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视野区域重点校本特色草根问题
———武汉市硚口区“十二五”学校、教师课题选题例谈

2012-04-02张闯胜李红路

成才 2012年6期
关键词:十二五课题办学

■张闯胜李红路

国家视野区域重点校本特色草根问题
———武汉市硚口区“十二五”学校、教师课题选题例谈

■张闯胜李红路

一、问题与课题

(一)可研究的问题

一个研究课题最初常常是以一个问题提出来的。课题研究从问题开始,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其标准是:我们能够通过干预来改变它,并能够收集相关信息来回答它。除此之外,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必须具备四个特征:

1.可行性——问题的研究是力所能及的。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可行的、可以控制的,即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下,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完成。例如,“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与学生性别、成绩和座位有关系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只需要对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抽样观察,对学生发言的频次与性别、成绩、座位的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就可以得出结论。而“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吗?”这一问题,对于一般学校的教师来说就没有可行性,因为“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技术尚未普及。

2.清晰性——问题的核心概念是清楚的。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个问题中的核心概念(关键词)的意思。例如“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业成绩有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中“学习方式”“学习成绩”两个概念的内涵,教师一般都是清楚的。“学习方式”分“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传统学习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等现代学习方式,而“学习成绩”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一般指平时作业的成绩和考试的成绩。而问题“小学阅读教学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这个问题中的关键词“最好的方法”,是一个无法进行清晰界定的概念,因为阅读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合适”和“有效”,不同的教师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无法收集信息来回答它。

3.价值性——问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问题值得研究,因为问题的解决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例如,“小班教学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这一问题就有有研究的价值。在当前强调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一部分班额较小的学校研究这一问题,既具有时代意义,又能够解决小班条件下通过增加课堂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教师关注,获得更多的学生学习机会,从而解决课堂教育均衡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教师的应该穿什么款式的职业装上班?”这个问题与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直接联系,而且不同的人审美价值取向也不一样,因而没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4.道德性——问题的解决是符合道德的。问题的研究不能对学生的生理或心理造成伤害。例如“体罚对课堂纪律是否有维持作用?”这个问题的研究就是不道德的,因为通过体罚来解决课堂纪律的问题,会对学生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

(二)问题的来源

学校课题研究和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提高质量、促进发展,但在价值取向上还是有所区别的。相对于教师研究而言,学校研究的问题应该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和“整体性”,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丰富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引导学校的整体改革。

1.学校研究问题的来源

学校研究的问题,一方面来源于学校发展方向与定位(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一方面来源于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具体来说包括:

⑴学校教育建模中的问题

一般而言,当学校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需要通过建构办学模式(或教育模式)来整体提升上档,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研究的问题包括办学理念的表述的问题、办学特色定位、践行办学理念、打造办学特色的途径与策略等问题。例如,体育馆小学经历了“十五”“十一五”的发展,美育文化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学校接受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督导评估,建构了“尚美育人”的办学模式。如何用“尚美育人”的理念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学校由原三五0六工厂子弟小学、利济北路小学、体育馆小学三校整合而成的特殊情况,原三校干部教师在工作中存在攀比、推诿现象,工作执行力不强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于是,他们把“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执行力?”作为学校“十二五”研究的问题。

⑵学校管理中的问题

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包括学校“组织结构重建”“制度与文化建设”,以及相关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学校管理PDCA的诊断来确定具有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的问题。学校日常管理的程序是“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管理问题而进行研究。

⑶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的问题

学校领导通过巡视和听课观班,在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及教研组(年级组)的场景中会发现很多带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学校研究的问题。例如,课堂教学中“教材文本解读”“学习方式变革”“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班级建设中“学生小岗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自主管理”“课间文明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教研组中教师学习文化、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全局性,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都可以作为学校研究的问题。

2.教师研究问题的来源

教师研究的起点,应该从发现自己身边的问题做起。这里的“问题”是指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矛盾,通过提炼成可以开展研究的主题并着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例如,板厂街小学姚妮娅老师发现鄂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幅很长的课文,规定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一般要用3~4课时。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她把“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作为研究的问题。又如,星火小学肖洁老师执教了三年级数学研究课《数学广角:有趣的圈》,在说课中,她觉得总是难以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确定了“如何指导中年级小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地思维”的研究问题。

老师研究的问题来源还有多个渠道,如“从专业阅读与交流中寻找问题”“从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从自己的兴趣中寻找问题”等,但最终都应该聚焦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解决自己的问题,切不可跟风赶潮、标新立异,“种他人的田,荒自己的地”。

(三)把问题转化为课题

从实践中筛选的“问题”包含的因素往往比较复杂,一般不能直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需要经过三个环节的转换才能转化为课题。

1.相关分析

导致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深度汇谈、检索文献等方式找原因,将原因分为“直接相关因素”和“间接相关因素”。例如,前面所说的“教师不备课上课”问题,包含着教师对“备课”作用的认识、工作态度、备课的能力、学校的备课资源、时间的保障,学校的备课管理与评价制度、教研组的合作文化等一系列因素。学校可以通过问卷对影响教师备课的这些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将其分为“直接相关因素”(时间、认识、管理评价等)和“间接相关因素”(能力、资源、态度等)。

2.缩小范围

问题的相关因素弄清楚后,一般在直接相关因素与问题之间建立假设,这样可能缩小问题的研究范围,便于开展研究。例如上述“教师不备课上课”问题,直接影响因素是“备课时间”“对备课重要性的认识”和“学校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与评价”,其中第2个因素与第3个因素是高度相关的,而第1个因素“备课时间”可以通过管理制度来规定,因而问题研究的范围可进一步缩小为“备课时间管理”与“备课有效性”之间关系的问题。

3.清晰表述

通过对研究问题的“相关分析”和“缩小范围”之后,清晰表述课题名称也就很容易了。课题名称的表述,一般要标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要素”(注:教师研究课题名称表述还要标明执教的“年级”或“年段”),让人一目了然。例如,上述“教师不备课上课”问题可表述为《优化小学教师工作时间分配,提高教师备课效能的行动研究》,至此,问题被转化为课题。

二、选题的参照

运用上述方法去梳理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可能得到一个“问题谱”,由于课题研究的时限性(学校课题研究周期3~5年,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周期1年),学校和教师个人只能研究其中一个对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因而也就存在一个研究课题选题的问题。为了使选择的课题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并在一定级别的申报评审中能够“中标”,学校和教师个人要胸怀“国家视野”、关注“区域重点”、立足“校本特色”、聚焦“草根问题”,以此为参照,选准课题。

1.国家视野

所谓“国家视野”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宏观视野,把握国家教育政策的的基本走向以及一些重大的改革举措。例如《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作为国家未来10年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确定了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方式和“以德为先、能力为重、质量中心、减负增效”等发展战略,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价值取向,学校如果在这一政策取向范围内选题,可能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崇仁第二小学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刚刚颁布之际,认真解读国家教育发展政策的“优质”“均衡”的价值取向,以《建设效能型学校策略研究》申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课题,一举通过,并顺利成为全国“整改委”实验基地学校;2011年区教科室受教育局领导的委托,以《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申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改实验区课题,在武汉市14个城区的角逐中成为唯一“入围”并顺利通过评审的课题;二是要密切关注国内学术界时下教育理论的热点问题和创新思潮,以便有一个开阔的理论视野。课程改革十年之后,学术界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理论,如北京第十四中学教育家型校长王建宗在反思了教育发展的方式问题之后,将教育发展的增长点聚焦在人的发展的动力和学校组织系统重建上,提出了“教育动力学”理论。体育馆小学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十二五”课题《提高学校管理执行力的策略研究》,成功地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课题,并顺利地成为该会的实验基地学校。

2.区域重点

学校课题选题还要高度关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项目。武汉市“十二五”教育改革有两大工程:“有效德育”工程和“高效课堂”“工程,硚口区教育局”十二五教改实验课题《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也提出了“各学段学校发展方式”“学校管理变革”“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学段衔接”“教育品牌打造”“家庭教育指导”六大研究项目,区教科室“自主办学、科研兴校”研究中心项目《建构“学习型课堂”(班级)》、区教科室高中新课改革项目《区域推进高中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策略研究》、区教科室班主任研究中心项目《优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区教科室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项目《中小学生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以及区教科室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学前教育多渠道办学模式研究》等,代表未来3~5年区域教育研究的主流和重点,研究成果与成效将直接纳入到对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绩效考核。教育局各部门和基层学校根据市、区《课题指南》,结合工作实际在这些项目中选题,有可能成为这些项目的实验学校,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3.校本特色

学校在“国家视野”和“区域重点”领域内选题,一定要与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相结合,突出“校本特色”,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⑴拓展

拓展“十一五”课题研究的范畴,形成新的课题。例如,崇仁路小学“九五”课题是《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十五”课题是《小学教师自主选择与创造教育活动模式研究》,“十一五”课题是《基于教育创造的教师主体性发展研究》,通过十五年的研究,形成了以多样化教育活动为载体的师生主体性发展学校主体性文化。崇仁路小学在此基础上拟申报“十二五”课题《优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生学习活动整体架构》,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大拓展:一是从“教育活动”向“学习活动”拓展,体现了“以学论教”“为学而教”的理念;二是由学校内的学习活动向家庭和社区拓展;三是由现实世界的学习活动向网络世界拓展。如此,就能让学校的发展“源远流长”,传统项目常研常新。

与“拓展”相反,还可以通过“缩小”“十一五”课题研究范围的方式,确定新课题。例如红旗村小学“十一五”课题是《基于绿色教育思想下的学校办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属于整体改革的课题,“十二五”期间,他们缩小研究范围,聚焦课堂,拟申报课题《建构绿色课堂文化的策略研究》。

⑵转换

有些学校课题做了多年,随着教育改革形式的变化,这一领域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已不大,需要在坚守办学理念的前提下对课题进行转换。例如,崇仁汉滨小学从“九五”开始研究“珠心算”,已经开发了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崇仁尚思”的办学理念。显然,“珠心算”的研究不在“高效课堂”和“有效德育”、“队伍建设”和“管理变革”等主流领域,在当下的教育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继续研究的潜在价值不大。学校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立足于办学理念“崇仁尚思”之“思”,拟将申报“十二五”课题《小学反思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⑶更新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办学理念发生了变化,那么“十二五”课题选题就必须更新,与办学理念相适应。例如水厂路小学在“十一五”与“十二五”之交提出了“以水育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学校“水育文化”办学特色,在“十一五”课题《“五基”教育的策略研究》结题后,“十二五”课题拟选题为《小学“水育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研究》。

4.草根问题

如果说根据“国家视野”“区域重点”“校本特色”的原则选择课题,确定了课题的名称的话,那么“草根问题”则指明了课题研究的方向与内容。所谓“草根问题”,就是学校发展中的“真问题”,是学校自己发展中的问题,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或班级建设中的问题,只有“自己的问题”才是课题研究的“真问题”,决不能跟风赶潮,标新立异。尤其是教师个人课题的选题,一定要立足于自己工作实际,在学科教学、班级建设、学生教育等领域内,梳理让自己感到苦恼(教育效果不好)、困惑(问题原因不明、方法不对)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个人课题选题,立足于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必须的,但还要着眼于学校的总课题和办学理念,让自己的课题与学校总课题和办学理念“高度相关”。如果教师个研究的课题与学校总课题没有直接联系,或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关联不紧,就会游离于学校核心价值之外,可能不会引起学校领导重视,从而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和支持,最终影响研究的成效。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教科室)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十二五课题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