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实验场地震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
2012-04-02吴国华
杨 芬 吴国华
1)云南省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云南大理 671000
2)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
选取滇西实验场区应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的8条单项前兆指标,综合考虑单项前兆指标虚报率和漏报率对指标信度的影响,对单项前兆指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处理,建立中强震危险性跟踪判定综合概率值,对地震发生时间进行初步判定,并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分别建立了中短期和短临预测模型,短临预测时间严格控制在3个月内,尽最大可能实现地震短临预测。在地震发生时间已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地点判定原则和震级估算原则对发震地点和震级进行判定。
(1)综合处理方法及地震综合判定量化指标。①综合处理数学模型。选取滇西实验场区1992年以来观测资料稳定、可靠、连续和应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对应M≥5.0地震)的8条单项前兆指标。利用数学模型对8条单项前兆异常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处理,形成实验场区M≥5.0地震危险性综合判定量化指标。8条单项前兆异常指标异常台项数(Yi)作为基本参量,用相应权重(Wi)集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计算处理。②地震危险性综合判定量化指标概率值(中期预测指标)。
综合概率值达到预报阈值0.53时,其后6个月左右滇西实验场区存在发生M≥5.0地震的危险性,对应率15/19=0.79,概括率为15/17=0.88,R实=0.405,R理=0.247,R实>R理。
(2)地震分级预警模式判定原则(短临预测指标)。①综合概率值达指标,为黄色预警,为中短期预测阶段。滇西实验场区6个月内存在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但未达到起报阶段。②综合概率值达指标(首要条件),同时8条指标异常中有一个水汞测项和一个固体二氧化碳测项达标(必要条件),为红色预警,为短临预测阶段。滇西实验场区3个月内存在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进入短临预测起报阶段,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时间为起报时间。
1992年以来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共有19次,15次对应M≥5.0地震,对应率15/19=0.79,概括率为15/17=0.88,R实=0.405,R理=0.247,R实>R理。
(3)地点判定原则。①研究区域内存在地震条带,以地震条带端部、条带端部1/3处和条带交汇区域为参考地点。②研究区域内存在地震围空,以围空区域及边缘区域为参考地点。③研究区域内同时存在地震条带和围空,以地震条带和围空交汇区域为参考地点。④研究区域1年半时间内有4.0~4.5级调制地震发生,以4.0~4.5级调制地震为中心,150 km范围为参考地点,再结合前面的3点,缩小预测地点范围。⑤研究区域1年内有前兆震群发生,以前兆震群为中心,150 km范围为参考地点,再结合前面3点,缩小预测地点范围。
(4)震级判定原则。形成地震条带和围空的地震下限震级为M≥3.0,预测5.0~5.9级地震;形成地震条带和围空的地震下限震级为4.0≤M<5.0,预测5.5~6.4级地震;形成地震条带和围空的地震下限震级为4.5≤M<5.0,预测6.0~6.9级地震;形成地震条带和围空的地震下限震级为M≥5.0,预测6.5~7.5级地震。
(5)结论。①综合预测方案不仅提高了地震短临预测信度,并提供了发震时间和地点判定原则及震级估算原则。利用地震分级预警模式使地震预测时间严格控制在3个月内,最终提供地震短临预测三要素。②综合预测方案已运用于日常地震短临跟踪工作中,并取得了一定的预测效果。利用综合预测方案,对2011年6月20日和8月9日腾冲5.2级双震作出了地震三要素准确的短临预测。2011年6月15日填写的预测卡片意见: 2011年6月16日至9月15日,以24.87°N, 98.54°E为参考点,半径75 km范围内存在发生5.0~5.9级地震危险性;以26.12°N,100.50°E为参考点,半径75 km范围内存在发生5.0~5.9级地震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