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E.L.多克托罗小说《霍默与兰利》的媒介生态学思想
2012-04-01李俊丽
李俊丽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论E.L.多克托罗小说《霍默与兰利》的媒介生态学思想
李俊丽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E.L.多克托罗的《霍默与兰利》在2009年出版后引起了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作者在真实与虚构中自由游走,以悲悯的情怀对霍默与兰利的怪异生活进行了羽化性的描写,并融入了对媒介和媒介环境的思考,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现代消费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其媒介生态学思想。
多克托罗;《霍默与兰利》;媒介生态学
E.L.多克托罗(E.L.Doctorow,1931—)是犹太裔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他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创作的10多篇小说,作品大都以美国历史或真实事件为背景,反思过去,以史喻今,揭示了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富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霍默与兰利》(Homer and Langley)是多克托罗在2009年出版的新作,它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纽约的城市隐居者科利尔兄弟的真实生活经历为原型和主线,作者在真实与虚构中自由游走,以悲悯的情怀对霍默与兰利的怪异生活进行了羽化性的描写,揭示了在媒介环境下人类的生存现状,引发读者对媒介与人类之间生态关系的深度思考。多克托罗在小说中对各种媒介的描写及映射,体现和诠释了麦克卢汉的媒介生态学思想,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媒介与人类之间过犹不及的关系。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生态学思想
一般认为,媒介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传递工具。加拿大著名学者、传播学巨人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是媒介环境学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他先后出版的《理解媒介》、《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古登堡星汉璀璨:印刷人的诞生》、《理解媒介:人的延伸》等著作,对媒介及媒介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麦克卢汉(2000:221-222)提出了媒介是基础、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并指出,以媒介为主线,来理解人类文化的演进,以电态媒介为基础,来理解新的时代变迁。简言之,各种媒介,包括各种技术、发明、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等等,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也是社会的基础,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发明,是人的思维意识的延展,也就必然会专递着一定的社会信息。对社会发展的考量和理解,媒介是毫无疑问的主体,从各种媒介出发,能够理解社会的发展。麦克卢汉的这些观点形成并奠定了他的媒介本体论和美学观,对后现代小说家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诠释后现代小说的嬗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多才多艺的作家尝试把小说与音乐、绘画、广告语言和超文本的电脑语言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的后现代小说。多克托罗也不例外地将诸多媒介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中。在他的多部小说中,媒介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表现作者思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拉格泰姆时代》(1975)中,作者更是直接以黑人乐曲“ragtime”作为小说的题目,在整部小说中,乐曲ragtime烘托了故事情节,也传递着黑人运动发展的信息。在《霍默与兰利》中,多克托罗以其独特的视角、高超的创作手法将美国历史上真实人物科利尔兄弟再次成功搬上小说创作舞台,将历史与虚构相结合创作了这部小说,小说中的媒介元素随处可见,表现了媒介背景下小说的生态环境。
二、《霍默与兰利》中的媒介与媒介生态学
在人类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过程中,媒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全脱离媒介而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类无时无刻不和媒介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多克托罗在其作品中将媒介因素作为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即媒体是人类生存的一种“信息环境”。
真实的科利尔兄弟生活在纽约曼哈顿哈莱姆区第五大道一百二十八街的住所,一栋位于市中心中央公园对面四层楼的房子。故事主要是围绕在这栋房子里发生的,房屋成为重要的环境媒介。“我们家的装饰风格是对维多利亚晚期设计风格的致敬”,“这种装饰风格总是让我感到舒适,扎实,可靠,那些配上大靠垫的家具,悬垂着装饰性吊穗的皇家直背靠椅,高至天花板的落地窗上的厚重窗帘,镀金的悬杆上挂着中世纪挂毯,带弓形窗的书柜,厚波斯地毯,配着流苏灯和配套的漏勺和双耳瓶……”,对此装饰风格的房子,霍默自己也坦承,“这种风格同现代风潮格格不入”,“外来者可能会觉得拥挤,但对于我们来说却很正常并且正确,这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遗产,兰利的和我的,我是指这种和无数没有生命的物件生活在一起并在其中走动的感觉”(多克托罗2011:4-5)。从一开始就把小说主人公霍默置身于这样一个格格不入的媒介空间,注定穿梭这个住所里的必定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
随着故事的推进,作者通过霍默的视角描述了美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包括:汽车的发明;外国移民在美国备受歧视的生活;无声电影的出现;禁酒令带给美国人的影响;美国爵士乐的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人的影响;苏联共产主义对美国的冲击;女权主义、麦卡锡主义、嬉皮士、超现实主义绘画、超短裙、性解放的出现;基督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电视的出现;最早计算机的出现等等。霍默通过与参与这些重要美国历史文化事件人物的密切交往了解到所有细节,比那些“看得见的人”更清楚美国的历史,成为历史的见证人。通过对包括汽车、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物质产品和爵士乐、超现实主义绘画、基督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等文化现象的描述,这些媒介展示了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美国社会的发展。
麦克卢汉(2000)认为媒介即信息,可以理解为媒介承载着信息。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因此,媒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兰利从朴素的认识出发,认为报纸上登载的各种信息有利于弟弟霍默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但错误地认为占有报纸就意味着占有信息。出于兄弟间的深厚情感,兰利开始囤积报纸,想等霍默恢复视力时(霍默是后天性失明)重新读到那些新闻。他认为报纸才能将过去的历史真实地记录,媒介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形式,报纸提供的信息内容才能让霍默了解过去,感受社会的变革,通过囤积大量的报纸表现了他对媒介和信息关系的认知。
当兰利逐渐扩大囤积物品的范围时,“室内就是室外,室外也就是室内,请叫它上帝的无法逃避的世界”(多克托罗2011:91)。兰利的占有欲驱使他将室外的垃圾和废物统统搬到室内,把室内等同于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囤积的废弃物日积月累导致室内空间的不断缩小。为了防止盗贼,兰利在屋内各处设置了自制的防盗机关和陷阱。1947年兰利不小心被机关绊倒,最终被屋中倾倒下来的垃圾砸死。失明和瘫痪的霍默因哥哥死后没有食物不久就饿死了。之后警察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从他们的大宅子里清理出一百多吨东西,如婴儿车、钢琴、电动车、防毒面具、蜡烛、汽车的零部件、轮胎、桌子以及堆积如山的报纸等物品,引起一时轰动和评论(王玉括 2010:27)。
三、《霍默与兰利》的媒介寓意
由于怪异的生活,真实的霍默与兰利频频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角。小说家玛西娅·达文波特于1954年将兄弟俩的故事改编成小说《我哥哥的监护人》。弗朗茨·里兹更是关注两兄弟的故事,在1991年写成科利尔兄弟的回忆录,在2003年又一次以科利尔兄弟为主题,出版了小说《幽灵人:科利尔兄弟和我的叔叔,纽约最伟大的囤积者的奇怪却真实的故事(一部城市历史)》。凯文·贝克以此为素材在2006年出版了小说《斯特维路》。多克托罗的《霍默与兰利》出版于2009年,(Ulin)《卫报》认为,“这对古怪的兄弟给了多克托罗展现当代美国社会卓越寓言的灵感”(Ulin 2009:4)。不同于其他小说,多克托罗在小说中将科利尔兄弟的真实身份进行了置换,将瞎眼的哥哥变身为小说中的弟弟,一个是看得见的哥哥兰利,一个是看不见的弟弟霍默,小说开篇就写道:“我是霍默,是那个瞎眼兄弟”(多克托罗2011:1)。小说以盲人的视角感觉叙述故事,以盲人特有的敏感发现和记录周围世界的变化。
媒介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基础,在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代表当时社会的各种媒介,传递着时代的信息。但由于人的错误认识和无限制的占有欲望,妄图把“室外”的统统搬进“室内”,科里尔两兄弟的名字成为了有囤积癖的怪物的代名词。媒介也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富含社会意义。霍默和兰利囤满垃圾的家能够以万花筒的形式重新把一切象征意义捕获。兰利具有囤积强迫症,主要特征在于无限制的牟取和搜集(林莉2011:79)。当今社会,物质商品的发展让人应接不暇,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让人眩晕和窒息。人们在获得各种媒介商品后短暂的获得满足后又开始不断搜寻下一个目标,内心无法得到宁静。这正是消费社会的特点:在空洞地、大量地了解符号的基础上,否定了真相。生活的宁静需要永久性地被消费暴力来维系。(林莉2011:79)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现代版的兰利,在不断地寻找、搜集、等待着各种媒介,疯狂地占有各种物质产品,任凭闲置的物品占据室内的空间,挤压着人的生活空间,充斥着人的思维空间,将自己封闭在自己亲手搭建的房子里,直至最后被掩埋在所有的无用的信息和消费垃圾中。科里尔兄弟的生活象征着人类成为了消费暴力的牺牲品(林莉 2011:79)。
多克托罗通过两兄弟的生活展示了在媒介环境下人类的生存现状让人忧思:各种媒介包围了人类的生活,人们越来越困居在媒介空间中,不愿走出去。媒介的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是不能仅仅看到其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媒介是基础”,看到“媒介是人的延伸”,感受“媒介即信息”,更应该了解媒介带来的反作用,深入媒介的外表看到其隐含的消极因素。当人类承载的媒介和信息超过一定的极限,那么人类就如两兄弟一样被大量的媒介和信息所淹没。多克托罗通过两兄弟的故事,展现了新媒介环境下人类的生存状态。正像小说中所说:“我们是谁?这个世界是失明的、是聋的。我们身外无物”(多克托罗2011:279)。多克托罗以同情与理解的笔触,展现了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受困于消费社会的普通美国人的生存状况,以寓言的形式揭示和讽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Ulin,David L.(2009-8-30).Homer&Langley by E.L.Doctorow[N].Los Angles Times.
[美]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2011).霍默与兰利[M].徐振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林莉(2011).《霍默与兰利》的新传记叙事策略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2000).麦克卢汉精粹[M].秦格龙编.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王玉括(2010).小人物与大历史——评E.L.多克托罗的新作《霍默与兰利》[J].外国文学动态(1)。
2012-09-03
李俊丽(1975-)女,四川蓬溪人,陕西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