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错位竞争探索与实践
2012-04-01郑怡文
郑怡文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影视技术系,浙江杭州310000)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错位竞争探索与实践
郑怡文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影视技术系,浙江杭州310000)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应突出艺术类背景,在“错位竞争,凸显优势”的指导思想下,借助综合性艺术院校的艺术氛围,以技术为基础,艺术为表现的思路,增加艺术类院校中技术类专业的优势。
高职教育;岗位能力;模块教学;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1]。
综合性艺术高等职业院校通常是以表演艺术类专业为核心,非表演类艺术、相关技术和管理等专业为辅,各专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相结合的一个专业。该专业设置在工科类院校中或艺术类院校中应该构建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艺术类院校中的环境氛围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技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底蕴,使得他们制作作品时不仅能运用丰富的技术手段,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在专业建设的实践中,通过错位来获得优势,能够给专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一、瞄准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确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十分的重要。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是培养方案完备,教学条件(教材、实习设备等)齐全、实践环节突出,教学团队配备合理,毕业生总体素质和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就业率高,社会声誉良好,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建成一个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专业群。为此要走向市场,到行业企业中进行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根据行业(企业)对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技能要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准确地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
21世纪社会的经济与发展依赖于信息,而信息的传播又依赖于媒体。多媒体是具有交互特性的传媒展示综合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传播活动中赖以获知信息、了解社会、娱乐休闲的重要载体。高科技和娱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给影视多媒体技术带来了各种机会。分析目前的人才需求现状有以下特点:复合型人才(即影视技术+数字技术+艺术)的缺乏,企事业单位宣传工作需要新的模式且具有时代感,个体影视多媒体工作室渗透到各个领域,借助互联网平台、新媒体技术和文化产业,社会对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涉及到数字图形图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动画、影视前期和后期技术,同时设计制作时又需要一定的艺术功底,因而技术制作和人文艺术相结合是极其重要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应考虑到适应文化艺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需要,具备影视媒体制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先进的制作手段,具有一定艺术鉴赏与节目策划能力,能够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将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具有数字影视制作的专业特长。就业面向可以以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岗位为主,也可以是多媒体制作公司、影视制作中心、广告制作公司、网络公司、电教中心等。
二、改革课程结构,构建模块体系
针对培养目标,构建以数字媒体制作能力为主线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包括对文本、图像、音频的综合处理能力,摄影和摄像的实际操作能力,影视作品剪辑及后期制作包装的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能力,计算机的基本组装和简单维护能力,设计制作多媒体综合作品的能力,当然也需要获取专业新知识、新技能,自我学习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贯穿:技能+艺术、基础+前瞻、职业标准+就业需求的理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将“串联型”的课程设置模式更改为“模块型”的课程设置模式,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与实践教学、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结构,增设影视音乐基础、美术基础等艺术素养相关课程,以及人文类的现场讲座和视频公开课,来加深人文社会科学和技术教育的相互渗透与结合。
三、突出应用能力,强化实践环节
建立与职业技能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强化综合设计训练,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三周开设多媒体作品制作的综合制作课;着重抓好第五学期的专业综合实训这一重头戏,每个学生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作品;实训结束后进行全院范围的作品展演,并和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参加各种相关的技能比赛,以点带面,强化学生技能;实施双证书,把双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前四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中,引入操作训练题库,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高技能训练水平,在第五学期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多媒体作品制作员(中级)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衔接合理,这样实训效果比较好;聘请企业专家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开设讲座,及时吸取高科技和社会文化等最新成果,充实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参照企业实际的项目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导向,为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打下基础。通过这些重要的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组织能力,多渠道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深入地参与到学院表演类专业的综合展演季活动中去,从前期设计→中段参与→后期评估,将表演类专业和技术类专业融合,充分利用艺术类院校的优势资源,真正做到将艺术和技术结合。
四、优化师资结构,建立有效团队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通过“引进、培养、聘用、调整”建设一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中、青年搭配,专兼职相结合,学缘结构丰富合理(既需要来自理工科的院校的毕业生,又需要来自艺术类院校,以及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有效师资团队。
第一,通过培训、进修、实践锻炼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新技术水平。如派出教师做高级访问学者,到相关院校进行学习考察,参加各类专业短期培训,暑期参加顶岗实践,参加送文化下乡实践活动等。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广播电视行业交流技术研讨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经常与兄弟院校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等。
第二,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和展示活动,如说课比赛,教案比赛,举办教师个人作品展示。
第三,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和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有数量不等的参与在研项目,每年均有论文公开发表,并以此进一步带动教学。
五、结语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的背景优势,贯穿“错位竞争,凸显优势,适应性强,就业面向宽”的理念,与本科院校及高端研究人才的培养进行错位,与工科院校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错位,就业岗位以大众化、普及化的企事业宣传、多媒体制作公司为主,其他广告公司、电视台为辅。这样可以给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围绕“技术制作+人文艺术”,借助综合性艺术院校的艺术氛围,培养既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技能,又具备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多媒体制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级“蓝领”,进一步提升专业的综合实力,达到专业建设的目的。
[1]李建.求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3(7).
G718.5
A
1673-1395(2012)09-0187-02
2012-07-25
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ZZ10045)
郑怡文(1970—),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多媒体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