适当对文本展开情景补白,能有效地加速并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亲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迟到》、《秋天的怀念》和《背袋里装的是什么》。教学《迟到》时,在小海音挨打部分后,文中写道:“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块钱给我。”此时,对文本进行情境补白,“爸爸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他的话语已经从眼神和动作中流露出来了,他可能会说什么呢?小海音会怎样回答呢?”通过情境的补白,将父亲对女儿的爱演绎得淋漓尽致。《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在“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后离去,母亲到底想说什么呢?结合上下文,想想母亲想说什么呢?通过情境的补白感悟母爱的伟大。执教《背袋里装的是什么》最后一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爸爸为什么一封不落地将全部家信带回家时”,我在此处也做了补白:“让我们在这么多的家信中随便抽出几封来读读吧!”悲伤的音律和感人的文字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更好地把握了文中的情感。这里的补白主要是把分散的情景、故事片断和人物身世、经历、事迹贯穿起来,交代清楚,使学生有完整的印象,全面的了解,以便准确地读懂课文,深入理解主题。

“补白艺术”重在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多向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熟读教材,钻研教材,才能灵活使用“补白”艺术。不仅让教师来“补”,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着“补”,创造地“补”;不仅课堂中“补”,还可以课前“补”,课后“补”。只有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整组背景文本
基于单元整组 用好习作支架 落实语文要素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青海某陆军预备役步兵旅严密组织整组工作检查验收
浚县人武部扎实抓好民兵整组工作落实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