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理论下态度资源的英译
——以朱自清《背影》为例

2012-04-01

关键词:杨宪益背影英译

吕 健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镇江212400)

评价理论下态度资源的英译
——以朱自清《背影》为例

吕 健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镇江212400)

由马丁创立发展的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扩展,包括态度、介入和分级。其中,态度包括情感、判定和鉴别。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在向目的语读者传递源语态度意义信息时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态度意义的对等传递,对原文的态度意义有所取舍,正面直接表达源语文本的态度意义等。

评价理论;态度;情感;判定;鉴别

评价理论讨论的是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关注的是表达态度中的情感(affect)、鉴别(appreciation)和判定(judgement)的语言,以及一系列把语篇的命题和主张人际化的资源[1](P318)。态度是评论者从情感、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美学和社会价值这些侧面表达对被评价物的感受和评价[2]。其中,情感是态度的核心。

朱自清的《背影》描写了感人至深的父爱,是诸多译者的选译对象。笔者通过研究张培基和杨宪益的英译文,分别从态度系统中情感、判定和鉴别的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译者对态度资源的处理方法。

一、《背影》中的情感意义的英译

说话人评价事件的情感意义会引起听众的不同反应。听众接受此情感表达便形成情感共鸣,反之,二者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则被削弱。译者对原作者而言是听众,对译文读者而言则是说话人。故译者在向目的语读者传递源语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差异,会对信息接受者理解源语信息产生不同的效果。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张培基译文:I was then such a smart aleck that I frowned upon the way father was haggling and was on the verge of chipping in a few words…

杨宪益译文:I was such a bright young man that I thought some of his remarks undignified,and butted in myself.

原文中的“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是作者对自己的自以为是的责备。张培基运用意译显性地表达了原文的情感意义——“a smart aleck”,贴切地表现了作者那时的自作聪明;杨宪益的译文采用了直译,但使用了表褒义的“bright”,使得原文的情感意义未被对等传递,使读者易受误解,不能准确地体会到作者只是通过说反话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愧疚。

(2)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张培基译文:Besides,it was certainly no problem for a person of my age to look after himself.

杨宪益译文:And wasn’t I old enough to look after myself?

原文用反问句式表达了强烈的情感意义,认为父亲对已成年的自己的细心照料是不必要的。张培基并未沿用原文的反问来传递情感意义,而是用了“certainly”这一表达肯定意义的副词,原文的感情色彩略有削弱;杨宪益通过反问句对等传达了原文的情感意义,感情强烈。相较之下,后者的翻译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年少轻狂与对父亲舐犊情深的误解。

(3)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张培基译文:To think that he should now be so downcast in old age!

杨宪益译文:No one could have foreseen such a come-down in his old age!

二者的译文同时采用了能够表达原文情感意义的语言资源,与原文一样,运用感叹句式对等传达了作者对父亲风烛残年境况的深深遗憾。

二、《背影》中的判定意义的英译

判定系统指一系列有制度规定的规范对人类行为的肯定和否定评价意义[1](P323),分为合乎道德的或不合道德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被社会接受的或不被社会接受的,正常的或不正常的,等等。张培基与杨宪益二位大师在翻译《背影》时运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向读者传递了不同效果的判定意义。

(4)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张培基译文: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

杨宪益译文:That winter my grandmother died,and my father’s official appointment was

terminated,for troubles never come singly.

“祸不单行”是朱自清对家庭困难境况的概括。张培基的译文用“misfortune”实现了判定意义的对等传达。杨宪益则使用了“troubles”,虽然照应了原文中接二连三的麻烦事件,但未能反映出不幸,在向目的语接受者传递原文的判定意义时,比张培基的译文要略逊色一些。

(5)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张培基译文:He urged the waiter again and again to take good care of me…

杨宪益译文:…he asked a waiter we knew at our hotel to take me to the station,giving him repeated and most detailed instructions.

“甚是仔细”是作者对父亲再三关照茶房行为的评价态度。张培基并未将其直译,看似对原文的评价意义及态度资源有所舍弃,但读者从“urged the waiter again and again”中可以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细心照顾,而“take good care of me”是译者为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的增译内容,“good”正面直接表达了其积极的判定意义。杨宪益用“most detailed”对等传递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照顾,但是“instructions”本身不能说明父亲叮嘱茶房的内容,其传递判定意义的效果要稍逊一筹。

三、《背影》中的鉴别意义的英译

鉴别是评价产品和过程的系统,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价。可以把鉴别看成是被制度化了的一系列人类对产品、过程和实体的积极或消极的价值观。[1](P325)因意义系统受制于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不同的译者在处理源语文本的过程中,向目的语读者传递作品鉴别意义的手法也不尽相同。

(6)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

张培基译文:Between grandma’s funeral and father’s unemployment,our family was then in reduced circumstances.

杨宪益译文:Those were dismal days for our family,thanks to the funeral and father’s unemployment.

原文用“惨淡”概括了家中境况。张培基照应作者提到的每况愈下的家境,用动态的名词性短语“reduced circumstances”对原文语言表现出来的态度资源进行了补充,强调的是家境;杨宪益则直译为“dismal days”,属于与原文完全对等的译法,强调的是那段困难的时间。二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处理原文的鉴别意义的方法各有千秋,读者所接收到的鉴别意义也就各不相同。

四、结语

本文从评价体系下的态度系统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了不同译者处理态度资源的不同方法——态度意义的对等传递,对原文的态度意义有所取舍,正面直接表达源语文本的态度意义等,试图为读者欣赏文学译作提供参考。

[1]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荣娟.汉语小说及其英译文中态度资源的对比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H315.9

A

1673-1395(2012)09-0080-02

2012-07-05

吕健(1977-),女,江苏镇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猜你喜欢

杨宪益背影英译
两个背影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金丝小巷忘年交》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