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绿色教育促城市绿色发展

2012-04-02裴雪姣

城市观察 2012年6期
关键词:绿色培训环境

◎ 裴雪姣 谈 尧

一、引言

当前城市之间竞争激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潜力,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势必要受到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以低碳绿色为发展方向的城市必然更加具备长久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城市应从多方面进行绿色发展,如加强城市的绿色战略规划、绿色经济发展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然而,所有的这些措施得以完美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是城市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相当的绿色意识、绿色知识、绿色技能和绿色素质,这种城市绿色发展所必需的意识、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实现则主要依赖于教育。21世纪议程中就曾明确提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1]。

因此,推行绿色可持续的教育对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已逐渐受到了许多国家和城市的重视。在1999年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国际会议中,不少参会者就提出要建立城市环境教育共同体,环境教育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2012年4月在韩国昌原举行的第12届国际教育城市联盟大会则以“绿色环境,创造性教育”为主题,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政府工作者和各国教育专家对如何通过创意教育来发展和改善城市的绿色环境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可见通过实施绿色可持续的教育来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浪潮正在形成。

二、国际上关于绿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 绿色教育观念的形成与内涵

本世纪之前教育多被视为加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增强竞争能力,其结果使得人类征服自然的信仰进一步加强,导致人们在无限制的征服和开发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1968年巴黎生物圈会议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有利于环境的教育计划,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唤起了环境教育的意识[3],教育理念开始转变。1975年联合国于贝尔格莱德举行了有关环境教育的国际工作研习会,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环境教育的全球性框架文件,即《贝尔格莱德宪章》,紧接着被称为环境教育发展里程碑的《第比利斯宣言》于1977年国际环境教育政府间大会上诞生,进一步明确了环境教育的性质和特征,提出了具体的目的、目标及实施原则等[4]。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又提出教育应转向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为之提供相应培训[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于1994年提出要把环境教育与发展教育、人口教育等相融合为可持续发展教育[6]。2002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05年至2014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7]。

可以看出,从巴黎生物圈会议开始到今天,国际上已广泛认可教育的重心应以由征服、开发和利用自然,向将自然视为一种需要保护和互动的伙伴,追求与自然共同繁荣而转变,并逐渐加强了对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审视以及对未来生存形态的思考,以更大范围的形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结合。绿色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以环境教育为基础和前身,并随着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不断向生态环境、人类生命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深化。有学者提出,绿色教育是指包括了生态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及其向各专业和学科领域进行渗透与辐射等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8]。

(二)国际城市绿色教育的实证探索

早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国家和城市就已经开始了绿色教育发展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充分体现了教育在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法律政策手段提倡和强调绿色教育

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方政府从法律政策的高度来明确进行绿色教育的必要性,为城市发展中对绿色教育给予重视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美国是最早以立法来保障绿色教育实施的国家,从1970年率先制定《环境教育法》起就开始了绿色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到1990年新的国家《环境教育法案》通过,绿色教育法制化体系基本建立,规定了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普及,野外环境教育中心的设置,环境教育课程的编制,环境教育的在职进修等多个方面,有效地规范了美国绿色教育机构的建设项目和管理,促进了绿色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及公众参与机制等的形成和健全。从美国环境教育咨询委员会2005年向国会提交的报告可以看出,《环境教育法案》的实施显著推动了美国的环境教育进步[9]。日本绿色教育的法律建设起源于1994年制定的《环境基本计划》,并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通过了《环境教育推进法》, 对环保活动、增进环保热情及环境教育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并协调了国家、地方政府及民间团体的责任和义务,确定了面向全民的绿色教育范围,强调了绿色教育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0]。澳大利亚在国家层面上通过发布与立法有相似作用的行动计划来对绿色教育进行详细规定,而其某些地方政府则较早通过法律来保障绿色教育的实施。如新南尔士州在20世纪90年代就出台了如《环境教育信托法案1990》、《环境信托法1998 》、《〈环境保护行政法1991〉环境教育修正案 1998》等绿色教育法律[11]。

2.采用多种形式实现社会不同年龄群体的全民绿色教育

(1)丰富多彩的中小幼绿色基础教育

大部分重视绿色教育的国家和城市都秉着教育从“从娃娃抓起”的理念,采用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幼绿色基础教育。①通过把绿色教育内容纳入和渗透到中学教学大纲和课本中加强绿色教育。如瑞典在1962年就将环保理念纳入了《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在现行的国家教学大纲中,义务教育阶段有一半以上的课程明确有环保教育要求[12]。②将非固定课程与户外自然教育相结合,通过利用地方资源让学生感知、观察和体验大自然。法国里昂市开展了一项将幼儿学校建在河上的绿色教育项目,利用河边教育培育学生尊重自然和负责任的意识。③开展特别针对少年儿童的城市环保教育计划。如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市为普及减少温室气体的知识,设计了一个以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为目标群体的地域气候计划,以激发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墨西哥的萨波潘市针对城市垃圾开展了废物排放及回收的儿童早期教育活动,儿童可通过做简单的游戏学到如何重复利用和分开丢弃塑料及玻璃瓶等。

(2)灵活多样的高等院校绿色教育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欧美等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灵活多样的高等绿色教育。①注重绿色专业课程教学的丰富和多元化,不断更新和增删专业课程,协调和融合多学科的绿色理念,同提高对非专业学生的绿色教育普及,设置大量必修及选修课。比如加拿大已有41%的大学以理工科为主开设绿色专业课程,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环境、生物、地理等相关院系[13]。②大量开展绿色教育实践。如德国的汉堡市曾实施著名的“半半项目”(fifty-fifty project),要求教育部门将学校全体人员因减少浪费而为教育部门所节省费用的一半奖励回馈给学校并允许学校自由支配,该项目极大地提高了绿色教育效果,得到了全国范围的推广[14]。③采取绿色高校管理、绿色校园计划等措施大力建设绿色大学。比如英国的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已在建立一套能够符合英国BS7750环境管理体系的校园环境管理系统。美国许多大学都设定了独立的生态保护计划,约有400所高校校长共同签署了一份降低高校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平衡的协议。

(3)多组织和多种教育合作实现全民绿色宣传教育

城市绿色发展中每个市民都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并受其影响,因此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绿色宣传教育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必要措施。通过建立社会环境学校、城市学习中心、绿色社区等绿色公共设施场所加强绿色知识宣传是大部分国家采取的有效方法。比如日本许多社区都通过设置具备多种绿色环保设施的各种环保教育中心,直观地向公众传达环保理念, 促使民众采取绿色的生活和行动方式;韩国昌原市成立了气候变化“地球保护者”行动教育中心,为不同年龄的群体开展环境教育项目;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通过建立名为“太阳工厂”的环境教育学校,为市民提供和交流关于可再生能源、城市环境、可持续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和信息,还为相同目标的其他机构提供广泛的资源帮助。

3.以多元化培训提高绿色教育者的素质技能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促进绿色教育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一些国家较早地认识到这个问题,通过大学培训、教师协会与机构培训等途径,完成对不同教师的绿色教育培训,加强绿色教育师资在职前、在职与深造培训中的整合。

在荷兰,环境师资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主要通过教师培训机构与学校及教师的合作进行,参考学校的自主能力和教师的职业倾向设置培训策略和课程,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教学方法和知识学习,还帮助教师扩展教学理念。葡萄牙1993年便成立了环境促进学会,组织环境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及开展校内培训项目,同时成立了小、幼教师培训中心,为其提供职前环境教育培训课程,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气候变化、固液体垃圾处理、水污染等多个主题,每个教师都有必修课程[15]。美国的一些大学,如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将环境教育设定为师范教育方向中的一种,开设为期4年的环境教育专业课程,为环境教育培养专职教师,并为其颁发环境教育资格证书[13]。澳大利亚对绿色师资的培训主要采用职前师资培训、研究生层次教育和在职培训三种形式,要求绿色教育者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绿色知识,还应对绿色教育形成一定的精神理解,并将可持续生命教育纳入师资培训中,同时环境教育协会还制定了《师资培训的环境教育和发展教育计划》以指导培训[13]。

4.以多种城市绿色项目和规划引导政府及民众的绿色行动

城市规划和城市项目的实施对城市居民的行为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一些国外城市就通过实行有利于生态环境及节能减排的城市规划和项目,引导教育市民采取绿色的生活方式。

韩国昌原市2008年启动了非常著名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通过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实现。同时昌原市还通过推出配套的 ‘市民自行车保险’、‘上班族上下班津贴制’及设定“自行车日”等举措使该项目更加受到市民的欢迎。目前该项目已拥有近12万会员,累计使用量达463万人次,不但大大降低了市民的交通费用和城市居民的机动车使用量,更对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维护城市绿色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巴西的圣保罗市也着眼于城市公共交通项目,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驱动系统来代替城市公交车所用的柴油系统,承诺将以每年减少10%的使用量为目标逐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2009年开始到2018年减量达最高值,实现所有公交车全部使用化石燃料替代系统。法国巴黎市在2011年在其脚踏车租赁计划基础上推出了奥托利电动汽车共享计划,旨在减少城市的空气和噪音污染。目前该计划采用以锂金属聚合物电池为动力的四座小型汽车,参加者只需出示身份证、驾照和信用卡,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客户服务代表签约,参与费一般是按天、月和年来收取,还可根据不同的租赁计划按小时计费。由于有利于减少交通费用并且较为方便,公众对该项目的关注和参与逐渐增多,目前已吸引超过6000名用户,预计未来将有8万名用户参与。英国伦敦市2011年召开了环保节能车展,展出了17个品牌的新能源车,并开始计划建设2.5万个新能源车充电站,以促进新能源车的推广,这一措施加强了市民对新能源车的青睐,目前登记注册的新能源车已达两千余辆。

三、中国城市的绿色教育

(一) 中国城市绿色教育现状

中国对绿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较晚,主要采取的是一种以环境教育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开展路径,国家政府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从1992年环境教育工作会议起,全国性质的环境教育框架体系得到了逐步建立。1996年中宣部、教育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并向全国发起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截止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4.2万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创建成为绿色学校,其中国家表彰的绿色学校705所[16]。 此外教育部还在2003年正式颁布了《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并于2004年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17]。在绿色教育的推进中,中国政府还积极与企业及国际组织合作,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参与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人口教育项目(EPD)[16];1997年起教育部同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石油公司联合开展了为期十年的“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使受益的中小学生达500多万人次,21所院校建立了环境教育中心,覆盖全国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7];2007年中国加入了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并启动了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定期举办生态学校项目培训班,并对符合标准的成员学校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目前全国已有千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81所学校获得了首批绿旗荣誉。

中国各地方省市对绿色教育的实施主要是在国家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相应的绿色活动。比如为响应国家创建绿色学校的号召,基本所有的省市都陆续组织和督促当地中小幼学校进行绿色学校的建设、申报和评选工作,并除国家级绿色学校评选外增加了省级、市级和县级绿色学校的评选,有些城市还定期举办环境教育骨干教育培训班以提高教师的绿色教育水平。上海、贵阳等城市还积极参加国际生态学校项目,以部分学校为试点探索生态学校的建设。2006年以来,北京、武汉等城市纷纷围绕着“绿色社区”的创建和评选做了不少工作,如北京率先推出了《绿色社区手册》,上海在社区中建立“绿色账户”,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办了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培训班等。与此同时,不少大中型城市也在自主地不断推进和拓展着全市的绿色宣传教育,举办了多样的绿色活动,积极探索绿色教育政策。比如上海2005年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生命教育纳入到绿色教育中,开始了以学生生命教育为核心的绿色教育探索;重庆2009年成立了环境文化促进会,并举办了“宜居重庆?绿色家园”环境摄影大赛活动,以促进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绿色发展;广州为提高青少年绿色意识和实践能力,多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环境科技夏令营”、“环境科技实践活动青年营”活动;武汉市为提高青少年绿色意识,每年定期举办多形式的青少年环境表演大赛等。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以看出,无论是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城市还是中国,都已逐渐认识到绿色教育的重要作用,纷纷做出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少成绩,为国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更进一步证明在中国大力推进城市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同时,对教育的全面绿色化是不容忽视,亟待落实的。然而仔细分析中国绿色教育现状,发现中国的绿色教育水平和进度仍较为落后,且存在许多问题。

1.对绿色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政策和法律支持力度较低

中国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对绿色教育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仍较为模糊,多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没有真正意识到教育的绿色转型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绿色教育法规政策的建设关注较少,仅宁夏于2011年发布了《环境教育条例》,国家相关法律尚未出台。这导致绿色宣传教育水平城城、城乡差距大,实施落实情况不一,宣传教育的方式缺乏规范等问题。由于中国绿色教育本身就起步较晚,且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地方政府及民众绿色意识普遍较低,国家以法律政策为手段来支持绿色教育的实施便更加重要。

2.基础绿色教育薄弱,教育内容和方式单一

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基础教育还是以考试科目内容为教学核心,绿色教育比重和效果仍较低。虽然教育部曾印发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也有20多个省市曾出版过相关参考书,但好的绿色教育专项教材仍十分匮乏,目前学校所用的教材普遍知识陈旧,远滞后于当前的绿色教育发展。并且大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方法,实践体验环节少,教育内容仅涉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较少涉及对学生绿色环境情感和理念的培养,既不利于学生绿色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和应用绿色知识。

3.全民绿色教育不足,且多流于形式

相比国外的绿色教育,我国对全民绿色教育的加强更具紧迫性。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阶段,社会公众仍习惯于将经济作为思考的核心,往往是被动地听从政府的组织而参与绿色教育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急需采取积极的引导教育机制和措施。但目前来看,国家,特别是地方政府并没有真正将全民绿色教育重视起来,采取的行动多是通过一些新闻媒体宣传、举办一些简单的宣传活动,在公民的绿色意识本身就极具政府依赖性的情况下,这样的宣传教育方式显得过于形式化,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4.绿色教育者缺乏系统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目前还缺乏对不同类型教育者进行绿色教育培训的机构组织和课程系统,缺少规范标准的师资培训体系。这直接导致了绿色师资整体水平偏低,力量极为不足,各地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有调查显示,我国可完成高等环境教育的专职专业课教师全国仅约有5000余人,尚不足以应付专业教育,更无法实现所有学生的绿色教育,而我国约有88%的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前绿色教育培训, 仅9%的教师接受过职后培训。

四、中国推进绿色教育的措施建议

(一)提高关注和资金投入,制定绿色宣传教育的法律和政策制度

中国政府应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绿色宣传教育法律建设经验,先以环境教育为主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明确环境宣传教育的概念、内容及作用,对环境宣传教育的主导机构、推广范围、行为规范、宣教、审批及评价机制等方面予以规定和约束。在立法形成的过程中,可以以部分地方政府为试点,鼓励支持其制定和实施地方性法规,为国家立法做有益的尝试和铺垫,走由地方法规到国家立法的途径。

目前经费短缺也是限制我国绿色教育实施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这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强对绿色教育的重视,在政府财政预算及经费拨款中优先考虑,提高对绿色教育的安排。同时应强化各级环保部门、教育宣传部门及其他行政部门在绿色宣传教育中的权责关系,加强部门合作与协调,制定和实施有力的导向政策、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制度,提高绿色宣传教育的执行水平。

(二)建立绿色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绿色素质和教育技能

中国可借鉴欧洲等国家的经验,组织成立绿色教育协会、专项教研室等相关机构,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和协调机制,并通过加强其与高校、非政府组织及国际组织的合作,向全国各省市县乡的学校教育者提供相应的系统培训;在课程培训中,应针对不同教育需求,通过采取职前、在职及深造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不同层级的教师进行不同侧重的培训课程,并规定相应的必修、选修课程及学分和考核安排,从而建立多元化的师资培训系统和考评要求体系。

此外,市政府作为城市的主要管理者,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者,所以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也是提高绿色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所以还应当探索对政府部门的不同级别工作人员的绿色教育培训系统,培训内容应侧重对绿色文化、制度、政策以及国际经验等方面的讲授和探讨,教育方式可依地域、时间、培训者类型和级别多样化进行。

(三)进一步提高各层次学校的绿色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创新

在基础教育中,首先教育部门及学校应注重吸取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观点,组织编制和开发科学先进的绿色教材,并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同时应多学习欧美等国的教育方式,根据学校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利用城市具有的博物馆、公园、森林等场所和景观,通过城乡结合,带领城市学生到乡村体验等方式,实现课堂知识教授以外的实践教育,更多地让学生亲身到大自然感受绿色、认识环境、发现问题,强化青少年的绿色情感和意识。

在大学实施绿色教育中,应从整个学校的建设设施、管理运作等多方面继续推行绿色高校建设,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生命教育等有关部分的基础课程列为所有学生必修和限定选修课程,并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师生的绿色实践活动,以促进师生的绿色意识,使其树立绿色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在生态环境等自然类专业的教育中,应加强学习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评估和处理有关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能力。

(四)扩大绿色教育范围,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全民绿色意识和行动

各城市政府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开拓城市绿色社会大学、发展终身环境教育、建立绿色纪念日、印发宣传手册、创建绿色知识网站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继续加强对社会所有成员的绿色宣传教育,培养绿色文化;同时还应注重利用绿色的城市规划、政策和项目制定引导公众自觉采取绿色行动。

此外,推进城市的绿色教育,不能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更要发挥社会的共同力量来完成。各城市政府应积极引入国际绿色组织、大力鼓励和发展本土绿色非政府组织、绿色企业,进一步加强绿色社区建设,增强公众参与机制,加强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及个人等全体社会组织和成员在各种绿色活动和项目中的合作与互动。

[1]国家环保局译.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张学广.国际环境教育与可持续未来——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国际会议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0,(2):27-30.

[3]艾沃·F·古德森著,贺晓星,仲鑫译.环境教育的诞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David A.Gruenewal.A Foucauldia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ward the Socioecological Challenge of the Earth Charter[J].Curriculum Inquiry,2004,34(1):71-107.

[5]UNCED.A genda 21: Programme of ac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92, New York: Unite Nations.

[6]黄宇.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绿色学校[J].比较教育研究,2003,(1):23-27.

[7]UNESCO.UNESCO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2005, France : UNESCO.

[8]叶峻.关于绿色教育的生态化进程——中国绿色大学系统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160-163.

[9]杜亮.国外绿色教育简述:思想与实践[J].教育学报,2011,7(6):66-72.

[10]赵善俊.日本环境教育及其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30.

[11]王原楣,王民.澳大利亚的环境教育立法——以新南威尔士州环境教育相关立法为例[J].环境教育.2009,(11):17-20.

[12]杨万仁.瑞典的环境教育及启[J].宁夏教育,2007,(4):64-65.

[13]华淑华.国外环境教育的实施[J].中国教育导刊,2007,(8):9-11.

[14]包红梅.中外环境教育研究之概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1): 54-58.

[15]Filho W.L., O’Loan K..Teacher Edu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European Perspectives[M].1996,New York: The Parthenon Publishing Inc.

[16]余清臣.绿色教育在中国:思想与行动[J].教育学报,2011,7(6):73-76.

[17]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编委会.绿色教育中国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前言.

猜你喜欢

绿色培训环境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