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文化建设研究
2012-04-01贾云平
◎ 贾云平
地铁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依附于地铁交通系统而存在的大众文化现象,它植根于现代工业社会和商业经济的土壤而成长起来的一种都市市民文化。它当然不同于官方主导的主流文化,也不同于小众群体的精英文化。地铁文化受制于时尚潮流、城市传统以及城市的经济特点,虽然各有特性,但几乎所有的地铁文化都以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大众性为其共同特征。
一、地铁文化现象及其内涵
(一)地铁文化的由来
自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问世以来,到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已发展到39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个城市。地铁建设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地铁现代化的发展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高流动性的公共场所,地铁从它诞生的最初就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特性。地铁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沟通人与社会的交流平台,并由此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良好的地铁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它通过车站的建筑设计和其他公共艺术形式展示城市的历史风貌,凝聚城市的文化精神,塑造市民高尚的情操,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地铁文化可以沉淀成一种普遍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市民的消费行为、价值取向和城市文化的潮流。
(二)地铁文化与大众文化
地铁文化基本上可以归类于一种城市大众文化现象的范畴,它通常以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大众性为其共同的特征,具有渗透性强,传播快速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的文化特性。地铁文化之所以被归类于大众文化范畴,主要是从这种文化的享用群体、消费群体、接受群体来确定的,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地铁上的大众也往往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直接、间接的创造者或参与者。
地铁文化当然不同于官方主导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热衷于向人们传输符合国家利益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法律、道德规范等,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会背离权力机构的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大众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活动,在文化观念上建立基本的秩序,形成个体精神与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内外统一。它以人的思想为工作对象,以统一人的思想为其工作的主要目标,其根本特征是其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主流文化这种意识形态性,决定其在本质上要求社会成员的文化意识统一到国家的意识形态,并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要求为其工作的基本原则,通过凝聚社会大众的精神力量,实现国家权力的根本意志。大众文化的多元价值观很容易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发生冲突①。
地铁文化也不同于小众的精英文化。地铁文化主要着意于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理解的甚至赞扬的文化态度和思维模式。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独立的审美和价值判断使得今天的大众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成熟和理性,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文化形态,可以包容不同的观点,但也可以率性地抛弃,没有一种强力可以强制人们对文化价值的喜好、憎恶,在这方面任何权威或媒体都是无能为力的。地铁文化难以用高尚或平庸来分辨,它没有精英文化的思辨架构和逻辑推论,没有导师崇高的理性目标,但这种文化是真实的、丰富的和多元的②。由于这样的特点,地铁文化当然也难以完全肩负主流文化或者精英文化所承担的使命。又由于其传播迅疾广泛的特点,地铁文化的发展壮大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改变了城市文化的传统格局,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甚至另类的文化现象。
(三)地铁文化的外在因素和内在精神
地铁文化是由外在因素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构成。地铁文化可以通过外在形象反映出来,如地铁站的建筑设计、车厢的电视终端、车站广场的画廊、站内的墙面广告、播放的背景音乐以及有组织或自发的文化活动等。地铁文化还有其更重要的内在因素,如市民的文化价值判断、乘客的文明程度、城市认同感、隐藏于商业广告背后的价值观等等。在地铁文化的精神要素中,大众的审美情趣及其依归的城市文化精神又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往对城市文化特色的研究多从城市地理环境、功能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这些要素虽然构成地铁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只能表达文化外在的现象。如果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要发现地铁文化风格外露的形象要素应该是不难的事情,但要区分不同城市地铁的文化风格,还需要从地铁文化的精神内容入手。
二、国内外地铁文化概况及其共性
地铁文化是依附于城市文化的母体而成长起来的文化现象。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建筑艺术设计通常都植根于本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精神传统。如果对地铁文化进行细微的观察,可以发现每座城市的地铁总有其与众不同的文化特性和民族风格,包括它的城市人文精神、风土人情以及点点滴滴的历史痕迹。可以说,从探究地铁文化的构成内容上考察,每座城市的地铁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显示出不同的文化演进的脉络,尤其是一些国际上著名的都会城市,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和中国的香港、上海。剖析这些城市地铁文化的概貌,有助于把握当代地铁文化的走向和作为大众文化而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世界都会城市地铁文化风貌
1.自由浪漫的巴黎地铁
巴黎地铁堪称法兰西民族文化艺术的窗口,目前有地铁15条,总长199公里,列车最小运行间隔95秒,是世界上最密集而且方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乘坐巴黎地铁,可以亲身感受到法兰西民族浪漫优雅注重品味的精粹文化,巴黎地铁站的雕塑和壁画衬托出特有的浪漫文化的色彩。车站内部装饰风格华丽,以各种载体展示了不同时期法兰西的重大文化成就,乘客很容易被其浓烈的历史文化气息所吸引。卢浮宫地铁站上的展台模仿卢浮宫博物馆,陈列了一批馆藏的复制品,游客从中可以洞见法国文化历史悠久而曲折的进程。在巴士底地铁站,站台的巨幅壁画,则呈现了大革命时期血雨腥风的战斗场面,昭示了民主自由国家的艰难诞生,对初来乍到的游人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巴黎地铁,堪称古老的欧洲文明与现代交通工具的完美结合,在此任何人都会很自然地感受到巴黎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对于巴黎人来说,地铁主要还是日常生活场所,是文化娱乐休闲的好地方。一方面它极其繁荣的商贸经济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商店和休闲娱乐场所又展示了花样繁多的食品、书报、时尚精品,引领着世界时尚界的潮流。这种杂糅城市传统和现代都市文明的地铁文化正是巴黎城市最色彩斑斓的一景③。
2.凝固历史记忆的莫斯科地铁
俄罗斯人对古典建筑艺术的孜孜追求及其强烈的历史自豪感在莫斯科地铁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通过构筑巨型的拱门通道、华丽的穹顶、配置巨型壁画、竖立雄浑雕像,早期莫斯科地铁站建筑风格堪称宏伟壮观、富丽堂皇,如同陈列精美艺术品的博物馆。进入莫斯科地铁,可以发现每个站台都有不同的样式和风格,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如白俄罗斯车站的英雄群雕,基辅车站的拱门式通道和十月革命题材的巨型壁画,索科尔车站的苍穹顶等等。有些车站装饰画和色调选择上大都显得沉稳大气,其历史的厚重感是可以轻易感受出来的。这当然与宏大的革命史诗背景有直接关系。有些站台直接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主题和历史遗迹,其中苏俄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成为不少地铁站壁画和雕像的主题, 如用大量青铜雕像再现1917年十月革命场面的革命广场站,以马赛克图案再现1941年红场阅兵式的帕维列茨站。这些经过了精心设计的地铁站及其壁画、雕像作品都堪称苏俄时期的文化精品。
3.自由、创新、包容的纽约地铁
纽约地铁是当代最大。都市地下铁路。443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总长和504个车站数量冠全球之最,每日乘客510万人次,每年接近20亿人次。表面上看,纽约地铁缺少装饰,古老陈旧,很少广告,似乎与时尚无缘,也与纽约浓厚的商业气氛格格不入。然而,除了纽约地铁,世界上还有哪座城市的地铁堪称世界大都会的地铁呢?
纽约地铁就是美国自由、创新、包容的文化缩影,它为自由世界最为缤纷多彩的大众文化提供了演绎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街头艺术家、流浪歌手在纽约地铁找到了他们的人生舞台和衣食饭碗。有的大型地铁站还专门辟有一小片演艺场,以供不同的乐队摆放音响设备,进行各种创意表演。每天都可以看到,三两人的乐队组合在熙熙攘攘的车站里挥洒着激情,其演奏的器乐从萨克斯风、长笛、小提琴、打击乐器到中国的胡琴、非洲的手鼓。他们从不嫌落魄,自豪地吹拉弹唱,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娱乐了自己。黑人青少年的街舞,美国乡村音乐,则是游客在通道内经常可以欣赏到的。进入车厢,则可以在短暂的行程中欣赏到黑人欢快热烈的合唱,拉丁人墨西哥人的深沉悠扬的乡村弹唱。虽然演出受场地时间的限制,但并不影响你为歌声所陶醉,因为歌手们都拥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在来来往往的车厢内坚守了对艺术完美的追求④。
纽约地铁充分体现了都市文化的包容精神,彰显了纽约作为“移民国度”、“世界之都”的缩影,从文化的价值判断分析,这已不是一条钢铁车流所能承载的。诚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在其他城市搭乘地铁,绝不可能像纽约地铁这般,融合着如此多样的族群与文化。纽约是世界大都会,纽约的地铁文化同样具有世界性意义。乘坐纽约地铁,只要稍加观察一下,就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万花筒的炫彩。如果搭乘地铁行经华尔街、时代广场、林肯中心等金融和商贸中心地带,你会发现乘客大都是彬彬有礼的白人。如果你行经哈林区,则会遇见大量的黑人乘客。如果搭乘七号地铁往返曼哈顿与法拉盛,可以发现车厢内的乘客几乎就可以组成一个小联合国了,里面既有华人、日本人、韩国人、印度人,也有中南美洲人、东欧人、俄罗斯人,不同的语言在一座车厢内交流,让你切身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什么是真正的移民城市。
作为城市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纽约地铁文化现象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成为许多文人学者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或故事背景。在纽约的书店里,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地铁的书籍,这里面既有建筑工程类的,也有文学艺术类的,如地铁艺术、地铁涂鸦、地铁摄影、地铁电影、地铁文学。林林总总的地铁图书其探讨内容涉及地铁的方方面面,如地铁的历史与文化,建造地铁的工程与技术,地铁系统的空间设计以及地铁对当地政治版图与经济领域的影响。
4.时尚与有序的香港地铁
通过众多人性化的细节设计,香港地铁凝聚了东方都会城市的气质。香港地铁繁忙而有序,为人们提供着持续、可靠、舒适的服务,被业内人士推崇为世界上最好的地铁之一。作为节奏最快城市的效率象征,香港地铁为这座国际都市实现了空间的延伸,乘坐香港地铁,感受最深的是它的浓厚的商业文化魅力。香港地铁站可能是全球最富商业文化气息的地铁站。通过致力于开发地铁沿线写字楼、商场、住宅等物业项目,发展了不少大型私人屋苑及大型购物中心,形成了市场的聚集效应,从而吸引区内外大量消费人流。游客进入地铁站,各家银行的存提款机随时可以为你提供服务。时装饰物点、精品店、饮食店、美容店、饼店以及“7-11”、“屈臣氏”,充塞在每一座地铁车站内。应有尽有的商务设施以及人性化的服务,体现了香港地铁高度完美的服务精神和商业文化传统⑤。
作为亚太地区的时尚之都,香港地铁已成为人们感受资讯与时尚的最敏感地带,企业和商家因此喜欢将地铁作为发布广告的首选之地。进入地铁站就可以看到各种匠心独具的屏幕和墙面广告,它们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向市民推荐着领先潮流的时装和时尚精品,引领着亚太地区的消费文化和流行品味。香港地铁传播的广告文化往往设计精美卓然不群,欣赏之余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香港政府致力于城市文化和公民社会的发展,通过种种平台向世界推介东方之珠独特的魅力。这种政策导向在香港地铁的广告文化中都有典型的反应。香港地铁已成为培育公民文化的重要载体。香港是世界华人群体公民社会最为成熟的地区,在香港地铁中也可以切身感受到这种公民文化的精神体现。香港市民都能严守当地法规,车内无吸烟或饮食现象,朋友交谈小声进行,没有大声喧哗现象。无论人多人少,等车时都能静静排队守序。看不到乘客疯抢座位,随手扔垃圾,或坦胸露臂、衣着不整的现象,处处体现了港人高度的文明素养⑥。
5.艺术创新的上海地铁
上海地铁是国内最有艺术氛围的地铁。日客流量以数百万人次计的上海地铁,车厢整洁、秩序井然是给游客的总体印象。作为国内最大的开放性都市,上海地铁文化的包容性也是特别突出的。关注上海地铁网上新闻的人都会发现,地铁的另类文化现象在上海时有发生,从“超人”、“粉红男郎”、“鹿人”、“木乃伊”、“高达”、“蛋人”,到大跳钢管舞的“红衣女子”,还有青年男女当众接吻,车厢乞讨、乱发小广告及兜售商品等等,屡有上演。显然,上海地铁已成为城市多样性文化的窗口,从中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品质和文化风骨。
上海地铁文化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文化统筹发展中的一个有效的组成部分,地铁文化的发展并不完全是自发或自然的现象。在一些重大的文化活动中总能看到政府之手的影子,当然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象。2006年,作为中英文化交流项目,“地铁上的诗歌”曾在上海地铁里流动展出两个月,624幅印有英国诗歌的淡蓝色海报搭上了上海地铁。2008年8月27日,上海地铁九号线更是出现了“流动图书馆”,乘客可以从书刊架上取阅图书和杂志,在出站时再归还至指定回收箱,这在世界地铁历史上可能都不是常见的现象。至今地铁车厢里还经常布置名人名言,无论你愿意与否,在你短暂的乘行过程中,地铁会将一些哲理灌输给你。
上海人坐地铁喜欢埋头看书读报,于是季风书园便成为上海地铁中最著名的书店之一。8家连锁店,规模不大,但迎合了乘客需求,生意自然兴隆,连带着季风书园也成了上海地铁文化的一个标签。也许是书店的带动,进入上海地铁,无论站台上还是车厢里,都可以发现有很多人埋头看书读报,这当然也带动了地铁报刊亭的生意。
上海地铁也像香港地铁一样浸透了都市的时尚气息。它的大幅时尚创意广告虽然经常变换,但无论什么变,总是人如潮涌的地铁里的一道靓丽风景。从数码产品、休闲零食、新款的轿车到箱包手表等时尚精品,这种展示几乎与纽约、伦敦、巴黎同步,体现出这座城市领先全国、海纳百川的气魄和风格。你可以不关注它,但它静静地存在在那里,形成强大而无形的氛围或气场,每天都吸引着无数人的好奇或羡慕的眼光,开阔了城市的想象空间。
6.强调商贸文化传统的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已经将城市历史文化的主要遗产串联一起。只要坐上地铁,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化景区都可以轻松到达,其中包括了鼎鼎大名的上下九民俗文化区、十三行与沙面、北京路旧城址、南越王墓、农讲所、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陈家祠等众多的旅游景点,广州的地铁,不愧是一条延续千年名城的文化通道。
广州地铁最突出的是它的商业文化氛围,这同样符合了广州千年商都的美称。地铁公司展露了极强的经营意识,通过致力于开发地铁沿线写字楼、商场、住宅等物业项目,推动城区形成了包括天河、东山口、中华广场、北京路、康王路、上下九、江南西 、岗顶、环市路等9大商圈,这些商圈又为城市轨道提供了大量的乘客需求。商业带动人流,人流提升商业,市场的聚集效应吸引区内外大量消费人流。现在中华广场、天河城、正佳广场已经形成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成为多数广州市民休闲、购物、享受的“一站式”休闲购物场所。广州15家影院,其中有8家新型影院修建在地铁沿线,这8家影院吸纳了全市90%左右的票房,观影人次近400万,这也证明了地铁成为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
广州地铁的商业文化是相当繁荣的。如果说到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话,则主要反映在数以千计的灯箱广告,它们覆盖于车站的站厅、站台、通道、出入口及大量的车厢中。亚运会期间,广州地铁登挂各类宣传画近3000幅,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目前广州地铁拥有11000个地铁电视终端,不分昼夜的广告轰炸主导了市民的消费欲望,每天无穷无尽的精品发布、名车展示、旅游推广、休闲康体,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魅力,成为羊城地铁文化的主导内容。
虽然商业气息很浓,广州地铁还是很关注市民的文化享受,倡导“时尚、健康、智慧”的地铁文化,开办了书报刊物服务公司,沿线近百个地铁销售网点销售着数以千计的图书报刊。然而广州毕竟不同于上海和香港,观察一下广州地铁,发现乘地铁静静读书的旅客还是稀少的。虽然有人在读报、看书,但更多的人在各行其是,听MP4,打手机游戏,打电话大声交谈,闭目养神的,可谓应有尽有。每天有超过100万人次的乘客会在地铁里穿梭往来,其中还有不少专职买菜的阿婆、带货的小贩、浑身沾满泥灰的民工在地铁站进进出出。一个平民化商业化的城市,对文化或艺术的细胞感应可能缺乏强力的敏感性。
(二)地铁文化的共性
1.地铁文化中的城市精神
以城市精神统驭文化的发展潮流是当前地铁文化演变的重要趋向。地铁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铁文化的特色来源于城市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来源于城市的人文环境和市民的精神风貌。城市文化层面的价值标准、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在地铁的文化平台上会有显著的体现。地铁文化的基本走向和城市文化的演变方向是一致的。世界各国的地铁建设,都离不开挖掘本国文化的渊源。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地铁中,都有意无意地渗透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人文精神⑦。
作为一种快捷、方便、舒适的交通工具外,地铁同时承担了展示城市文化、民族文化的窗口功能。以上海地铁为例,我们从中可以嗅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都市所散发出来的国际化气息,感受到作为改革开放成绩卓越的大都市,其最终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气魄以及强大的动力,但我们从其文化设计中同样可以发现一脉相承的城市文化精神。再如莫斯科地铁,它以其宏大的建筑风格和华美的风貌闻名世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它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都以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题,通过油画、浮雕展示其辉煌跌宕的历史画卷,成为世界上与众不同的最完美的地下艺术宝库。在莫斯科地铁的文化氛围中可以窥见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发现其文明的基本走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它展示了俄罗斯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
2.地铁文化的功利倾向
功利化是地铁文化(尤其是其商业文化)发展的又一个突出的倾向。地铁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商业主导的文化形态,它是强调功利原则的。地铁以商业活动为核心来构建自己的文化形态。地铁所经过的路线大部分都是商业中心或即将成为商业中心的地方。无论地铁最初建设在繁华地带还是不发达地带,只要地铁建成以后,沿线立即成为商业开发的黄金地带,并且随着地价上涨,迅速发展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富有艺术魅力的巴黎地铁站设有800多家商业点,香港地铁充满时尚气息,它们同时还是当地商业网点最为密集的地方。东京的地铁公司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从事经营活动。纽约地铁穿越繁华的市中心,奠定了国际大都会商业网络的基础。至于广州上海的地铁,早已将城市最主要的商贸中心连成一体了。
地铁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由商业行为所主导的。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生产为基础,其提供的往往是可以出售的文化产品。它当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是促使大众文化产品包括地铁文化产品被大量复制的原因。鲍德里亚曾经指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的逻辑得到了普及,如今不仅仅支配着劳动进程和物质产品,而且支配着整个文化”⑧。地铁文化毫不例外地打上鲜明的商品烙印,它的生产要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它的消费要受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制约,它的价值要在市场上得到检验。在商品意识和消费欲望的驱动下,地铁文化的生产者一方面需要竭力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一方面依靠各类传媒的力量制造和引导大众的消费需要,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回报。作为大众文化的平台,地铁表面上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消费的选择,让成千上万的受众不假思索的接受娱乐信息、为时尚潮流裹挟,但站在文化操控者背后的仍然是经济动机、是商业的考虑。的确,在物欲横流背景下的地铁文化,特别是它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文化,正在夜以继日地影响着市民群体的文化趣味和消费行为⑨。
作为一种产生于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功利色彩的地铁文化主要依赖各类车载传媒来传播(如电视视频终端、平面广告、广播等),并且以市民为对象的复制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模式化、批量化是其显著特点。地铁文化具有对传媒技术和消费市场的依赖性。它是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并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展和变化的。没有现代大众传媒,没有商品消费市场的需求,也就没有地铁文化的商业意义。
3.地铁文化的流行性和娱乐性
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展示平台,地铁文化还具有流行性、娱乐性和平民性的共性。地铁文化尤其是其广告文化首先是一种时尚文化,它倡导了一种消费潮流,流行性为其生命特征。只有流行起来,才能体现大众文化的存在意义,才能保证大众在数量上的优势,才能实现大众文化的消费和盈利目的,让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得以实现。
地铁文化通常借助娱乐公众的功能得以传播和流行。在狭窄拥挤的地铁车站和车厢内,枯燥寂寞是无法避免的,这时通过视频终端的娱乐节目和平面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乘客实现休闲消遣需求,打发剩余的时光。通常地铁文化现象(如视频节目)具有内容通俗形式直观的特点,它毕竟不是以教导辅助为目的,也不需要进行深入的精神探究,它要吸引匆匆而过的乘客,用妙趣横生的娱乐节目是最能吸引乘客的。
地铁文化以都市大众为文化传播对象,这是它的平民性所在。它不需要形而上的高深演绎,它提供的文化享受和消费不需要特殊的知识和理解力,而是人人可懂,人人可感的文化形态。它致力于满足消费者的文化口味,注重感官快乐和感官刺激,具有迎合大众的,以大众的消费选择为指令的特点。
(三)国内地铁文化中的常见问题
总体上看,国内地铁经营部门能够提供的文化消费内容比较单一。除了商业广告,公益广告、艺术壁画、地下雕塑、新书新剧海报,地铁上还是比较少见,致使地铁文化氛围大打折扣。地铁报分发数量也有限,视频电视中吵闹、嘈杂、浮躁的肥皂剧和综艺节目很难让人有休息、思考的机会。常见的游戏机、PSP和手机游戏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大行其道。当然,地铁从来就是商业机构营运的重要场所,无人可以要求地铁放弃经营主业而成为专办文化的公益机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确保正常营运的情况下,经过必要的规划,明确思路,调整措施,完全可以使地铁文化更趋丰富多彩,使其凝聚市民共识、提升市民文明水平的功能得以显著提升。地铁文化中的常见问题还往往与市民的文化素养息息相关。市民是地铁文化的主体,市民的文化素养决定了地铁文化的水平。与国际地铁城市比较,国内市民素养严重地制约着地铁文明发展水平,影响了地铁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
三、推进地铁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城市文化发展离不开地铁文化的建设,地铁文化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也需要超前的引导。建设地铁文化,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与国际潮流文化接轨。地铁文化植根于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开放、交流和及时感受国际潮流是其发展方向。21世纪是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世纪,每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生机、活力和先进性,都必须与整个世界保持全面开放、充分交流状态,广泛、及时地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创新其表现形式,实现与国际文化潮流接轨、与国际文化进展协同的目标。
第二,以人为本,扎根市民生活。地铁文化应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通过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城市文化风尚。建设地铁文化要贴近百姓生活、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市民对善和美的精神追求⑩。
第三,立足城市文化传统,形成城市特色。以广州为例,要维护城市商业文化脉络的完整性,科学地延续和传承千年商都的重商主义文化传统和独特魅力,建设具有时代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的地铁文化。地铁文化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但如果一味模仿,就会失去自己存在的价值。
第四,倡导社会公益,引导公民的人文精神培育。地铁公益广告是城市文化的窗口,是时代文化的产物,其所传播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生活情操、民情习俗以及审美趣味,对市民会形成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地铁公益广告有着显著的文化特性,良好的公益广告和适当的播放频率可以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推动城市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地铁文化:
1.统筹地铁文化发展规划。将地铁文化纳入城市文化发展统筹规划中。做好地铁文化规划,分期、分区、分阶段实施规划,实现地铁建设与地铁文化建设的同步推进。制定地铁文化市场管理规则,消除地铁文化中商业化过度膨胀的现象,优化地铁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增加地铁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 塑造良好的地铁文化品牌。
首先要大力加强地铁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努力创造一批具有城市风格、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地铁文化产品,发挥地铁文化产品娱乐大众、陶冶情操的作用。积极整合城市公共文化领域和地铁文化资源,发挥公共文化资源及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作用,将城市地铁构建成重要的城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展示平台。
其次要挖掘、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实施地铁文化品牌战略。保护已有的文化产业品牌,培育、包装新兴文化品牌。要把打造文化品牌作为推进地铁文化高水平发展的重大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努力创新,为文化品牌打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品牌策划,确定品牌打造的思路和重点,改善经营管理理念,打造一批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品牌,为地铁文化的高起点运作奠定基础。
3.提升地铁传媒的文化传播功能,营造公平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态。地铁传媒对地铁文化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广泛而普遍的。也许正是这一原因,地铁传媒被人们看作是“文化工具”,是建设地铁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承载地铁文明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地铁报的办报方针、指导思想、栏目设置、内容要求,都应该围绕地铁文化发展战略、文化价值观、文化传播需求进行,这是城市文化在地铁领域传播的自然要求,也是地铁报办报的目标和理念所在。
4.创新地铁公益广告,引领城市文明风尚。作为社会传播的一种手段,地铁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和产生的社会效益,是用金钱无法估算的,对于塑造人的心灵,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以及促进城市文明进步,都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2.1.3 采样方法。按照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以怀安县太平庄乡的2块地、阳原县大田洼乡的2块地共4块地为试验地块,分别在每块地的15和30 cm深度层面上随机抽取5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选择3个不同点,然后将15个点得到的土壤按相同的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该地块相应深度层面的混合土壤样本,重量以1 kg为宜,相同样本采集3个,每块地2个深度得到混合土壤样本6个,4块地共得到24个混合土壤样本。
改良地铁公益广告,增进公益广告投放的频次,应是地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地铁公益广告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社会提供免费的广告服务活动,其存在的价值在于推动公益活动而不是为商家、企业谋取利益,它借助地铁广告形式,以生动具体、真切实在的现实生活场景以及感性直觉的方式,去倡导和建构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培养新的价值观念。
地铁公益广告应有明确的导向性和超前性。所谓导向性并不是简单地服从于宣传纪律的规范,而是建立在对人类文化发展规律总体把握基础上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的社会行为不断地向公正、文明的方向前进,而不致迷失自己的方向。所谓的超前性,也不等于片面追赶某种国际时尚,而是指立足于城市文化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在预见其发展规律性的基础上,适度地站在现实生活的前沿,引导生活前进。地铁公益广告理应主动承担开风气的职责[11]。
5.增强地铁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研究表明,世界著名的文化都市,因其广泛的开放程度和包容精神,普遍形成了内容丰富、色彩缤纷、风格多样的文化景观,不仅使城市增强了文化魅力和辐射能力,同时对异域文化下的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对于延伸地铁文化的传播范围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①林雪红.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特质.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2.
②刘巍.大众文化的平民性、娱乐性与消费性.辽宁日报,2010,11,5.
③林石.浪漫之都的地铁文化.中华读书报,2005,8,25.
⑤体验香港地铁:看世界上最好的地铁如何炼成.人民网-港澳频道,2010,8,18.
⑥陈冰.地铁里的文化.晶报,2010,1,26.
⑦熊月之.上海城市精神述论.史林,2003,05.
⑧[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5.
⑨贺莉.沦当代大众传媒文化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新闻界,2005,5.
⑩吕雄鹰,杜胜品.武汉市地铁文化建设策略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3.
[11]宁本俊.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魅力.新闻前哨,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