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民歌《阿妹出嫁》中的哭嫁婚俗

2012-04-0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不舍阿妹婚俗

王 婷

(福建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阿妹出嫁》是一首近代新民歌,由金沙作词、孟勇谱曲。这首歌曲的题材源于土家族的哭嫁婚俗,运用了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哭嫁歌”这一音乐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表达了出嫁女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对亲人的难舍之意。

演唱者要把这首歌的风格和情感诠释到位,必须展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哭嫁歌的文化背景,还要对谱面进行研究。“演唱者拿到一首歌曲,应逐字逐句体会词作者的用意以及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同时还要通过歌谱发掘和领会歌曲中的每个音符和旋律的内涵。”

一、土家族哭嫁婚俗

哭嫁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婚俗,“哭嫁歌”被称为“中国式咏叹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封建社会时期,男女不平等,贫富悬殊等一系列的差异,还有尊卑贵贱的地位,都是当时婚姻不自由的体现。出嫁对于女性来说,是命运的重要转折。哭嫁婚俗是女性对男尊女卑的社会的强烈谴责,是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对封建买卖婚姻和家长制进行抗议的一种手段。同时,哭嫁也表达了新婚女子对父母、家人的不舍,是衡量女子贤德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哭嫁婚俗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蕴意,如今,哭嫁作为一种风俗形式被传承下来,仅是一种仪式而已,“哭嫁歌”的演唱形式并没有发生太多改变。“哭嫁歌”用当地方言演唱,地域特色浓郁。形式有多种,如单哭、对哭、群哭,等等。哭者一般运用真嗓哭唱,每一乐句中还会有抖音出现,这种抖音形成了哭嫁歌中的“哭腔”,“歌”的过程中又有“语”的成分,这便形成了哭嫁歌“哭”、“歌”、“语”三种元素相结合的独特音乐风格。

哭嫁的程序是从女子出嫁前一天的“哭上头”开始的,即请一位夫妻健在或儿女双全的女性为出嫁女子“开脸”、“梳头”,在头上插上各种银饰,将出嫁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接着,就是“哭吃离娘饭”、“哭父母”、“哭舅父”、“哭婶娘”、“哭姨父母”、“哭姑父母”、“哭哥嫂”、“哭十姊妹”、“哭穿露水衣”、“哭告辞祖先”、“哭上轿”,等等。

二、哭嫁婚俗在《阿妹出嫁》中的体现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过:“总谱上的标志是忧伤,但是几分忧伤?哪种忧伤呢?内在的、暗淡的,或者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有说明,我只有自己去作出判断。”演唱者不仅要把歌谱上的基本情绪唱对,更要探究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情感基调,从歌词、节奏和旋律中发掘丰富的情感,把握歌曲的风格,展开想象,使自己的歌声和内心情感能够充分体现歌曲所表现的情感。《阿妹出嫁》这首歌曲以完美的轮廓形成美丽动人的旋律,细腻地刻画了土家族女子出嫁前的心理活动,深刻地体现了哭嫁婚俗的忠孝伦理价值。

在 《阿妹出嫁》的开头就写道:“石榴(呃,咿哦咿哦咿哦咿哦咿哦)开红花,阿妹要出嫁咿也,阿妹要出嫁咿也,嗨咿呃,要出嫁,嗨咿哦。”石榴花开的季节,是女子出嫁的最好季节。眼前一片艳丽的红色,折射出新娘出嫁时的矛盾心理,一边是喜悦,一边是离家的忧愁。这首歌曲开头的旋律比较高亢,体现了出嫁女子的泼辣与豪放。“咿哦咿哦咿哦咿哦咿哦”,形成一种逐渐增强的语气,用哭泣的声调表达离家的不舍心情;“嗨咿哦”,是新娘伤心的哭叹。这时,出嫁女子的心情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这一段落的旋律为散板,比较自由,总体来说,节奏偏慢,更能表现新娘舍不得离开亲人,又对婚姻生活有所期待的矛盾心理。在开头,旋律有一个大起伏,似哭喊声的“咿哦”,始终在高音上重复循环,强烈表达了新娘的不舍之情。两句“阿妹要出嫁咿也”,带有一点羞涩、一点不舍、一点期待,将出嫁女子的内心活动展露无遗。“嗨咿哦”中的“哦”,是一个下滑音,叹气一般地唱出,表现了出嫁女子不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石榴也开红花,阿妹要出嫁咿也,唱起呦哭嫁歌,泪水挂满了也,阿妹的红脸颊,嗨咿哦。”“明月也窗前挂,阿妹要出嫁咿也,唱起呦哭嫁歌,泪水打湿了也,阿妹的红手帕,嗨咿哦。”此处两个段落的开头是小快板,出嫁女子在倾诉内心的喜悦和不舍。此段落的音区基本是在中音区,体现了出嫁女子即将离开父母、离别亲人的离愁别绪,带有朴实、亲切的感觉。其中,“阿妹的红脸颊”,把出嫁女子那种不舍中带有埋怨、埋怨中又夹杂着害羞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嗨咿哦”,是“哭嫁歌”中的哭叹衬词,表明出嫁女子在叹气。

“阿妈的乳汁把我喂养,阿妈的背篓把我背大,出嫁了谁给阿妈梳白发,出嫁了谁与姊妹说悄悄话,嗨咿哦。”这深刻体现了出嫁女子对父母的感念之情,表现了出嫁女子对无法照顾父母的担忧,对与姊妹互诉衷肠生活的不舍。“十八盘山路唱得打转转,十八湾流水唱得起浪花,唱出了木楼多少难忘的梦,唱出了山寨多少祝福的话,嗨咿哦。”此处是借景抒情,描写家乡的山路和流水等景物,从侧面表现土家族女子出嫁的心情、对以往生活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嗨咿嗨咿哦咿呃嗨哦”,是哭嫁婚俗中出嫁女子的哭喊,是一种情感爆发,这里的旋律都在高音区,并且逐渐增高,采用了附点音符,把情绪推向高潮。

“养育恩,离别情,歌声中更难舍,我的山寨我的家。”这里是全曲的高潮,出嫁女子释放内心的全部情感,想到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想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往事历历在目,此时不舍之情愈加强烈。“唢呐吹,火把舞,歌声中大花轿,摇红了满天霞。”这句描绘女子出嫁的场景,出嫁女子已经上花轿,在去夫家的途中,外面的唢呐吹得十分热闹。喧闹的舞蹈和出嫁女子内心的忧伤形成对比,“摇红了满天霞”,远方的红霞红火火,出嫁女子希望自己未来的生活能似这红霞一般。结尾的散板部分是出嫁女子的哭叹,呼应了歌曲开头,但此时更多的是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比起开头多了份俏皮,结束句“阿妹出嫁”,先是高亢的,达到了全曲的高音,最后的“出嫁”二字以平静、仓促的低音结束,表达了出嫁女子内心的无奈。《阿妹出嫁》全曲围绕土家族哭嫁婚俗,表达了出嫁女子对亲人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体现了出嫁女子的泼辣多情和善良可爱。

三、结语

创作者通过对土家族哭嫁婚俗这一古老习俗的探究,在新民歌《阿妹出嫁》中恰如其分地加入“哭嫁歌”元素,别具匠心地把古老的习俗与当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使得这首歌曲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浓郁的土家族风格。这是当代民歌创作的一个缩影,形成了古今交融的和谐特征。这样的歌曲更多的是在唱“故事”,唱一段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过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形象地表达了哭嫁婚俗中出嫁女子复杂的情感,具有深刻的忠孝伦理价值。

[1]王晨兰.深邃的音乐内涵及完美的演唱形式[J].黄河之声,2010(3).

[2]刘芳,王进.浅析声乐表演中的情感理解[J].赤峰学院学报,2010(5).

[3]危静.浅析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J].科技信息,2008(29).

[4]常钟文.土家族哭嫁歌探究[J].文化视野,2009(5).

[5]陈朝霞.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功能[J].民间文化论坛,2006(6).

猜你喜欢

不舍阿妹婚俗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看阿妹
不舍的十二月
阿妹门前一树槐
苗家小阿妹
阿妹的心
不断不舍也不离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