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热异常机理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2012-12-22邓志辉丁留伟陈梅花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
邓志辉 丁留伟 陈梅花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地震的孕育和异常的产生是多物理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中应力场、渗流场和热场是其中最重要的物理场。岩石变形与热效应导致流体孔隙压力和渗透特性的改变;流-固传热和岩石变形生热引起温度变化;热应力与流体孔隙压力变化影响岩石变形。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理想化二维模型,10 km×10 km, 域内为饱和弹性多孔介质,断层带宽1 km,倾角79°;底边界40 ℃,左右绝热,初始域内温度y向线性减少,顶面为20 ℃。左边界以3[mm/year]向右挤压,右边界固定,下边界在y方向上固定。域内初始水头值为10 m,左、右、下边界无流动。计算时长1000年,步长1年。
图1 为渗流速度和流向分布计算结果。若把流速矢量放大,并且只显示流速小于4*10-12m/s的图像,则速度场和速度方向分布如图2。从图2中可见,当岩体受挤压作用时,地下水总体向上运动,断裂带渗流速度远大于非断裂带,上部流速大于下部,断层两侧流体流向断裂带。
图1 断裂带内流速和流向分布图
图2 流速小于4*10-12 m/s的渗流速度和流向分布图
图3为温度场分布图,温度等值线通过断层带时都向上弯曲,表明断裂带内的温度高于带外的温度。在模型顶面处,断裂带内温度上升了约10 ℃,而非断裂带的温度只上升了约2 ℃。
图3 温度场等值线分布图(箭头表示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