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岩茭白产业发展再思考

2012-04-01陈可可方蒙熹

长江蔬菜 2012年16期
关键词:黄岩茭白

陈可可,方蒙熹

(1.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蔬菜办公室,318020;2.台州市黄岩区农业区划办公室)

黄岩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系温黄平原的组成部分。平原地区河网纵横,更有蓄水量达6.91亿m3的长潭水库和多个中小型水库,温、光、水、土资源丰富,适宜蔬菜特别是水生蔬菜的生长。近几年,黄岩茭白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双季茭白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2010年被命名为“中国茭白之乡”。2011年黄岩双季茭白种植面积达2 000 hm2,总产量10.98万t,总产值2.94亿元,占全区农业产值的18.63%。茭白产业已成为黄岩农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产业发展特点

1.1 产业布局区域化、规模化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蔬菜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向水、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优势比较明显的区域集聚。目前,黄岩茭白产业主要分布在城区西部、长潭水库下游的新前、头陀、澄江、北洋、高桥5个镇街道,产业布局优势更加明显,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新格局。这些优势产区茭白种植面积已达1 666.7 hm2,占全区茭白总面积的83.3%,特别是头陀镇茭白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茭白种植面积达733.3 hm2,占比达30%以上,已超过传统茭白主产区新前街道而成为黄岩茭白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同时茭白主产区的多数村也成为茭白生产专业村,茭白生产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1.2 核心技术支撑力强

以设施栽培、培土护茭为技术核心的“三改二优化”(改设施栽培、改培土护茭、改带胎苗种植、优化施肥、优化病虫害防治)综合生产技术为黄岩茭白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目前2 000 hm2双季茭白中的夏季茭白全部采用培土护茭生产技术和保护地设施栽培,其中大中棚茭白面积达1 230 hm2,占茭白总面积的61.5%。设施茭白比露地茭白提早40 d以上,一般在3月下旬即开始批量上市,4月进入旺收期,比省内的周边茭白产区提早了30~45 d,且培土栽培的茭白肉质更加白嫩鲜亮,商品性特佳。同时加大了无害化生产技术的开发推广力度,专门制定并普及了《茭白无害化生产技术规程》和《黄岩双季茭白安全生产模式图》,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适宜的技术措施使黄岩设施茭白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等特点,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1.3 销售渠道持续拓展

黄岩双季茭白以夏茭为主,因价格较高,产品多以鲜销方式销售。目前黄岩已形成以当地人为主的1 000多人的茭白运销队伍,他们灵活组队,一般3~5人自成一组,在各茭白基地设点收购,上连市场、下联基地,不断拓展销售市场,近5 a又新开拓了近10个省市市场,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销售网络。黄岩设施茭白(夏茭)年产量达7.5万t,其中95%以上的产品远销江苏、上海、山东、湖南、湖北等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大中城市,产品还直接进入到省内外的世纪联华、华联、宇航、麦德隆、乐购等大中型超市,在国内4月茭白市场上独占鳌头,填补了国内4月茭白市场空档,社会、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1.4 采后冷链环节迅速发展

茭白是鲜活农产品,自然状态下贮运期很短,如不及时运销出去,容易变质腐败,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特别是大量集中上市时会发生菜贱伤农现象。为此,当地茭白运销大户通过自建或租赁冷库等方式,积极探索并掌握了茭白冷贮技术,茭白冷贮时间达4~5个月,而且保质度很好,冷贮4个月后的茭白色泽、鲜度接近鲜采产品。近年随茭白冷贮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贮旺补淡,拾余补缺的作用。目前,当地运销大户有的通过自建小型冷库对收购来的茭白进行预冷处理,以提高外运茭白的保鲜度,更多的是租赁冷库对夏秋季低价期收购来的茭白进行冷贮处理,在端午、国庆、元旦等价格较高时节供应市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如2011年11月茭白收购价格1.4~1.5元/kg,冷藏至2012年2月(春节后),市场价格高达10元/kg。据初步统计,目前黄岩区内茭白年冷贮量已达5 000 t。

2 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黄岩经工商部门登记的茭白专业合作社就有12家,还有许多包含茭白的其他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注册的在茭白上使用的品牌主要有7个,但这些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大,绝大多数流于形式,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目前黄岩茭白的购销组织多是由亲朋好友自由组合而成,3~5人一组,规模小,各组销售渠道相对单一固定,产品运达目的地后都以批发为主,很少亮牌销售。因购销组织程度低、小、散,实力有限,难以投资建立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制约了许多茭白消费市场的开发。而且不同购销组织间因竞争关系,市场信息互不沟通,影响了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同购销户间效益相差也较大。

2.2 没有发挥秋茭潜力

目前当地种植的茭白都是以夏茭为主,秋茭产量不高,特别是大面积种植的黄岩双季茭白品种,667 m2秋茭(壳茭)产量只有 500~750 kg,而且秋茭孕茭节位较高,茭荚较小,茭肉皮色带青,商品性较差,秋茭上市季节又正赶上蔬菜上市旺季,市场价格低,所以当地茭农对秋季茭白大多数都放弃管理,放弃了一季(半年)的田间收益,没有发挥出秋季茭白的产量潜力和社会、经济效益。

2.3 废茎叶利用技术滞后

茭白采收后废弃的茎叶数量很大,因茭白废茎叶粗纤维含量高,抑制了家畜瘤胃微生物和消化酶对细胞壁内溶物的消化作用,导致其适口性和营养性差,一般不能直接当作动物饲料用。而且夏季茭白是分批连根采收的,废茎叶翻耕还田,费时费力,再加上农村均已实现电气化,很少有人用作柴火,所以在茭白采收期间,废茎叶均被茭农随意废弃在田埂、河渠或沟道,造成沟渠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居生态环境。

2.4 效益不稳定

黄岩设施茭白的大量上市时间集中在4月,以鲜销为主,同周边茭白产区相比,上市时间优势比较明显。但因物流手段落后,现代冷链物流尚未建立,都采用常温车外运,为避免高温易腐,都利用“泡沫箱+冰块+被褥”这种低成本、易操作的方式来保鲜,因保鲜时间较短,严重制约了偏远地区茭白消费市场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而且不同时段、年份间由于上市量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缺乏稳定的增产增收能力。如茭白上市期遇高温逼熟而大量集中上市,或因天气影响而推迟上市,同周边茭白产区上市期重合,其经济效益就会降低。

3 对策

3.1 加快品种结构优化,发挥秋季茭白效益

目前黄岩茭白主栽品种仍为黄岩双季茭白(1998年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约占全区双季茭白总面积的80%,其余为浙茭系列品种。黄岩双季茭白品种具有特早熟、夏茭产量高、横向分蘖芽极少等优点,适宜大棚早熟栽培,但该品种种植年限较长,已普遍出现种性退化现象。为此,应利用山区冷凉气候更有利茭白优良种性复壮的特性,发挥本地半山区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该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同时,应加快引进、筛选夏秋两季产量均较高的早熟品种 (已取得初步成效),尽快改变当地秋季茭白产量低、效益差的现状,发挥秋季茭白生产潜力,进一步提高茭白的全年产量及整体效益。

3.2 加速技术创新,提升产业质量

尽管我区夏季茭白上市期因设施栽培错开了茭白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时期,但质量安全无小事,应进一步强化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重点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引进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孕茭期不用化学农药,确保茭白产品的质量安全。引进工商资本加强对茭白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挖掘茭白产品的附加效益,增强产业的稳健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茭田的种养间套技术研究,提高茭田综合产出率,如2011年下半年我区已在1.6 hm2茭田里开展了套养泥鳅试验,目前进展顺利,预期效益比较明显。近年来我区农业生产连续遭遇冰雹、低温阴雨寡照、倒春寒、暖冬等灾害性天气,引发茭白基本苗数不足、小苗孕茭比例高、植株冷冻害、植株细弱等,对茭白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应加强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技术研究,制定应对预案,尽量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3.3 强化组织建设,增强产业竞争力

目前,茭白产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着组织松散、规模偏小、品牌不亮等现状,没有很好地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功能。为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市场抗风险及竞争能力,必须走强强联合或兼并发展之路,实施跨区域发展,增强组织整体实力。合作社要吸收广大种植户,更要把购销大户、加工大户等产业能人吸收进来,利用内部章程、合约从利益关系上把他们联结成“命运共同体”。政府应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农业龙头企业或工商资本进入茭白产业组织建设,利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多、信息广、财力足的优势,加快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增强茭白采后加工的投资开发力度,拓展茭白的销售范围和市场消费潜力。同时,品牌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客观要求,应进一步加强品牌的建设和管理,整合后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统一品牌,通过规范销售行为,把商标的应用同产品质量标准相结合,按标准化要求统一质量分级和包装,亮牌销售,确保质量,提高消费者对茭白品牌的认同度和忠诚度,提高品牌价值,争创茭白名牌产品。

3.4 加大冷链建设力度,提高稳收保供应能力

茭白作为鲜活农产品,货架期很短,常温下只有1~2 d,严重制约了产品的运销范围及集中上市期的增产增收能力。因此,为促进茭白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茭白冷链体系,提高茭白产业效益。一是各茭白收购站点加快配备移动式冷藏柜或自建小型冷藏室,用于茭白田头预冷或短期贮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变质和损耗。二是发展茭白冷库贮藏能力,充分发挥冷藏的贮旺补淡功能,促进茭农增产稳收能力,并可获取冷贮链的高附加值,同时又可丰富市场蔬菜花色品种,尤其是秋茭。通过冷贮保鲜后,可延长4个多月上市,实现增产增收。三是扶持发展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如发展冷藏运输车等设备,突破鲜活茭白不耐贮运这一技术瓶颈,扩大销售半径,为茭白产品进军华中、华北等国内甚至国外未开辟的大片消费市场提供技术保障。

3.5 推进废茎叶综合利用,净化乡村环境

茭白植株除食用的茭肉外,其余的茎叶部分数量很大。据统计,黄岩每年在茭白产品采收后遗留的废茭白茎叶达12万t以上。这些废茎叶都被茭农就地废弃在田埂、沟渠或河道中,严重影响了乡村环境质量。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夏茭采收后的遗留叶片比较嫩绿,可通过技术处理成为饲养牛羊的优质饲料;茭白叶片粗纤维含量较高,是一种很好的草编工艺品的原材料;茭白叶片通过加入专用发酵菌堆积发酵后,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利用茭白鞘叶培养食用菌;从茭白鞘叶中提取高价值的叶绿素等成分;利用茭白叶制备除磷吸附剂等等。目前我区部分农户已将废茎叶用于桂花、枇杷、杨梅等花卉、水果的地表覆盖,以抑制杂草、培肥土壤。因此,政府应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对茭白废茎叶的利用开发,尽快使废弃的茭白茎叶变废为宝,促进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茭白产业效益和发展层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黄岩茭白
太湖茭白
朵云书院黄岩店
黄岩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兰溪无人机喷施叶面肥
“黄岩工作法”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黄岩富山佛手瓜及其栽培技术
黄岩富山乡:人间神秀景 世外桃源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