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茶法安徽茶(四)

2012-04-01刘和发

茶业通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通商贡茶六安

刘和发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

4 榷茶税茶贡茶(清代公元1644~1911年)

清朝二百六十七年,是女真人后裔满人统一中原的时代,也是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的最后一个王朝。

满人臣服朱明王朝二百多年,公元1596年(明万历十三年),努尔哈赤被授予“正二品龙虎将军”的职衔,权势很大。羽翼已丰的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终于向老主子明王朝宣战,1644年大举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宣告明亡清起。

满人在臣服明王朝二百多年中,吸纳了包括茶文化的中原文化,风俗、礼仪均已汉化,入关后,很快形成满汉一体,并创造了一百多年康乾盛世。

4.1 榷茶

清代茶政前期继承了明朝的榷制(专卖制),后期则随着海禁废除,五口通商,顺势而改为厘税制(征税制)。茶叶的榷制、厘税制都为大清王朝创造了大量财富。

成书于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的《清会典》载:“本朝茶法,陕西给番易马……他省发引招商,征课起解,因地制宜”,继承了明代的茶政。民国赵尔巽《清史稿》亦如是说:“明时茶法有三,曰官茶,储边易马;曰商茶,给引征课;曰贡茶,则上用也。清因之”。

引,即引票,为茶商贩茶凭证。引票由中央户部宝泉局印制,由各产茶省领发各产茶县,年办年销。茶百斤为一引,不及百斤,另给护贴。用过的残引皆缴户部销毁。伪造茶引者,或作假茶者,或私与外国人买卖者,皆依律治罪。

凡商贩入山制茶,不论精粗,每担给一引,每引征银三厘三毫,经过各关卡时,验引验茶,引茶相符,方许出境。

乾隆时期,安徽省领六万九千九百八十引,发产茶县潜山、太湖、歙县、休宁、黟县、宣城、宁国、太平、贵池、青阳、铜陵、建德(东至)、芜湖、六安、霍山、广德、建平(郎溪)十七州县。之前,雍正十年安徽茶引为四万五千引(公元1732年)。之后,增发休宁、黟县、宁国、建德、霍山各县一万八千三百八十引,复又增六安、霍山、黟县、建德、宁国五州县一万五千五百引。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又因六安、歙县、休宁、霍山四州县原引不敷引运,又预发万引。开除怀宁、桐城、宿松、望江、南陵、泾县、旌德、石台、东流、当涂不产茶十县八千九百引。

按乾隆年代中央给安徽69980引,以每引贩茶100斤(老秤)计,则可贩699.8万斤。乾隆年代浙江茶1400万斤,其次为四川1060万斤,安徽居第三。

“此嘉庆前行茶事例也,厥后泰西(欧美)诸国通商,茶务为之一变”(《清史稿》)。

4.2 厘税

厘税制,是在茶叶流通领域实行的征税制度。从五口通商后,茶叶出国门时开始,安徽茶叶主要从海上输出。

在阐述中国茶叶从海路走出国门之前,本文先简略叙述中国海权的变迁史。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探索海洋的族群。早于阿拉伯,先于欧美,曾在宋、元的长达数百年时间里拥有东西方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的绝对控制权。

然而,到了明、清时期,这两代王朝却自废“功夫”,闭关自守,进入长达四百年的海禁时代。

南宋,世界上第一个海洋强国。汉唐时期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到宋代却为其北方的西夏阻断,陆路不通,走海路,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第六代皇帝神宗,郑重地提出富国良策:“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到海上去发展。第十代皇帝高宗,虽已被逼到江南,建立南宋王朝,但发扬了乃祖遗风,向海洋进军。他认定“市舶之利最厚”。第十一代孝宗皇帝,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以激励:凡进行海上贸易者“饶税”;凡“招诱舶货者”,皆“补官有差”;可以升官,凡影响航海贸易,则降职查办。朝廷还花费巨资改善、增建港口,在海岸线上每隔30里建立一座灯塔导航,形成了万里海岸线全面开放的格局。

骑马打天下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接过宋人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向海洋进军,政府派出使节,到海外招诱贸易,颇似当今驻外商务代表团。海上贸易是高投入、高风险,也是高回报的行业,造大船出海,一般商户是没有这么多资金的,且载货出海风险很大,这个问题前朝未解决,元朝实行“官本商办”的海外贸易的“官本船”制度,政府出船出钱,所获利息,官商三七分成,官七商三,政府承担经营风险。在朝廷鼓励推动下,元朝海商的远洋帆影已出现在波斯湾、红海、东非。

明、清两代却将海上贸易者,乃至出海捕鱼者,均打入另册,概之为“海盗”、“倭寇”。实行海禁,不准片板入海,甚至实行“迁海”,海岸线边民一律迁入内陆,宋元时期建立的港口、灯塔彻底推毁等等闭关政策。宁愿耗费巨万,在漫长海岸线上建卫所,严防死守。然而防不胜防,“海盗”、“倭寇”才是明朝一代二百多年的心腹大患。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歙县汪直(即王直),大闹南海,朝廷震惊,《明史》记载了这一事件,“迨承平久,船敝伍虚,……兵非素练,船非专业,见寇舶至,辄望风逃匿,而上又无统帅御之。以故贼帆所指,无不残破。三十二年三月,汪直勾诸倭大举入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所幸,那时西方坚船利炮未至。

所谓“海盗”,其实是沿海商民进行海上贸易的百姓,禁止出海,则无以生计,不得不铤而走险。嘉靖皇帝为汪直所惊,复又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2年),兴化府(福建蒲田、仙游)被海盗攻陷,此时才被迫开放了漳州月港,准许商民前往贸易。一时商舶百货从集,海盗变成合法的海商。

至清代,继续实行海禁,一代明君康熙到晚年也患有明代开国平民皇帝朱元璋晚年一样的多疑症,严禁商民赴南洋贸易。朱元璋说:“联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严禁民间出海通商,违者,枭首示众,全家充军。下海捕鱼也不行。康熙亦如是,他说:“海外有吕宋(今菲律宾的吕宋岛)、噶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代以来有之,此即海盗之薮”。

清初,外贸口岸原有广州、厦门、宁波、江苏白云山(后改为上海)四处,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封了三处,仅留广州一处口岸,规定洋商均往广州贸易。但洋商在广州也不自由,只准与十三行(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行商做生意。外商在广州只能住夷馆,不得在广州过冬。“番妇”不得上岸,中国人不得与外国人私下接触等等,这是乾隆下的圣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马嘎尔尼率领英国使团,以祝寿为名前来中国寻求通商,乾隆皇帝回答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几句话把英国使者的口封住了。

既然文的不能开启沉重的中国国门,那就以坚船利炮武力来摧毁,于是就爆发了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二十一年(公元1840~1841年),因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英国输入的毒品鸦片,在广州虎门焚毁鸦片二百三十余万斤。此举,朝野欢呼,英人震惊,在美法支持下,炮轰广州、厦门、定海、宁波、镇江、南京,国门洞开,无险可守,道光帝只得革林则徐职,充军伊犁,割地赔款,准许五口通商,至是广州、厦门、宁波、汉口、上海成了西方人的商贸大市场。茶叶从此才大批量地进入了这个大市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近代,陆地发掘古墓葬,海上打捞古沉船,以见证历史,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几年前在瑞典海域哥德堡港口打捞出的“哥德堡号”沉船,船上装有370吨中国松萝绿茶和瓷器。茶叶在深海缺氧条件下,至今仍有茶味。此船确认是中国清朝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从广州起航的,已经二百五十多年。1997年,我国在南海海域也打捞起一艘沉船,船上尽是瓷罐,罐装的都是锡纸包的屯溪茶庄的绿茶。这是1855年(咸丰五年)从上海起航的一艘驶向新加坡(时值英国殖民地)“洋船”。

清政府规定,洋船不得入内河,华船不得出外洋,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上(嘉庆帝)喻:“闽、皖、浙商人贩运武夷,松萝茶赴粤销售,自由内河行走,近多由海道贩运,夹带违禁货物私卖,饬令茶商仍由河道行走,永禁出洋贩运,违者治罪,茶入官。”

鸦片战争以后,茶叶主要从汉口、上海、福州外运。汉口集湖南、江西、安徽、湖北之茶,溯汉江以运于河南、陕西,经青海、新疆而达于俄罗斯,皆为砖茶;上海市场更大,集江苏、湖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福建之茶。江西、安徽红茶、绿茶多销往欧美各国,浙江绍兴茶输出美国,宁波茶输往日本,福建红茶输往美国及南洋群岛。此外,广州、天津、芝罘(山东烟台)三处,“洋商亦菌集焉”。五口通商中国茶叶迅速遍及全球。

茶叶大量出口外销,大大地扩大了茶叶市场,以徽州一地而言,茶叶销售明显地分两条渠道:一是内销,叫“京庄”,市场以京、津及北方地区为主,兼及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一是外销,叫“洋庄”。有统计,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徽州茶内销只占总销售量10~20%,外销却占80~90%,徽茶出口初在广州,五口通商后,改以上海出港。

清代茶叶产、制、销的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尤其是在五口通商后,华茶大量外销,徽茶80~90%经洋庄涌出国门,茶市因之而繁荣。

五口通商后,与“诸国通商,茶务为之一变”,自“咸丰以来(公元1851年以后),各省次第行厘”(《清史稿》),即取消了千年政府垄断专卖买的引票制。而实行厘税制(征税制),只管流通领域。

厘税,又称厘金,厘捐,厘金税。这一税制,自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开始实行。后来,这一税种又衍生出许多变种,如坐厘、货厘、统税、统捐、产销税、落地税等等。各省、县设征税机构——厘金局,在通商要津、要道设置正卡,下设分卡、巡卡,分卡下又设检查分卡和收厘分卡,前者专管查验和缉私,后者专管征收税金。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休宁县正堂(知县)发布统一征收茶叶落地税的告示:

为出示严禁事案照,休邑茶厘前奉各大宪扎饬,以同治六年为始,改为落地税,于业户售卖茶斤价内扣存税银,责成方行按数缴局,请照给客贩运,严禁偷漏……新茶登市访闻有等不法园户,及茶贩人等,不凭牙行过秤,胆敢包揽私售偷漏厘金,于茶务大有窒碍,除藏饬缉弩外,合行出示爱禁。为此示仰茶,牙并产茶业户,及茶贩,保捕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尔等务须将茶斤凭行议价过秤,由行扣存税厘,赴局完缴,请领休照,方准贩运出境,不得私运他处,……亦不得以零星为辞,私相买卖。如敢藐视不遵,或私售私贩,或越境买卖,以棍徒包揽,偷漏清弊,许该茶牙行及保捕人等,指名禀县,以凭立拿究办,该茶牙及保捕人等包庇容隐,查出一并严惩,决不宽待。各宜凛遵勿违。特示。

右仰知悉

同治八年四月初六日示

五口通商后,安徽茶叶获得极好商机,他们云集上海,办茶栈、茶庄,经营洋庄等,获得巨大成功,政府获得的税利大幅增长,以咸丰二年实行厘税制之后,到光绪年间,徽州茶税,以每引九钱二分提高到每引二两四钱八分,增长率为166.7%,外销茶还要缴海关正税银每引二两五分,茶税之高前所未有,还不包括地方上名目繁多的捐税。关卡林立,勒索商贩。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省派道员(高级行政长官)程雨亭驻徽州府整饬徽州六县茶市,他在《整饬皖茶文牍》报告中称:访得西皖各厘局,向有需索经过茶船之弊……而皖南所辖,向设验票之分卡,名为稽查偷漏,徒索验费。祁门茶由阊门江水运经鄱阳湖入长江,原在倒湖设有分卡,而在县城又设东关卡、西关卡。婺源茶运浙江,原在休宁设卡验票征收厘金,然到屯溪不过数十里,又征一次,到歙县深渡又过一卡,船行不过50里到街口再过一关,关关勒索,雁过拔毛,茶商苦不堪言。

4.3 贡茶

中国封建制两千多年,王朝多次更迭,法制不断变更,唯贡制不变。

《清会典》载:“岁进芽茶。顺治初,系户部职掌,七年(公元1650年),改属礼部,俱从土产处起解,转送该(各)衙门供用,各有定数”。

清代贡茶区域在顺治、康熙年间,限在淮河以南,长江两岸的安徽的六安、霍山、广德、郎溪,江苏的常州,浙江的杭州、湖州、绍兴、丽水、宁波、温州、金华、衢州、台州、建德、淳安、桐庐,江西的南昌、南康、赣州、袁州、临江、九江、瑞州、建昌、抚州、吉安、广信、饶州、南安,湖广的武昌、宝庆、岳州、长沙,福建的建宁等35个州、县。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礼部下达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广、福建六省贡茶总量为4030万斤(老秤,一斤十六两)。其中,福建2350斤,主要用于宫中洗涤杯盘碗盏。安徽六安、霍山、广德、建平(郎溪)645斤。浙江十府州505斤。江西十三府州450斤。湖广府州200斤。所贡皆为芽茶。

贡茶除规定数额,还规定送达京城的日期,各布政司(各省的专管财赋和人事的机构),必须每年谷雨后十日起解,限定日期到部,如延误,督抚布政司一并参处。送达时间,则依据各地与京城间距离确定。六安州二十五日;常州、广德四十六日;杭州、湖州五十二日;长沙八十一日;南安(信丰)九十日。

在清代,中国唯一的交通是驿道。驿道是秦汉以降各王朝中央与全国各地联络、传送文书、运兵、运粮草、物资、贡品等的官道,唐代官道尤为发达,官道每隔30里设一驿站,每站配有良马、驿卒。驿卒所乘的驿马,都要要马脖下悬挂铃铛,以便当驿卒在马上飞奔时,下一站驿卒就能够远远地听到铃声,提前做好准备,从而马到即换马飞奔,接力传迎。“一驿过一驿,驿马如流星”。

官道驿站有严格的传递速度,普通公文和物品,一昼夜行程180里,紧急的有300~500里。六安贡茶规定25天到达京城,如以一昼夜180里计,则是180×25=4500里。

六安贡茶在清代是特宠的,《清会典》载:“康熙十七年(1678年)提准,浙江、江南、湖广、福建应解芽茶,俱照江西例,布政司汇齐,仍应谷雨后十日,照例起解。六安霍山芽茶,仍另委官起解。如进到时,而会同光禄寺(专管宫廷酒醴膳馐之事的衙门)交送内务府(由满人执掌的专管皇室事务的机构)收供内用”。各省贡茶由礼部分送各衙门,唯霍山茶直送光禄寺供内廷饮用。

张英、张廷玉,桐城乡人尊称“父子宰相”,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皆为中央重臣。父子对六安茶情有独钟,皆留有文字传兴。张英:“食毕而茗,所以解荤涤齿颊,以通利肠胃也。茗以温醇为贵,岕片、武夷、六安三种最良。……石泉佳茗,最是清福。”在《聪刻斋语》中说:“予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饮武夷而甘,后乃知岕茶之妙,此三种茶可以终老,其他不必问矣。岕茶如名士,武夷如高士,六安如野士,皆可为岁寒之交,六安尤养脾,食饱最宜。”

六安茶主产于霍山。清文坛桐城派主将之一姚范在《援鹑堂笔记》中记述:六安茶以谷雨前者为上品,……其产地……仙人冲、黄溪涧、乌梅尖、佛寺岭、蒙潼湾、付埠园、香草园。贡茶,又名皇尖,只取一旗一枪。四月八日进贡之前,严加把守,茶不得发卖,不得出境。

猜你喜欢

通商贡茶六安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刘佳炎:传承通商精神 深耕国际市场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六安茶香也袭人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耒阳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形象设计
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