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抑控能力发展与民汉双语教育
2012-04-01焦江丽
焦江丽 刘 毅
(新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心理学认为,言语的发展离不开心理的发展,个体认知心理的发展与双语学习存在着交互作用。当前,民汉双语教学和改革面临以下问题:应在哪一年龄阶段开始对民族儿童实施汉语教学?民族儿童是在熟练掌握民族语言(母语)后开始学习汉语,还是同时学习母语和汉语?这些问题需要研究者们从言语认知心理的角度加以解决。
一、双语学习与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
抑制控制能力指个体追求认知目标时,用于抑制无关刺激的反应能力[1]。在正常儿童身上,这一能力不仅体现在各种皮亚杰任务中,如客体守恒、概念守恒等;也表现在认知能力上,如智力、注意、记忆和阅读理解等。双语抑制控制指两种语言的相互作用,其核心是双语者在使用某一语言时能有效排除另一语言的干扰,顺利实现两种语言的切换。早期,关于双语学习对儿童认知发展影响的问题存在争议。但20世纪末,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开始形成一致的看法。例如:Peal发现双语儿童非言语智力测试的得分明显优于单语儿童[2]。Bialystok等的大量实验也发现,双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发展[3],并且在解决需要注意控制参与的任务上,双语儿童成绩比同龄单语儿童更好。研究者们认为,导致这种认知效益的原因可能是,在双语学习过程中,面对某一语言表达任务时,两个语言系统同时被激活,导致语言冲突,而双语儿童惯于解决这种冲突,其抑制控制能力得到了锻炼[4],进而在以后的任务解决中,成绩好于单语儿童。
这种促进作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熟练双语儿童能够较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要指向的事物上,有效地抑制无关刺激的干扰。在民汉聚居区,民族儿童大多生活在双语环境中,日常任务常要求他们用汉语对话或交流。此时,他们头脑中首先呈现的往往是母语即民族语言,为符合对话或交流任务,需要对试图表达的母语加以抑制,而以第二语言即汉语的形式表达。这一过程中,思维的载体是民族语言,而输出的言语是汉语,长此以往,民汉两种语言思维的不断切换,使得民族双语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其认知的发展。
二、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对民汉双语教育的启示
(一)民汉双语学习对抑制控制能力的促进作用
双语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儿童应该何时开始第二语言学习”。这一时间内涵涉及两个方面:其一,从年龄阶段上讲,儿童开始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其二,从母语熟练程度上讲,民族儿童是在熟练掌握母语之后学习第二语言,还是在语言发展初期,同时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对于第一个时间问题,脑科学的研究发现,认知控制的核心成分抑制控制能力的产生和发展与大脑额叶的成熟有关[5](P13),额叶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儿童期开始,持续到青少年时期甚至成年早期。因此,有针对性地发展儿童的执行功能会促进其额叶的正常发育。研究发现,双语学习有利于前额叶皮层的发育,这表现在双语学习中冲突任务的解决促进了额叶更好地发展[4]。所以,我们认为,儿童在早期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这一关键的认知控制能力,有助于促进额叶的发展。第二个时间问题,研究者们根据母语与第二语言的熟练关系,将双语者分为两类,即平衡双语者和未平衡双语者。前者的母语和第二语言都很熟练,两者的熟练程度都相当于同年龄单语者;后者的母语熟练,而第二语言水平低于同年龄单语者。研究发现,平衡双语的学习对儿童认知发展不利。这种不利不仅造成儿童的心理混乱,甚至对其日后的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此类儿童在母语学习的起始阶段(1~2岁)同时学习第二语言。这一年龄阶段是抑制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原本母语就不熟练,同时又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导致此类儿童在幼儿期便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心理不确定性。而对于未平衡双语儿童,研究发现双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其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为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汉双语教育,应当在民族儿童熟练掌握母语之后,再进行汉语的教学和学习。这样,既可以保证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有利于民汉双语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不同语言任务间的频繁切换,因为儿童的认知转换需要抑制控制能力的参与,如果任务之间的切换过于频繁,儿童难以有效地抑制冲突,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二)民汉双语语言理解与双语控制训练
笔者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民汉双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理解第二语言或试图用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往往将第二语言转换为母语,所以,其思维的载体仍然是母语。这种缺少对母语抑制的第二语言学习,势必会影响其学习效果。有效的双语控制训练能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诸如在汉语词汇的表达和语义理解过程中尽量避免母语的影响,即增加汉语的联想并尽量用汉语解释新的词汇,以此增强汉语与概念间的联系。通俗点讲,即以汉语去理解汉语。当然,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求学生训练对母语的抑制。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词汇层面上,更深入到思维层面,达到对概念联系的理解。
对于双语者而言,经常进行双语控制训练有助于加强语言使用中的抑制控制能力,从而减少第二语言表达时母语对其产生的影响。民汉双语学习过程中,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母语,而仅在课堂上使用汉语,这种日常的双语切换有可能影响其语言控制能力。因此,双语学习环境成为影响双语控制训练的重要因素之一。就目前国内的民汉双语教育而言,双语环境也存在着地区差异。以新疆为例,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如乌鲁木齐)属于民汉聚居区,为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双语环境。特别是民汉混校,为民族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和田、沙雅等地),少数民族人口占90%以上,日常用语基本为母语,这种双语环境类似于内地的英汉双语学习。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增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形成用汉语进行思维和信息交流的习惯,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对汉语的负迁移,实现高效率的汉语语言学习。
综上所述,为提高民汉双语教学的效果,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汉双语教学改革,应考虑双语学习与儿童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的关系,以同时促进民族儿童汉语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为目标,制订合乎双语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计划。
[1]Cindy L.,Lynn H.,Simon T.T.Inhibitory Control over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J].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on Psychology,2001(13).
[2]李星.不同熟练水平双语者双语抑制控制能力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Bialystok E.,Craik F.,Klein P.Bilingualism,Aging,and Cognitive Control:Evidence from the Simon Task[J].Psychology and Aging,2004(19).
[4]胡笑羽,白学军.双语控制的神经基础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1).
[5]Rodriguez-Fornell A.,Balaguer R.D.,Munte T.F.Exective Control in Bilingual Language[A].Gullberg M.,Indefrey P.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MA:Blackwell Publishing,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